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吧 关注:3,509贴子:20,496

张贵妃相关历史资料整理(欢迎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9-04-09 10:28回复
    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磁器。帝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不得通臣僚馈遗,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妃又尝上元侍宴于端门,服灯笼锦,上怪问,妃曰:“文彦博以陛下眷妾,故有此献。”上终不乐。后潞公入相,台官唐介言其过,及灯笼锦事,介以对上失礼远谪,潞公寻亦去,盖两罢之也。或云灯笼锦,潞公夫人遗张贵妃,潞公不知也。唐公之章与梅圣俞之书窜诗过矣。
    ——《邵氏闻见录》


    2楼2019-04-09 10:29
    收起回复
      2.
      庆历间,广州有番商没官珍珠,上与后宫同阅,张贵妃在侧,有欲得之色,上以赐。同列有求于上,有司被旨和市,珠价腾涌,上颇知之。一日于内殿赏牡丹,贵妃最后至,以所赐珍珠为首饰,欲夸同辈。上望见,以袖掩面,曰:“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贵妃惭赧,遽易之。上乃大悦,令人各簪牡丹一朵,自是禁内不带珍珠,珠价大减。
      ——《渔隐丛话》


      3楼2019-04-09 10:30
      回复
        3.
        张尧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殿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
        ——《曲洧旧闻》


        4楼2019-04-09 10:31
        回复
          4.慈圣光献养女范观音得幸仁宗,温成患之。一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至燃臂香以祷,宫人内珰皆左右燃之,祈雨之术备矣。天意不答,上心忧惧。温成养母贾成,宫内谓之贾婆婆,威动六宫,时相认之为姑。按贾昌朝也乃阴谓丞相请出宫人以弭灾变,上从之。温成白上,非出所亲厚者,不能感天意。首出其养女以率六宫,范氏遂被出而雨未应。上问台官李柬之,曰:“惟册免未行耳。”是夕锁院,贾氏营救不获,时相判北京,雨遂霔。
          ——《闻见近录》


          5楼2019-04-09 10:31
          回复
            5.《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张贵妃,河南永安人也。祖颖,进士第,终建平令。父尧封,亦举进士,为石州推官卒。时尧封史尧佐补蜀官,尧封妻钱氏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以道远辞。妃幼无依,钱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岁中为才人,迁修媛。忽被疾,曰:"妾姿薄,不胜宠名,原为美人。"许之。皇祐初,进贵妃。后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哀悼之,追册为皇后,谥温成。追封尧封清河郡王,谥景思。而尧佐因缘侥幸,致位通显云。


            6楼2019-04-09 10:34
            收起回复
              6.《资治通鉴》张妃(即张贵妃)怙宠上僣,欲假后盖出游。帝使自来请,后与之,无靳色。妃喜,还以告,帝曰:“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怿而辍。


              7楼2019-04-09 10:34
              收起回复
                欢迎各位有其他资料的补充


                8楼2019-04-09 11:0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4-10 20:57
                  收起回复
                    看了张贵妃的相关历史资料,觉得她的一生纠结于“我要。。。。我要。。。。”以及那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皇后之位”。
                    她的悲剧在于,她认为抓住皇帝这个天下至高无上的地位的男人,就可以达成心愿。可惜,她错了。


                    10楼2019-04-16 10:46
                    收起回复
                      毕竟谁也不能得到帝王全部的心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4-09 10:51
                      回复
                        贵妃张氏宠幸(下)
                        ……
                        至和元年正月癸酉,贵妃张氏薨。初,妃既受封册,宠爱日盛,出入车御华楚,颇侵并后饰。尝议用红伞、增兵数。有司以一品青盖,奏兵卫准常仪。上守法度,事无小大,悉付外廷议。凡宫禁干请,虽已赐可,或辄中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及薨,上悲悼不已,谓左右曰:『昔者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挺身从别寝来卫。又朕尝祷两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外皆不得闻,宜有以追贲之。』入内押班石全彬探上意,请用后礼,于皇仪殿治丧。诸宦者皆以为可,入内都知张惟吉独言:『此事须翌日问宰相。』既而判太常寺翰林学士承旨王拱辰、知制诰王洙等皆附全彬议。宰相陈执中不能正,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仪殿,移班慰上于殿东楹,特辍视朝七日,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全彬及勾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凡过礼,皆全彬与沆合谋处置,而洙等奏行之。
                          《石全彬传》云:王拱辰请治丧于皇仪殿,全彬以为当问大臣。宰相陈执中不能正之,遂诏近臣、宗室皆入殿。按:《张惟吉传》:治丧皇仪,诸宦者皆以为可,独惟吉言:『此当问宰相。』然则言当问宰相者,独惟吉也,全彬实与刘沆、王洙等合谋为非据之礼,又安得有此言?而《全彬传》乃攘取,以为出自全彬,今不取。且妃丧,那得关学士院?其实全彬所请也。事下礼官,而拱辰判太常寺,遂与王洙等附会全彬议。朝廷既用礼官议,故当时皆谓拱辰请之,其实不自拱辰请也。今略加删,使不相牴牾。
                          初,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殿中侍御史酸棘吕景初言:『贵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遇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不报。丁丑,追册贵妃为皇后,赐谥温成。先是,御史中丞孙抃言奏请罢追册,不报。初赐谥曰恭德,枢密副使孙沔言:『太宗四后皆谥曰德,从庙谥也。今恭德之谥,其法何从?且张、郭二后不闻有谥,此虽礼官之罪,实贻讥于陛下,不可不改。』因改温成。抃及侍御史毌湜、殿中侍御史俞希孟等皆求补外,知杂事郭申锡请长告,皆以言不用故也。禁宫城乐一月。己卯,殡温成皇后于皇仪殿之西阶,宰相率百官诣殿门,进名奉慰。壬午,以温成皇后薨,遣官告太庙、皇后庙、奉慈庙。甲申,宰臣梁适奉温成皇后谥册于皇仪殿,百官诣西上閤门,进名奉慰。是夕,设警场于右掖门。上宿于皇仪殿。乙酉,上成服于殿幄,百官诣殿门进名奉慰。是日,殡温成皇后于奉先寺。輴车发引,由右升龙门出,右掖门升大升辇举,设遣殿。先是,诏枢密副使孙沔读哀册。沔奏:『章穆皇后丧,比葬行事,皆两制官。今温成追谥,反诏二府大臣行事。不可。』于是执册立上前陈故事,且曰:『以臣孙沔读册则可,以枢密副使读册则不可!』置册而退。宰相陈执中取而读之。既殡,百官复诣西上閤门,进名奉慰。戊子,录温成皇后从弟著作佐郎希甫为太常博士、光禄寺丞,及甫为秘书丞、太常寺太祝,正甫为光禄寺丞、右侍禁、閤门祗侯,山甫为西头供泰官;姪婿太常寺太祝盛和仲为大理评事。又录其疏属十数人。己丑,赐温成皇后母楚国太夫人曹氏敦教坊第一区。
                          二月丁酉,诏礼院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章惠皇太后、温成皇后皆立小忌。先是,有请立温成忌者。直集贤院刘敞言:『太祖以来,后庙四室。陛下之妣也犹不立忌,岂可以私昵之爱,而变古越礼乎?』于是并四后及章惠皆诏立忌。枢密副使孙沔极谏其不可,御史中丞孙抃累奏论列,而礼院官亦以为言,皆不听。寻罢之。壬申,温成皇后母楚国太夫人卒,辍视朝三日,幸其第临奠。
                          六月乙酉,进封皇后父玘为东海郡王,温成皇后父尧封为清河郡王,母曹氏为齐国夫人。
                          七月丁卯,礼院言:『奉诏参定即温成皇后旧宅立庙及四时享祀之制,检详国朝孝惠皇后,太祖嫡配,止即陵所置祠殿,以安神主,四时惟设常馔,无荐享之礼。温成皇后宜就葬所立祠殿,参酌孝惠故事施行,仍请题葬所曰温成皇后园。』
                          七月癸未,礼院言:『今立温成皇后祠殿,而未见孝惠故事。请每行至奠,止令本处内臣主之。』诏孟享时差知制诰、待制行事,其制如后庙,牙盘食差减之。
                          九月癸未,礼官言:『温成皇后葬所,请称温成皇后园陵。』从之。乙酉,温成皇后启殡,上不御前后殿,百官进名奉慰。御史中丞孙抃率其属言:『刘沆既为宰相,不当领温成皇后监护使。』且言立庙、建陵皆非礼。章累上,不报。固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抃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丁亥,改命刘沆为温成皇后园陵监护使。礼院请温成皇后庙祭器视皇后庙一室之数,从之。
                          十月甲午,礼院言:『温成皇后四时荐新及朔望,并如皇后庙,令宗正寺官行事。』从之。甲申,宰臣率百官诣奉先禅院奠温成,上不御前后殿。丁酉,葬温成皇后。御西楼,望枢以送,自制挽歌词。宰臣率百官进名奉慰。丙午,温成皇后神主入庙。上不视事,百官进名奉慰。己酉,葬温成皇后父清河郡王张尧封、母齐国夫人曹氏,辍视朝。后临终见帝,以父、祖未葬为托,于是为葬其三世于冢旁。
                          十一月甲子,内出太庙禘祫时享及温成皇后庙祭享乐章四,下太常肄习之。
                          嘉祐三年九月丙子,宣徽南院使张尧佐卒。赠太师,赐其家僦舍钱日三千。
                          四年六月。自温成之没,后宫得幸者凡十人,谓之十间。周氏、董氏及温成之妹皆与焉。妹初进才人,加赐银五千两、金五百两,固辞不受。上曰:『向也月俸二万七千,今也二十万,何苦而辞?』对曰:『二万七千,妾用之已有余,何以二十万为?』卒辞之。
                          七年正月乙亥,诏改温成庙为祠殿,于岁时令宫人以常馔致祭。先是,诏太常礼院检详郊庙未顺之事,乃言:『温成皇后立庙城西,四时祭奠,以待制、舍人摄事。玉帛、裸献、登歌、设乐并同太庙之礼。盖当时有司失于讲求。昔高宗遭变,饬己思咎;祖已训以祀无丰于昵。况以嬖宠列于秩礼,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故降是诏。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四》
                        (因为太长就分了两段)


                        IP属地:浙江13楼2020-04-20 21:37
                        回复
                          温成皇后张氏,石州军事推官、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安定郡王尧封之女。幼入宫,为御侍。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进封才人、修媛。后忽被疾,请下迁为美人。八年十月封贵妃。生庄顺、庄定、庄慎三大长公主。皇佑六年正月八日薨,年三十一。追册为皇后,谥曰温成。葬奉先资福禅院,立庙于园侧,以知制诰岁时行礼。嘉佑七年正月更庙为祠殿,遣宫臣以常馔致祭。
                          ——《宋会要辑稿 > 后妃一》
                          (忍不住把这一段也放过来,出处一样:
                          仁宗皇后郭氏,崇仪副使、赠忠武军节度使、中书令兼尚书令允恭之女。天圣二年九月立为皇后。明道二年十二月自请入道,诏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紫,名清悟,居长宁宫。景佑元年八月出居外宅。十月赐号金庭教主、冲净元师,出居安和院,名曰瑶华宫。二年十一月八日迁于嘉庆院,暴薨。年二十四。三年正月追册为皇后,葬礼用孝章皇后故事,起陵台于奉先资福禅院。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枢密使、检校太师兼侍中、赠鲁王彬之孙,尚书虞部员外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秦王之女。景佑元年九月立为皇后,十一月行册礼,嘉佑八年三月尊为皇太后,四月权同听政,治平元年五月降手书还政。二年十一月行册礼,四年正月尊为皇太后,居庆寿宫,熙宁二年四月行册礼。元丰二年十月二十日崩于庆寿宫,年六十二。谥曰慈圣光献,三年三月陪葬永昭陵,祔太庙仁宗室。
                          所以说其实郭皇后早比张贵妃达成了“生死两皇后”成就,但不出名,原因可能是大臣都不反对,毕竟当初废后时不少大臣表示反对。还有郭皇后和张贵妃死后挨一块了,当然奉先资福禅院这里葬的人也很多)


                          IP属地:浙江15楼2020-04-20 22:00
                          回复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力、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毛姆《面纱》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04-21 13:42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事(历史上),大臣醉留宫内,仁宗担忧她们安危,命曹后和张贵妃留在各宫殿内关好大门,曹后听命,张贵妃不顾危险跑去陪着仁宗。仁宗大感动。 原文懒得找,搜搜能搜到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0-04-21 13: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