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年间,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通过忠于明廷让建州卫日益强大起来。但建州卫的强大朝鲜很是不安。朝鲜认为明廷扶持建州卫,而阿哈出为朝廷招抚建州女真各部及野人女真,这是"扼我咽喉,掣我右臂",所以朝鲜便想方设法制约阿哈出。为打击女真各部,永乐四年(1406年)春,朝鲜宣布停止庆原贸市,由此激起建州、兀狄哈等部的抄掠,双方关系恶化。加之兀狄哈人的侵袭,阿哈出便率众迁往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居住(今吉林海龙县境内),与明廷关系更加密切。为逐步统辖女真各部,继建州卫以后,明朝又陆续增设至一百八十四卫,其中的毛怜卫与建州卫的关系非常密切。毛怜,满语意为"马",与建州卫同属女真胡里改部,两者之间有族缘关系。《李朝实录》称毛怜卫为"东北(或豆满江) 兀良哈",建州卫为"婆猪江兀良哈",建州卫和毛怜卫同为建州女真的主体。而明廷设立毛怜卫也与阿哈出有关。由于阿哈出的美言,明廷开始招抚女真部落的其他首领,把儿逊便是其中之一。在朝廷的感召下,永乐三年(1405年)十二月,把儿逊等六十四人来朝,明朝便以毛怜(穆陵)等处渤海后裔部落为毛怜卫,以其头目把儿逊为指挥。从明朝敕书及朝鲜史料中推知,"毛怜"本是地名。而朝鲜史籍中记载: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朝鲜国王向大臣安崇善等询问毛怜卫在何处。安崇善等便去询问投附朝鲜的女真人,他们回答说:"毛怜卫在古庆源、斡木河之间,……其地离新庆源三日程也。""昔居于豆满江(今图们江)内, 今皆徙居于江外。"由此可见,初设卫时的毛怜在朝鲜东北界,一些学者认为此地便是图们,大约在今朝鲜东北面图们江下游咸镜南道会宁市和庆兴之间(参见朝鲜《李朝实录》)。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征讨鞑靼蒙古,阿哈出派子释家奴随征,在鄂嫩河获胜班师。八月,因为释家奴从征有功,明廷升其为建州卫指挥佥事,赐名李显忠。是年,阿哈出去世,李显忠袭父职。此际,毛怜卫的把儿逊却因为与兀狄哈女真一同侵犯朝鲜边境被杀。此前,朝鲜边将韩兴宝在抵御兀狄哈女真入侵时战死,朝鲜因此欲兴讨伐,并认为把儿逊"居中两投,亦当并灭",意思是把儿逊也参与了侵掠,当一并剿杀。然后朝鲜方面得知,把儿逊与同卫的著和、阿古车等计划在朝鲜军队征伐兀狄哈时,率部假意随军,然后与其他部落前后夹击朝鲜。于是,朝鲜军队将计就计,永乐八年三月,"(朝鲜)吉州道察理使赵涓等至豆门,诱杀毛怜指挥把儿逊、阿古车、著和,千户下乙主等四人,纵兵歼其部族数百人,烧庐舍,擒拿男女等。"此役,毛怜卫元气大伤,多位重要首领被杀。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征讨鞑靼蒙古,阿哈出派子释家奴随征,在鄂嫩河获胜班师。八月,因为释家奴从征有功,明廷升其为建州卫指挥佥事,赐名李显忠。是年,阿哈出去世,李显忠袭父职。此际,毛怜卫的把儿逊却因为与兀狄哈女真一同侵犯朝鲜边境被杀。此前,朝鲜边将韩兴宝在抵御兀狄哈女真入侵时战死,朝鲜因此欲兴讨伐,并认为把儿逊"居中两投,亦当并灭",意思是把儿逊也参与了侵掠,当一并剿杀。然后朝鲜方面得知,把儿逊与同卫的著和、阿古车等计划在朝鲜军队征伐兀狄哈时,率部假意随军,然后与其他部落前后夹击朝鲜。于是,朝鲜军队将计就计,永乐八年三月,"(朝鲜)吉州道察理使赵涓等至豆门,诱杀毛怜指挥把儿逊、阿古车、著和,千户下乙主等四人,纵兵歼其部族数百人,烧庐舍,擒拿男女等。"此役,毛怜卫元气大伤,多位重要首领被杀。
![](http://hiphotos.baidu.com/%F7%CD%C1%FA/pic/item/7033d9fffbedab640d1bf963f736afc378311eec.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