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侯吧 关注:1,146贴子:21,478
  • 9回复贴,共1

居延简所见的汉律——《居延汉简研究》陈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挈令与功令
居延简所见汉律,最完整者,有北边挈令二简,功令三简。挈令始见于《汉书》,《张汤传》云:“上所是,受而着谳法,廷尉挈令,扬主之明。”此廷尉之有挈令也(《史记》作絜令)。《燕刺王旦传》:“将军都郎羽林。”颜师古注,引汉光禄挈令:“诸当试者,不会都所免之。”此光禄勋之有挈令也。《敦煌汉简校文》七九页,有“龙勒写大鸿胪挈令津关”简文,此鸿胪之有挈今也。似汉廷九卿各有挈令。《流沙坠简·补遗·考释》一页有晋初“西域长史营,写鸿胪书到,如书罗捕言会十一月一日,如诏书律令”简文,虽未明言为鸿胪挈令,其性质亦与挈令相似。(王国维先生谓《续汉书·百官志》,大鸿胪卿一人,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魏晋仍之,故诏书之赐诸属国者,当先下大鸿胪,由大鸿胪下西域长史,其说是也。)而朝鲜亦有挈令,《说文》X 字云:乐浪挈令织从X是也。挈令二字,在《汉书·张汤傅》,韦昭注云:“在板栔也。”颜师古注:“挈,狱讼之要也,挈音口计反。”在《史记·张汤传正义》云:“按谓律令也,古以板书之。”诸说当以韦昭板挈之义为长,挈与栔尝通,颜师古音为契约之契非是。今证以《释文》五六二页,有北边挈令二简文云:
“北边絜令第四(假借作絜,与《史记》同),候长候史日迹,及将军吏劳二日皆当三日。”
“北边挈令第四,北边候长候史迹二日当三日。”
此为汉廷之挈令,汉人称接近匈奴各边郡为北边,接近西域各边郡为西边,见《汉书·贾谊传》。此挈令本为北边而设,但西边亦同样使用。《释文》五七页,有简文云:“五凤三年十月甲辰朔甲辰,居延都尉德,丞延寿,敢言之。甲渠候长汉疆害言候长贤日迹,积三百廿一日,以令赐贤劳百六十日半日,谨移赐劳名籍一编,敢言之。”又《流沙坠简·考释》释二,《簿书》四十三,有敦德步广尉曲王参简文,叙资绩云:“新始建国地皇上戊元年,十月乙未迹,尽二年九月晦,积三百六十日,除月小五日,定三百五十五。以令二日当三日,增劳百七十七日半日,为五百二十七日半日。”边郡官吏增劳,以二日当三日,完全与北边挈令之律文相合。又两简计算资绩,皆从本年十月开始,当算至九月底止,盖赐劳名籍,亦为上计材料之一种也。
功令二字,始见于《史记·儒林传》序云:“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后叙公孙弘奏文,末尾亦有“备员请着功令,佗如律令”之文。《史记索隐》:“谓学者课功,着之于令,即今之学令是也。”颜师古注《汉书》云:“功令篇名,若今选举令。”今《释文》五六三页,有功令三简文云:
“功令第卌五,候长士吏燧长,留识射二去埻二帤。”(留识二字,疑省试之误释。)
“功令第卌五,候长士吏,省试射射去埻帤弩力,如发弩发十二矢,中帤矢六为程,过六矢赐劳十五日。”
“功令第卌五,士吏候长烽燧长,常以令秋试,射以六为程,过六赐劳矢十五日。”
从上述三简分析,功令为考绩赐劳之法令,在唐时已经亡佚。故《索隐》解为学令,固属非专用,颜师古解为选举令,亦属不全面。今从汉简可以得其大概。又《释文》五一一页,有建平三年、甘露元年、五凤二年、建昭元年、建昭二年五秋射令,皆云“发矢十二,以中六矢为程”,亦推行功令之公牍也。又《释文》五一五页有云:“燧长常以令秋射,发矢迹以六为程,过六赐劳十五日。”五一二页,有“居延甲渠逆胡燧长公乘王毋伤,五凤元年秋射,以令射发矢十二,中帤当〼”各简文,此秋射中六矢当赐劳之纪载也。因秋射之赐劳十五日,当在边吏增劳二日当三日之外,挈令与功令,皆为汉律附益之条文也。
二、捕律县律及版诏令
《释文》五六二页,有简文云:“捕律禁吏毋或入人卢舍捕人犯者,其室驱伤之,以无故入人室律行事。”此当为西汉捕律残文。《周礼·小司寇》:“杀之无罪。”郑注引郑司农云:“若今时无故人人室宅卢舍,上人车舡牵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贾疏:“先郑所举,为汉贼律。”《唐律疏义》云:“李俚制《法经》六篇,捕法第四,至后魏名捕亡律,北齐名捕断律,后周名逃捕律,隋复名捕亡律。”本简为西汉捕亡律仅存之佚文。又《释文》八四页,有“二月戊寅,张掖太守福,库丞承熹兼行丞事,敢告张掖农都尉,护田校尉府”移文,引“县律曰:臧官物非録者,以十月平价”之简文。余考县律为县官律之简称,是汉代金布律中之一部分,说详拙著《居延汉简解要》(以下简称《解要》),此为西汉县律仅存之佚文。
又《释文》三五页有简文云:“版诏令男子狗大勿论,毋辙上廷尉以为常。”版诏令即版挈令,狗大勿论,因未成人也,不见于历代律文。九三页有简文云:“卅六,廷尉受制曰:廷尉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太守诸侯相奉汤”,此亦为律令之篇目,与版诏令皆疑为廷尉挈令之残文。
三、边郡重录文景时律令文
汉代律令,官府如有需用时,可以重录,即私人有必要时,亦可陈请照写。《释文》五六二页,有“孝文皇帝五年”简。八页有“前三年十二月辛巳下凡九十一字”简。二二六页有“□符令制曰可,孝文皇帝三年十月庚辰下,凡六十六字”简。皆为边郡重録律令文之证。律令文记字敦,亦为言汉律者所未详。武威磨嘴子汉墓中所出王杖十简中,成帝建始二年及河平二年二诏书,即纯为私人重写性质。居延简重録律令文之中,以《居延汉简甲编》二五五一简,最为重要,原简文云:
县置三老二 □□□兴䐋十二 置孝弟力田廿二 征吏二千石以符卅二 郡兴谒列侯兵卌二 年八十及孕朱需颂系五十二
此当为文帝时兴律之残简,举“孝弟力田”,在惠文时最盛行。征吏二千石以符,为文帝二年事。郡兴谒列侯兵,与文帝二年诏遣列侯归国相合。颂繋见于《惠帝纪》云:“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又见于《刑法志》景帝后元三年诏云:“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皆合于文帝时代前后公牍中之术语,故可定为文帝时之律令,说详拙著《解要》(朱需即朱儒,用日人大庭修氏释文)。


IP属地:四川1楼2019-03-20 12:35回复
    来来看看,
    居延居民不是印度阿富汗类型么??
    但粟特和康居不是地中海类型呀?
    怎么解释月氏人是黑的还是白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9-13 10:32
    收起回复
      我知道塞种人是雅利安人。
      塞种不自称雅利安。
      但是现在的哈萨克人和乌克兰人:不是 或者 不完全是,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接近?
      是接近,但不是一直保持不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9-14 08:48
      回复
        彼得罗夫卡的印欧人不断掠夺阿尔泰地区,有限的资源无法养活众多的吐火罗人,迫使切木齐切克人南下塔里木。艾鲁尼诺人使用四轮驱动的牛车,和两轮战车,以及塞依玛图尔滨诺人伴随安德罗沃人的扩张,使用两轮木车快速移动迁徒,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9-14 17:2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9-14 17:34
          回复
            切木齐切克南下塔里木。
            阿凡纳谢沃融入吐火罗和匈奴。
            [撇嘴]艾鲁尼诺人逃到了俄罗斯。
            奥库涅夫被安德罗诺沃消灭至蒙古西部。
            塞依玛图尔滨诺抵达三星堆,泰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9-14 17: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