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吧 关注:152,117贴子:7,254,742
  • 7回复贴,共1

《闲话诗联写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里说的诗联,诗,即律诗;联,即对联。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说熟能生巧;为诗为对,古时,小孩都
会,那是因为学了相关知识。
所以,只要你掌握了相关知识且熟练了,学写诗联,并不难。
先说律诗吧。律诗最常见的是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分别简称五律、七律。五律每句五字,
七律每句七字,都是四联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七、八句叫尾联。
首先也是重点要了解的是律诗的平仄规则。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在诗联中将汉字划分
为平声和仄声两个大类。中古时,汉字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剩下的就是平声(古韵书中平声分上平与下平)。普通话的声调是阴、阳、上、去四声,其中阴、
阳两声为平声,上、去两声为仄声。
为使诗句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须按以下规则进行声调处理。
1、交替。交替是指律诗的每句,平仄须按二字而节,交替出现。因为是五言或七言,所
以出现单独一字也要成一节的情况,单字为节应放在句末或末节之前。如: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七言便是在上述五言平仄交替规则前增加一节罢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中的平仄交替规律就这么简单,并且还有放宽的规定。即除节奏点上的字也就是偶
数位上的字一定遵循平仄规律外,而非节点上的字亦即奇数位上的字则可平可仄(若会出现
孤平除外)。有记忆歌诀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如果节点上的平仄不合要求,就叫平仄失替。
2、相对。交替,是指句中的平仄规律;相对,则是一联中上一句(也叫出句)与下一句(也
叫对句)之间的平仄要求。细心的读者也许从上面的举例中看出来了。当出句是“仄仄平平仄”
的交替规律时,对句必须用“平平仄仄平”来对。这就是律诗中的平仄相对。余类推,否则就叫
平仄失对。
附带说一下: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还有一些字的读音与古时相去甚远,所以用普通话
去评判古诗联会导致错判。如: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上面古诗中,“食”字古为入声属仄声,而今普通话读第二声属平声,若按普通话来评判,
一是该句平仄失替,二是与上句平仄又失对。“烛”字也一样,古为仄声,今读平声,会同样造
成失替又失对。另外“斜”若读成xié,就不押韵了,应读为xiá。又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看”字古时解释为观、望之意时也读平声“kān”,而今只有“看守”这个意义时才读平声kān。
如果你按今读成kàn,就会出现失替与失对的问题。再如: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诗中“看”字应读平声,“湿”字应读仄声,“车”字读chē显然不押韵,应读chā。再如:
十月塞边,飒飒寒风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漫漫”普通话读第四声属仄声,这样就失替又失对了,但古时“漫”又读平声,相当于普通
话的第二声,所以就不存在失替与失对的问题。
3、粘贴。粘贴是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即上联对句的第一节如果是平声,则下联出句
的第一节也必须是平声,上联对句的第一节如果是仄声,则下联出句的第一节也必须是仄声。
如:
七律·送瘟神(之二)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就是律诗中的粘贴。否则就叫作失粘。
律诗中的平仄规律可概括为:
句中平仄交替行,
联内讲求应对声。
联与联间须粘贴,
方能悦耳似天成。
其次是押韵。律诗押韵,一般是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押韵即双句尾字须是同一韵部的字,如首句入韵,尾字也须是同部韵(古有押邻近韵的,
还美其名曰“孤雁出群”,实际上应属出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律诗中,声韵包含平仄与押韵两个内容。依旧韵必依旧声,用新韵须用
新声。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所以新旧声韵任取,但忌混用。旧韵,习惯
上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新韵应依普通话韵,即《中华新十四韵》。这些韵书网上
都有,而且可以免费查看、下载。
再就是律诗中的对偶。对偶也叫对仗,俗称对子,是修辞手法之一。对偶,要求对句与出
句相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形容词对形容
词,副词对副词。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偶。如白居易《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否则,就有对仗不工之疵。
以上是律诗的格律。要写好律诗,还要熟悉律诗写作的章法,前人已归纳总结为四个字:
启、承、转、合。还有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等。这些就不展开说了。
另外说下绝句,绝者,截也,即截取律诗中的任意两联,成为只有四句的小诗。所以绝句
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最后就说说对联吧。
会律诗了,做对子就不难了,有人说,善律者为对不难。对联平仄、对仗都与律诗中的颔
联、颈联的要求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联的字数没限制,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再就是句中的平
仄,如遇自然语节,节与节之间还可粘贴。如: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初学对联,最要紧的是了解对联十忌。
歌曰:
一忌合掌二忌重,
三忌失替四孤平。
五忌出平对仄尾,
六忌尾字皆同声。
七忌三平三仄脚,
八忌上重下偏轻。
九忌为联却失对,
十忌失联意不行。
合掌,是指出句与对句意思重复,两句实为一句,或句内某些词语意思相同。如:
村舍春光好
农家柳色新
一是对句和出句只说了一个意思;二是“村舍”即是“农家”,“春光”已含“柳色”,词意均重复,
都是犯了合掌。
重,即联句中出现不应相同的字(叠字手法或特殊语境除外)。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以上同一字的重叠出现,让人感觉构思巧妙,别出心裁。而下面的对联却让人觉得不应
该同一字重复出现了。
且咏春风寻皓月
不教春雨问浮云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不恨人
失替上述诗律中讲了。
孤平,是指一个格律诗句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在五言“平平仄仄
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依“一三五不论”用了仄声,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
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
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出平对仄尾,就是出句尾字是平声,对句尾字是仄声。
尾字皆同声,是上下句尾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
三平三仄脚,是上下句末尾三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
上重下偏轻,是就语意而言,指出句气势盛而对句气势弱。语意出现虎头蛇尾的毛病。
如:
气凌衡岳三千丈
心托离骚廿五篇
这联出句雄浑,对句消沉,令人感到头重脚轻,意义上太不相称了。
失对,诗律中已讲了。
失联,是上下句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内在联系。所谓对联,既要对,又要联。倘若只是对得
好,而二者之间却无内在的逻辑联系,便是失联。如:
柳色初开莺掠影
秋风乍起雁橫空
这联,平仄对仗都极工整,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萧瑟苍凉的秋意,但两者之间没有
内在的联系,相去甚远,让人感觉画面极不和谐,看不出到底要表达什么。又如:
分一缕春光入户
带三分萧瑟回家
上句的意思是,希望春天带来好运气给家里增添和煦的气氛,而下句呢?带回来的是失
望,颓唐。上下句的情感不一致,失去内在的逻辑联系,令人莫衷一是,摸不着头脑。
由此引申开来,无论诗或联,语言虽要生动含蓄,但表达却应清晰明确,不能含混模糊,
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
有人对句曰:胸藏锦绣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得闲之时,多读些优秀诗文,能陶冶人
的情操和品性;有感之后,若能写些好的诗文,更能提高人的生活情趣与品位。何乐而不为呢?


IP属地:广东1楼2019-04-03 13:25回复
    m


    IP属地:广东2楼2019-04-04 15:35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07 23:41
      收起回复
        少俗文;大雅兴。再见!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04-08 07:20
        回复
          白鹿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2-12-14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