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话吧 关注:517贴子:5,993
  • 20回复贴,共1

南台州的颚化是因为有利于发音吗?其实恰恰相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注台州方言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南台州和北台州最大的区别就是颚化程度不同。具体来说,北台州的见系能够拼齐齿呼(比如:机ki,气khi,金kin),而南台州只能和撮口呼相拼(比如:举kiu,区khiu),碰到齐齿呼基本就颚化(常用字白读除外)。既然是齐齿呼先颚化,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因为齐齿呼比较难发音,而且北台州整体音系也比南台州“土”一点,南台州人偷懒就先颚化了齐齿呼,事实真的这样吗?其实在本人看来恰恰相反,而是撮口呼更难发音,下面我从两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是主观感受。这里提供三组发音大家试着对比看看(以下拼音为普拼)。
第一组是【ji,jiu】,试着读普通话的【机,居】,是不是前者更顺一点?
第二组是【zi,ziu】,这里注意一下,里面的【i】是要读出来的,类似普通话【滋一】、【滋於】的连读,自行感受下,这个【ziu】其实就是黄岩话里的【主】的发音,如果你是黄岩人应该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组是【gi,giu】,类似普通话的【歌一】、【歌於】连读,如果你是临海人那应该很容易理解,直接临海话读一下【机,居】就好了。
对比完了这几组,有没发现前者都比后者容易发音?好吧,每个人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下面再看看客观分析是如何的。
第二方面是客观比较。所谓客观比较,就是看看台州方言以外的其他方言是什么情况的。
如果其他方言普遍存在见系能拼撮口,但不能拼齐齿,那么说明齐齿确实更难发音,则以上推断被推翻。
如果其他方言普遍存在见系能拼齐齿,但不能拼撮口,那么说明撮口更难发音,则推断成立。
下面我就自己了解的几种方言来对比下,因个人掌握有限,可能会存在部分错误,希望吧友能一起讨论指正(以下拼音方案为各自方言拼音方案,跟吴语不同)。
1.粤语。粤语堪称见系小霸王,听粤语歌或者看港片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感受,粤语的见系基本是完全不颚化的,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发音的。这里罗列一些常用的见系字的粤语发音,大家自行比较一下。
第一组是齐齿呼:【机】:gei、【见】gin、【今】gam、【杰】git、【馨】hing、轻【hing】
第二组是撮口呼:【居】:geoi、【倦】gyun、【军】gwan、【倔】gwat、【训】fan、群【kwan】
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粤语见系拼齐齿时要么丢失【i】转化成别的,这样就是去了颚化的条件,要么就是直接相拼,第一组的6个字里有4个是直接相拼的。而第二组中除【倦】以外,拼撮口时都无法直接相拼,韵母转化成别的了。这是否说明粤语人也认为撮口呼发音比较难呢?下面再来比较另一种方言。
2.闽南语。闽南语可以说是是除粤语以外见系保留最完整的方言,甚至在疑母字的读法上比粤语更“坚挺”。下面我们也来罗列一下看看。为便于比较,故罗列跟以上一样的几个字。
第一组是齐齿呼:【机】:gi、【见】gi、gian、【今】gim、【杰】giat、【馨】hing、【轻】kia、kin
第二组是撮口呼:【居】:gy、【倦】guan、【军】gun、【倔】gut、【训】hun、群【gun】
如果说粤语的见系存在“偷工减料”的嫌弃(通过韵母的转化,从而避免了颚化的发生),那么闽南语则像是“忠厚人”,韵母几乎跟普通话完全对应,拼齐齿时介音【i】完全保留,和北台州如出一辙,但拼撮口时【iu】一律转化,跟粤语类似(闽南语基本都是转为u,上面的【居】字实际发音为【gu】)。
上面两种方言的发音是网上方言字典查的(粤语和闽南语的拼音方案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基本没有浊音,所以【g】就是普通话的【g】,相当于我们的【k】),加上平时听粤语歌之类的也是符合上面的情况,基本没有见系拼撮口的发音,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对比一下。除去这两种以外,其实就我个人所知的,北台州杜桥、三门等地有跟南台州相反的情况,既见系能拼齐齿,但拼不了撮口。老派湘语也有一样的情况,齐齿先颚化。之前在其他贴吧也是有吧友认为撮口最容易颚化。结论似乎显而易见了,撮口呼确实更难发音。
看完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南台州的颚化原因很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受普通话影响,因为很多普通话没颚化的字,伟大的南台州已经率先颚化了(请自行脑补【狗】【扣】等字发音),只能说从常理的角度分析,南台州相比北台州更发达,经商多,对外交流多,这意味着语言要更利于沟通,而颚化的发音确实更容易读,只不过在齐齿跟撮口的选择上,伟大的南台州人民选择“迎难而上”,保留更加拗口的撮口呼(请用路桥话读出【鬼】【权】【血】,如果累了请喝口水)。而为什么选择先颚化齐齿,其实不能光从发音难度来看,还应该考虑到常用字的数量,因为南台州的另一特色就是【i】介音十分丰富,很多北台州没有的,南台州就有,比如:【渠】gie、【十】zhih、【开】khie、【改】kie、【安】ie、【后】io,甚至【狗】也是从【kio】颚化过来的。而这些字出现【i】介音后通通变为齐齿呼,然后精明的南台州人掐指一算,还是先颚化齐齿吧。好了,以上为个人对南北台州见系颚化情况的看法,欢迎吧友来一起探讨!


IP属地:浙江1楼2019-03-11 09:21回复
    不是难发不难发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普通话不这么发罢了。
    比如“网”,因为普通话不说“mang”,如果普通话是mang,方言肯定不会读wang。
    主要是脑子习惯简单的规律,看现在的小π孩,哪个口音不是怪怪的,还不是家长惯的。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


    IP属地:浙江2楼2019-03-11 14:14
    收起回复
      北台靠南的也快了,我家两叔叔都是见细颚化的,我表哥也是,表弟则是混着来,邻居小孩直接讲普通话了,没错是在乡下。我个人以前是hi颚化,其它不颚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3-24 13:44
      收起回复
        赞同。我早日也忖过爻个。便感觉怪里怪样个。韵母难,拗口,声母轻松,kh搭ch(即普拼k和q),都简单,台州都有。有许字,kh妆何物要腭化成ch。声母都有,亦弗是无爻,何必变动。
        明明是韵母越更拗口。90多岁个大人讲:昶朞个话,字音,搭早日个老话,无数弗样个。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3-28 03:54
        收起回复
          通过教小孩子学语言,就知道阿舅的舅字读作giou,而小孩子只能读成jiou,大概到八岁才能读giou。不过不会纠结了,一入幼儿园,出来全部讲普通话,你再怎么教也没用,他还是讲普通话。大脑的母语保护机制太顽强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3-28 20:45
          收起回复
            想想自己幼时在太平县不讲太平口音,经常被人唤作 街外人。而如今的小孩子,统一讲普通话,再也不会通过区别口音来作歧视。这是进步呢还是落后。只能说现在北方文化实在太强势了,在北方和西南,大部分小朋友是会讲方言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3-28 20:48
            收起回复
              闽南语哪来的撮口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4-01 04:44
              收起回复
                另外北边宁波也是一样,齐齿先腭化,撮口后腭化。现在仍有部分郊区见系撮口未腭化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4-01 04:46
                收起回复
                  吴拼kh,v对于温岭的讲本地话的,几岁小孩,来讲,有点难,起码要大一点才会发正确。
                  困觉(普通话:睡觉),困kh,小孩子发音就有点难,我起码要讲3遍,才能发得准。
                  无用(普通话:不行,不能)vu,小孩子发音就有点难,我起码要讲3遍,才能发得准。
                  而浊音ga,反而简单,我发1遍,小孩子就能讲准。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5-05 1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