《周深之深,深不可测》
“蒙面唱将”中,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白雪频频换气,唱至其最高处,周深稳稳接住,平地一声惊雷,继续扶摇直上,云霄万里,惊艳的海豚音婉转婀娜,收放自如。如我想去触摸它的边界,却发现周深之深,深不见测,徒叹奈何。
周深的高音,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又如《老残游记》所载,“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中国山水画有高远、平远、深远之说,周深之深,三远皆具,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可惜了白雪,一比较,单薄单调、与丰富醇厚之别,立杆见影。第一次发现,声音也有平面与立体之分。
周深于《声入人心》中的造型清丽可人,舞台演唱时情感丰沛又自然妥贴,这般唯我独尊式的王者气势,完全与身高无涉,充分展示出学院派的主流风格与雍容气度。
而周深的低音,亦如王小玉般,“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若叙事式的“大鱼”、“楼台”、“雪落下的声音”等歌曲,借助感人情节打动人心,也便罢了。可怕的是,开嗓吐字,只是一串无意义的“啊啊啊”、“哒哒哒”、“喳喳喳”,便可已令人五迷六道,或《欢颜》、或《memory》。
不着文字,高频音波即能涤荡人心,不由令人感叹,这个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蕴涵着多大的能量啊!
听周深之歌,众人除了感叹“好好听”、“太厉害”,总觉词穷,“天籁”亦是词穷。
他的首张专辑名为“深之深”,高晓松用心良苦,慧眼独具。而宪哥的“幻想破灭”、大张伟的“天使的声音”等极赞,更有着形而上的意味,诸相非相,周深之深,非同凡响。
好的嗓子是种福报,无福不足以持之。周深平和友善、宽大待人,所到之处人见人爱,也是在所难免。
细观其人,眼中有光,脸上有光,全身有光。独唱时,他是舞台上唯一那道光,晶莹璀璨,光芒万丈;合唱时,他又化身为七色彩虹,与任何光彩完美揉合,不突兀、不显摆、不抢风头,但再谦虚再低调,他的天赋丽音仍是不可扼、不可阻地脱颖而出,谁与争锋。
和朱七合唱《楼台》,即使副歌部分,他的吐字依然声声入耳。
他很少领唱,淘汰赛制《贝加尔湖畔》,他随李维之后开嗓,一句“月光把爱恋......”,仅五字,便赢得了现场雷鸣海潮般的欢呼。身着毛衣的深深是胜在长相、还是身高?人心自有公道,与成败胜负无关。
汪峰拒绝作出选择,不去评判两者高下,“很难得地,能让我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听到这么美的声音。周深,我觉得他是一个在唱歌方面有极高天赋的一个男孩.......”此评可谓高矣。
李维好找,周深难得。木心语:“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的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周深也是塔外人。又如,《红楼梦》中,虽然宝钗贵为人间花魁牡丹,可林妹妹是天上仙姝,两者如何比得?
所以寥昌永老师为难了,欲言又止:“这两个没有可比性……”是啊,一个技巧娴熟,一个浑然天成;而自己的身份是三出品之一、隐隐为首,万众瞩目,出言须谨慎;另一方面,心底又有着独特的偏好与倾向......哎,难难难,瞒瞒瞒,错错错,莫莫莫!
然而廖老师终于在马佳身上,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身为音乐教育者,要学生保护好嗓子、工作的武器,而非为了观众、票房轻易牺牲自我。爱才怜才,溢于言表。
如此这般,我又默默原谅了那英,游戏规则之下,拥有选择权的主宰者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
天生一种风流态,便是丹青画不成。非常喜欢“蒙面唱将”中周深的两次造型,尤其背包客的活泼灵动、恣意挥洒,除了高超惊艳的演艺才华,那卡哇伊的呆萌造型,怼天怼地的憨态可掬,即兴随性的现场发挥,“跟我认识很丢人吗?”三连发的“对不对”,搞笑的“剪米煮饭”、“莫名戳中自己笑点”......举手投足,精灵古怪,令人捧腹,爱不释手,别一番趣味。
乐于自黑的人,自称“魔王姐妹花”、“千年万年的本替补”的,内心哪会有不自信呢?
《声入人心》尚未结束,输赢不知,咱也不管。对生米而言,只要能听到深深继续快乐地一路唱着歌,就是幸福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