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枪虎豹骑吧 关注:32,629贴子:1,639,798
  • 5回复贴,共1

【转载】乌尔会河之战——清准战争的第一滴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作者@曲墨封


IP属地:湖北1楼2019-03-18 11:58回复
     当雅克萨的硝烟落幕于尼布楚的和约纸张上,清王朝的北疆却又燃起了烽火。噶尔丹未必自比成吉思汗,但是他至少追求也先太师那样的成就。而俄罗斯人也希望通过支持这位蒙古枭雄,在远东攫取多一点的利益。
    传统史观说噶尔丹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和卖国贼,一反其父兄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的立场,而逐渐走上与沙俄相勾结的道路。这种看法是可笑的。
    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用来攻打哈萨克人的火器,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沙俄扶持巴图尔珲台吉削弱哈萨克人,又扶持噶尔丹试图削弱大清,这不过是正常的调略手段。
    当噶尔丹东进击溃了喀尔喀首领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后,却发现自己虽然获得了外蒙的大片土地,却根本没能得到多少牲畜人口。
    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率领部众南逃,投奔大清,希望大清帮助他们收复失地。
    对于蒙古人来说,牛羊和马匹背上才是真正的领土。没有人口,再大的土地也毫无用处。
    况且,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博尔塔拉之地自立,控制天山北路,使得噶尔丹失去了大部分西域城市的资源,不免于困窘。
    1690年,在俄方的鼓励下,噶尔丹决定用武力来威慑清王朝,使大清交出喀尔喀的部众。
    说实话,如果准部未曾分裂,噶尔丹还可能有一丝半点的胜算。以半个准部想要压迫大清服软,他也是太过托大了。
    不过,刚经过平台之役和雅克萨之役,清王朝在京师正北方向的军事布置不足,加上情报工作做得极差,虽然康熙帝也决定收拾噶尔丹,但是调兵极其缓慢。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噶尔丹南下的路线,首先沿克鲁伦河往东,再沿呼伦贝尔草原南下,一路水草丰美,利于行军。
    理藩院尚书阿尔尼率领清军前军,首先进入蒙古草原。其麾下有兵二万,以八旗兵为主,又有少量蒙古兵。
    阿尔尼所部均为轻装部队,主任务是侦查噶尔丹动向。当阿尔尼发现噶尔丹踪迹并告知朝廷之后,康熙认为【阿尔尼兵弱,宜发科尔沁十旗预备之兵二千及禁军每佐领护军一名前往】
    而这2000科尔沁兵,大抵是阿尔尼所部中最善战的部分了。由此亦可见,清王朝到此时大部分八旗兵的战斗力已经严重退化。
    阿尔尼的任务,由此转变为和准军进行适度的作战,以拖住噶尔丹,等待后续部队对噶尔丹进行歼灭。

    但让人觉得好笑的是,当阿尔尼部与准军已经开始接触的时候,其他部清军仍然在京师集结中。
    而京师与乌尔会河相距多远呢?


    IP属地:湖北2楼2019-03-18 11:59
    回复
      2025-08-20 15:06: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00多公里。
      这就是康熙大帝的统筹水平。
      劣者相信噶尔丹是重视情报的,他当时得到的情报,是未曾被满清的御用文人所修饰过的,和我们所见到的不同,所以他对康熙大帝的实际水平有客观的判断。
      只不过噶尔丹同志作为一个没见识过中原花花世界的蒙古人大概是数学不太好,所以没计算半个准部和人口上亿的大清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
        阿尔尼并非遭到噶尔丹的进攻,实际上,他是主动进攻的。
      按照可靠推测,他应该是得到了假情报,误以为噶尔丹分兵,并且在侦查中被噶尔丹精心布置的营地所欺骗;是以,阿尔尼觉得自己获得了战机,应该及时以众凌寡,取得首功。
      噶尔丹扎营在高岗之上,营地甚小,仿佛确实分走了不少兵力。
      乌尔尼趁夜疾行,平明时抵达,派出两百科尔沁勇士和500喀尔喀兵奇袭准噶尔营地,计划抢掠辎重,引起混乱。
      结果是——【诸部落及喀尔喀兵争取其子女牲畜,阵动不能止,遂退】。
      负责奇袭的小分队因为争抢战利品打起来,自己混乱了,反而被准军攻杀,损失惨重而退。
      当然,噶尔丹对于清军的奇袭,无疑早有准备,马上率军出营,组成弓形阵应敌。
      阿尔尼看见噶尔丹阵型薄弱,越发相信噶尔丹已经分兵,兵力不足,于是将部队布置成鱼鳞阵,轻骑驰突,向着噶尔丹的阵型中央攻击而去。
      科尔沁的长矛骑兵作为前锋,满洲子弟随后,喀尔喀等各部落兵分于两翼。


      IP属地:湖北3楼2019-03-18 11:59
      回复
        驰至准军阵前,科尔沁兵先冲,但噶尔丹已经做出相应对策,令精锐士兵下马步战,以长矛和盾牌阵线阻挡清军的骑兵冲锋。
        两侧的喀尔喀等部落兵射箭袭扰准军,但被准军凶猛的火器火力压制,枪弹从高坡上射下,威力更增,喀尔喀军无纪律,不敌而逃。
        由于阿尔尼所部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支援来的2000科尔沁精兵,他将满洲八旗兵布置在第二线的两侧。
        清军组成三角形如同箭鱼一般的鱼鳞阵,结果是两边被击溃的喀尔喀兵直接冲击在满洲兵阵型上。
        喀尔喀等各部落兵互相冲击,又冲击满洲兵,阿尔尼所率满洲八旗兵并不精锐,遭到冲击之后,阵型散乱。
        噶尔丹抓住机会,派出埋伏在周边丘陵之间的伏兵,组成两队,从侧后方夹击清军,火器弓矢如雨,除了沙俄火铳之外,更有从印度莫卧儿王朝引进的赞巴拉克,发射时声如奔雷,火光烟雾四起,使得清军马惊不止,阵型越发混乱。
        清军遭受四面八方的压迫,仓皇溃退,自相残杀,阿尔尼的副将也被准军击杀。
        阿尔尼在几十名护卫的保护下突出重围,收拢残兵,已经只剩几千人,有一万多名清军被噶尔丹歼灭。等待他的,是康熙大帝的严惩。
        噶尔丹虽非什么军事奇才,但也是久经沙场。而康熙朝中后期又人才凋零,诸将往往颟顸无用,是以在面对实力较弱的清军时,他有能力取得很大战果,给予成建制的清军以毁灭性打击。
        而准噶尔一方赢得轻松顺利,几乎没有遭到什么像样抵抗,损失应当可以忽略不计。
        在乌尔会河惨败的损失中,虽然只有2000科尔沁兵是精锐,其他都战力平平,这样的损失对于清王朝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但一是也让康熙大帝肉痛,二是乌兰布通之战时阿尔尼所部已经被摧毁,清军没有兵力优势而只能与噶尔丹打成平手。
        如果不是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连续的霉运,以及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为了统一整个准部而积极配合清王朝进攻噶尔丹,或许光是一个噶尔丹,就要花费康熙大帝更长时间来收拾。
          


        IP属地:湖北4楼2019-03-18 12:00
        回复
          葛尔丹本身体量太小了。既不能整合中亚的资源进据蒙古,就不可能战胜清朝。经不起失败。最终只能昙花一现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3-27 17:47
          回复


            6楼2019-03-27 19: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