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逐梦征程,需要价值追求的引领和精神力量的支撑。
“为天地立心”体现了自古以来国人伟大的理想、抱负,张载主张一切有社会担当和有责任心的志士仁人,都应顺应宇宙万事万物的要求,自觉肩负起为社会确立精神方向和价值系统的历史使命。在张载看来,“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人者,天地之心也。”是说,天地本无心,但人要为天地立心。人为天地所立之心,就是“立天理”之心。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文明”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历史范畴,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自身修养为基础、以忠于国家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归宿,倡导以诚信为根本、以仁爱为核心、以仁恕为原则;追求和而不同,以民为本、中庸和合;强调以理想为牵引、以务实为根本、达到务实理性与宏大理想的完美统一,有着深刻的思想、道德、信仰等价值。
纵观千年中华史,战火不断,朝代更替,没有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社会风气,人心浮躁、急攻近利、诚信缺失、重利轻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不难发现,虽然儒家历经多次“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但仍生生不息,不断为社会所重视、启用,这说明,儒家思想乃为人心所需、人性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