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文风格
轻小说表达之轻,轻在其行文风格。 1)轻小说多开新行、2)轻小说对话极多、3)轻小说普遍用各种各样的比喻,以及口语化、4)玩梗、5)非规范的语用习惯。
1)轻小说多开新行:
《身为男高中生兼当红轻小说作家(略)》中,老牌轻小说作家时雨泽惠一现身说法,讲过:「作家写轻小说的时候要分段频繁,不能让字体堆在一段。」
其实我们随便翻开一本日本轻小说都能看出来,日轻习惯多开新行。分段频密在阅读上,会给人带来一种轻快感,相反,一大段挤在一起就会给人冗长之感。
图一:《关於我转生成为史莱姆这档事》8.5
2)轻小说对话极多:
轻小说对话多,而且和分段频密相辅相成。基本上,大部分日轻都是一句对话独立开行。这样会给人一种读剧本之感,再配合语气词,可以不靠描述文字,直接看出那句对话的语气。
轻小说对话多会给人「轻」的感觉,因为读者会脑补角色直接在说话,但是文字叙述却需要读者耗费心神,把文字描述在脑海中转化成事件和画面,这个过程比较累。
3)比喻多,口语化:
轻小说喜欢用比喻,不如说日本人喜欢比喻。有时候还会刻意用奇怪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搞笑感。 这是运用了搞笑三大理论中的乖讹说,利用失谐(Incongruity)制造笑点[1],例如:
—————————————分隔线—————————————
不过,天气会这么冷也是在所难免,因为现在是冬天。明明一个月前的校庆还是热到爆的十二月,现在却像是要提醒我们别忘了冬天的存在似的急速降温,不禁让我有种错觉:今年的日本是不是没有秋天?还是有人误将什么降冷咒当成生意兴隆的符咒了?西伯利亚冷气团哟,偶尔改变一下路线也不错嘛,何必年年都来报到呢。 还是地球的公转间期错乱了? ——就在我边忧心大地的健康状况边往前走时……
「嗨,阿虚。」
一个轻浮的小子追了上来,跟氢气一样轻薄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因为停下来太麻烦了,我只有转头淡淡应道:
「嗨,谷口。」
—————————————分隔线—————————————
《凉宫春日的消失》
例如《凉宫春日的消失》这篇轻小说就用了大量的比喻。
除了比喻很多之外,还有口语化。日轻虽然也有第三人称,但是第一人称很多,所以大多都是我手写我口,整篇小说都是有第一人称的主角自述出来的,那用词理所当然地会口语化。此外,也有不少作品明面上是第三人称,实际上运用了一三人称混合[2]。
4)玩梗:
有些轻小说很喜欢玩梗,看起来就像是动漫一样。尤其是越倾向搞笑向的作品,就越会玩梗,《埃罗芒阿老师》甚至玩过刀剑和龙与虎梗。玩梗的功用,除了诙谐搞笑,还有提高读者群体认同感的作用(毕竟轻小说的主要消费群是宅向群体与青少年),玩梗会让小说的阅读体验更加「轻」,因为读者透过失谐解困达到一种解放感[1],也因为消费了某种群体的认同感而感到愉悦。
5)非规范的语用习惯:
轻小说中非规范的语言习惯,体现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例如台弯角川发行的日本轻小说中,出现了「~」这种来自原文,但不符合中文习惯的标点符号,《俺妹》甚至有颜表情(少数例子)。另外,有时轻小说会连用助语词,如以下例子:
—————————————分隔线—————————————
「太嫩了!」
我对化成光粒消失的天鹰说出已经变成口头禅的挑衅话语——却没有成功落地。
「咦?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没有充分确认后方状况——我这个**就这么掉到了地图外。
—————————————分隔线—————————————
《当**FPS玩家误闯异世界之时》1
连续使用「啊」固然不符合语用规范,在学校作业用的话肯定会被打个大叉叉。但是这种使用方法,在轻小说中却被合理化。连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比起只用「啊」更加生动形象。这也是造成轻小说之「轻」的要素。
[1]《大小姐听到欧金金很想笑:以《辉夜姬想让人告白》为文本分析「幽默」》这篇文章详细讲解过一些心理学上主流的幽默理论,例如最常用的乖讹说。乖讹说提出当事物违背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因为那种怪异感而觉得好笑。
[2]《青春猪头结构、设定、文风的优势》这篇文讲过三一人称混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