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从上往下开始介绍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层
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作用:数据格式变换(翻译)、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常说的UDP、TCP就位于这个层级。
网络层
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
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物理层
各种物理设备,如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作用: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透明指不管什么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在链路上传输。
这个OSI七层模型是法定标准,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并不一定遵从这个协议,通常使用的是TCP/IP模型。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层
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
作用:数据格式变换(翻译)、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常说的UDP、TCP就位于这个层级。
网络层
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
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链路层地址 (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
物理层
各种物理设备,如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作用: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透明指不管什么类型的数据,都可以在链路上传输。
这个OSI七层模型是法定标准,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并不一定遵从这个协议,通常使用的是TCP/I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