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的记忆,淘洗到现在已经寥寥无几了,可是有一段记忆,至今挥之不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舅舅结婚,那时我才几岁,婚礼那天我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在抬着、抱着、端着新娘的嫁妆从我面前走过。各色被褥、红艳的大搪瓷盆、形状各异的草编食盒,让我目不暇接,而我最关心的却是这里面有没有好吃的。大人们一样样展示陪嫁物件时,我的小眼睛却一直在搜寻好吃的东西。当大搪瓷盆上的红布掀起的霎那,只见两条红绿相间的大鱼活灵活现,竟然是用面做成的! 一对对五颜六色的鸟儿肥肥胖胖正在那调皮地看着我,此刻小吃货的我被眼前的美震撼了,我一时间忘了吃欲,竟然动情地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们,哇!我是多么想把它们抱在怀里啊…可是,无论我怎样撒娇卖萌想把它们留住,姥姥还是得把它们刀卸八块,硬是分送给了亲朋好友……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老家,凡是喜庆的日子都要准备寓义吉祥、样式俊美的面塑作为贺礼,并且还要与大家分享。小孩出生一百天,要送花鸟鱼虫类的百岁面塑,寓意将来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美满;青年男女结婚时要做鸳鸯、鲤鱼、春燕、寿桃、如意等面塑,并且都是成双成对;民间盖房上梁要做“狮子”、“老虎”,具有“看门狮子把门虎”之意;老人庆寿时要做“寿桃”,具有为老人增福添寿之说。

时间过的真快,童年的影子还在眼前蹦跳,姥姥就已经八十岁了。为了感恩姥姥对我从小到大的爱,我决定以传统的方式为姥姥庆寿,同时,也为自己寻找一下童年时代的美好影子。于是我首先找到了同学,同学的妈妈是胶东花饽饽文化传承人。我请她为姥姥做了一套生日面塑,还特地做了一个美丽的寿糕(寿桃),愿姥姥生日过得幸福开心,让吉祥的图腾唤醒一家人美好的记忆。

姥姥的祝寿宴办得很成功。宴会上全家人开心极了,大家一致称赞我的想法好,姥姥看着面前花样繁多的面塑更是乐的合不上嘴。那天的饭桌上大家话题几乎就没离开过传统面塑的主题。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面塑、胶东花饽饽已有千年的历史,一开始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曾经有文字记载:远在唐玄宗时代,国人探亲访友乃至为亲人送葬祭奠都用是面粉的花果、面塑的人物作为祭品。我老家地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聪明智慧的当地百姓把面塑也加进了海洋元素,如:螃蟹、大虾、海螺等都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祥瑞之物。看面塑制作过程无异于软雕塑艺术创作:面塑没有模子,全靠民间艺人的一双巧手,先塑出基本模样,再用剪刀辅助做出具体细节,整体造型完毕,放入锅中加热,这一过程与陶艺流程很像,但又比陶艺多了一个程序,那就是蒸熟后,再用食用色彩随类赋彩,经过艺人最后的点化,一个个飞禽走兽就活灵活现的呼之欲出了。老家胶东的面塑讲究要有三好:好看,好吃,好寓意。做出的面塑好吃是基本的标准,另外造型也得好看,除了这些,其中还要蕴含吉祥的寓意才行。如:榴生百子象征着多子多孙儿女满堂;双燕含着元宝象征着夫妻和睦、勤劳致富;龙与凤则有龙凤呈祥之意……

民以食为天,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把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以慧心巧手加以创造升华,面塑中多姿多彩的美丽图腾,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审美理想,不但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色彩,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增添了浪漫的情调与美好的诗意。
文/吉醒 图/张玉霞






上世纪七十年代,舅舅结婚,那时我才几岁,婚礼那天我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在抬着、抱着、端着新娘的嫁妆从我面前走过。各色被褥、红艳的大搪瓷盆、形状各异的草编食盒,让我目不暇接,而我最关心的却是这里面有没有好吃的。大人们一样样展示陪嫁物件时,我的小眼睛却一直在搜寻好吃的东西。当大搪瓷盆上的红布掀起的霎那,只见两条红绿相间的大鱼活灵活现,竟然是用面做成的! 一对对五颜六色的鸟儿肥肥胖胖正在那调皮地看着我,此刻小吃货的我被眼前的美震撼了,我一时间忘了吃欲,竟然动情地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们,哇!我是多么想把它们抱在怀里啊…可是,无论我怎样撒娇卖萌想把它们留住,姥姥还是得把它们刀卸八块,硬是分送给了亲朋好友……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老家,凡是喜庆的日子都要准备寓义吉祥、样式俊美的面塑作为贺礼,并且还要与大家分享。小孩出生一百天,要送花鸟鱼虫类的百岁面塑,寓意将来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美满;青年男女结婚时要做鸳鸯、鲤鱼、春燕、寿桃、如意等面塑,并且都是成双成对;民间盖房上梁要做“狮子”、“老虎”,具有“看门狮子把门虎”之意;老人庆寿时要做“寿桃”,具有为老人增福添寿之说。

时间过的真快,童年的影子还在眼前蹦跳,姥姥就已经八十岁了。为了感恩姥姥对我从小到大的爱,我决定以传统的方式为姥姥庆寿,同时,也为自己寻找一下童年时代的美好影子。于是我首先找到了同学,同学的妈妈是胶东花饽饽文化传承人。我请她为姥姥做了一套生日面塑,还特地做了一个美丽的寿糕(寿桃),愿姥姥生日过得幸福开心,让吉祥的图腾唤醒一家人美好的记忆。

姥姥的祝寿宴办得很成功。宴会上全家人开心极了,大家一致称赞我的想法好,姥姥看着面前花样繁多的面塑更是乐的合不上嘴。那天的饭桌上大家话题几乎就没离开过传统面塑的主题。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面塑、胶东花饽饽已有千年的历史,一开始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曾经有文字记载:远在唐玄宗时代,国人探亲访友乃至为亲人送葬祭奠都用是面粉的花果、面塑的人物作为祭品。我老家地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聪明智慧的当地百姓把面塑也加进了海洋元素,如:螃蟹、大虾、海螺等都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祥瑞之物。看面塑制作过程无异于软雕塑艺术创作:面塑没有模子,全靠民间艺人的一双巧手,先塑出基本模样,再用剪刀辅助做出具体细节,整体造型完毕,放入锅中加热,这一过程与陶艺流程很像,但又比陶艺多了一个程序,那就是蒸熟后,再用食用色彩随类赋彩,经过艺人最后的点化,一个个飞禽走兽就活灵活现的呼之欲出了。老家胶东的面塑讲究要有三好:好看,好吃,好寓意。做出的面塑好吃是基本的标准,另外造型也得好看,除了这些,其中还要蕴含吉祥的寓意才行。如:榴生百子象征着多子多孙儿女满堂;双燕含着元宝象征着夫妻和睦、勤劳致富;龙与凤则有龙凤呈祥之意……

民以食为天,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把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食物,以慧心巧手加以创造升华,面塑中多姿多彩的美丽图腾,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审美理想,不但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与色彩,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增添了浪漫的情调与美好的诗意。
文/吉醒 图/张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