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丞相的变革
汉承秦制,汉代同样沿袭了秦代的丞相制度。
《汉书·百官公卿表》:【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置一丞相。】
丞相的人数,在秦代是设左右丞相,两人,如始皇时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而汉代从萧何算起,除惠帝吕后以及文帝初即位时,一般都是只有一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曹参【汉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系局势未稳定时因秦制采取的临时措施,而非《百官公卿表》中【高祖即位】后的事了。
西汉短暂有左右丞相之分,按《玉海·官制·汉丞相》的说法,【秦以左为上,汉以右为尊】,秦代左丞相高于右丞相,而汉代是右丞相高于左丞相。
《汉书·陈平传》:【文帝立,举以为相。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平欲让勃位,乃谢病。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于是乃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
可以清楚看出汉代右丞相尊于左丞相。在文帝对周勃与陈平的问对中,周勃对答逊于陈平,称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武帝曾一度欲置左右二丞相,然而右丞相却始终没有任命。
《汉书·刘屈氂传》:征和二年春,制诏御史:“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刘屈氂任左丞相不到一年就被腰斩,左右丞相的分置也不了了之,所以丞相依然只有一个人。
成帝绥和元年,御史大夫何武上疏:【古者民谨事约,国之辅佐,必得贤圣,然犹则天三光,备三公官,三光,日、月、星。各有分职。今末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才不能及古,而今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大化久未洽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于是上拜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而何武自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皆金印紫绶,比丞相,则三公俱为宰相,自此丞相职权一分为三。
哀帝元寿二年,又将丞相改名为大司徒。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诏令去“大“,只称司徒,又改大司马为太尉。
献帝即位,董卓由太尉进位相国,却保留司徒一职。
献帝建安十三年,恢复丞相,曹操为丞相。
以上是诸葛亮任丞相前,丞相一职的变革过程,看《通典》可以很清楚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