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高铁过河南南阳和陕西商洛,“商於古道”或将重现昔日繁荣
南都杂谈
04-09 00:10
关注
近代随着交通的变革,尤其是铁路交通的大发展,一些昔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依赖水陆交通之便形成的传统古道日益衰落,甚至销声匿迹。“商於古道”就是这样一条历史上极其重要而近代又极其沉寂的交通古道。
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平原和南阳盆地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最早开辟于商末周初,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秦楚两国由于军事需要而开辟的重要道路,秦汉时也称“武关道”。不同朝代部分路段支线略有不同,但主要走向是由陕西商洛市连接到河南南阳市。古道最早用于军事目的,后逐渐形成重要的商贸古道。
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主要由丹水为主的水路和旱路组成,穿越多个城池驿站,全长约六百里,最早因战国时期纵横家、谋略家张仪欺楚而得名,楚怀王便是从此条道路入强秦并客死异乡。秦汉魏晋时期,商於古道是朝廷的军事生命线备受重视,唐时更是举足轻重的国道,定位是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上都长安至汴州开封)的“次路驿”。在近代工业文明到来之前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於古道”都是西北关中平原连接南阳盆地、通达江南、岭南、江浙等广阔南方区域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已经开通的宁西货运铁路也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古道走向。
东汉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是晋陕商人商业版图上的重要贸易通道,西北的皮革、盐巴、核桃等产品通过此道源源不断的进入南阳盆地,并通过南阳和襄阳的水陆码头销往广阔的南方地区,南方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也通过此道运往长安,并销往更远的西域等地,因此此条道路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线路。河南南阳方城曾是“丝绸之国”古缯国的所在地,南阳邓州的“邓瓷”和桐柏的茶叶也必然是经过此条线路销往西北区域。
南阳内乡县衙菊潭古治
“商於古道”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商贸古道,沿途形成了诸多重要的驿站和商业古镇,如陕西商洛境内的商州驿、丹凤驿、武关驿、阳城驿和河南南阳境内的荆紫关、菊潭、淅川、邓州等驿站。
郑万高铁邓州东站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商於古道”也是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曾有不少名商大贾、文人墨客和仕宦学子穿越和驻足,并留下了诸多诗词名句和人文遗迹,使得这条道路又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李商隐、白居易、杜牧、刘邦、楚怀王等人都曾穿越此道。沿线还有著名的“商州四皓”、商鞅的封地和近代文豪贾平凹的故乡丹凤以及晋陕大贾汇聚的商业巨镇“荆紫关”等人文胜地。晋陕商人在南阳的荆紫关和赊店镇均建有“山陕会馆”,其中赊店古镇的山陕会馆是目前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山陕会馆。
南阳淅川荆紫关古镇
可以说,“商於古道”不仅是贸易货运的黄金通道,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随着宁西高铁客运专线的开通,还将成为一条人文旅游富集通道,宁西高铁对沿线的文化振兴和旅游扶贫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的“商於古道”有望重现昔日的繁荣景象。




南都杂谈
04-09 00:10
关注
近代随着交通的变革,尤其是铁路交通的大发展,一些昔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依赖水陆交通之便形成的传统古道日益衰落,甚至销声匿迹。“商於古道”就是这样一条历史上极其重要而近代又极其沉寂的交通古道。
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平原和南阳盆地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最早开辟于商末周初,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秦楚两国由于军事需要而开辟的重要道路,秦汉时也称“武关道”。不同朝代部分路段支线略有不同,但主要走向是由陕西商洛市连接到河南南阳市。古道最早用于军事目的,后逐渐形成重要的商贸古道。
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主要由丹水为主的水路和旱路组成,穿越多个城池驿站,全长约六百里,最早因战国时期纵横家、谋略家张仪欺楚而得名,楚怀王便是从此条道路入强秦并客死异乡。秦汉魏晋时期,商於古道是朝廷的军事生命线备受重视,唐时更是举足轻重的国道,定位是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上都长安至汴州开封)的“次路驿”。在近代工业文明到来之前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於古道”都是西北关中平原连接南阳盆地、通达江南、岭南、江浙等广阔南方区域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已经开通的宁西货运铁路也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古道走向。
东汉商於古道示意图
“商於古道”是晋陕商人商业版图上的重要贸易通道,西北的皮革、盐巴、核桃等产品通过此道源源不断的进入南阳盆地,并通过南阳和襄阳的水陆码头销往广阔的南方地区,南方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也通过此道运往长安,并销往更远的西域等地,因此此条道路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线路。河南南阳方城曾是“丝绸之国”古缯国的所在地,南阳邓州的“邓瓷”和桐柏的茶叶也必然是经过此条线路销往西北区域。
南阳内乡县衙菊潭古治
“商於古道”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商贸古道,沿途形成了诸多重要的驿站和商业古镇,如陕西商洛境内的商州驿、丹凤驿、武关驿、阳城驿和河南南阳境内的荆紫关、菊潭、淅川、邓州等驿站。
郑万高铁邓州东站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商於古道”也是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曾有不少名商大贾、文人墨客和仕宦学子穿越和驻足,并留下了诸多诗词名句和人文遗迹,使得这条道路又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李商隐、白居易、杜牧、刘邦、楚怀王等人都曾穿越此道。沿线还有著名的“商州四皓”、商鞅的封地和近代文豪贾平凹的故乡丹凤以及晋陕大贾汇聚的商业巨镇“荆紫关”等人文胜地。晋陕商人在南阳的荆紫关和赊店镇均建有“山陕会馆”,其中赊店古镇的山陕会馆是目前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山陕会馆。
南阳淅川荆紫关古镇
可以说,“商於古道”不仅是贸易货运的黄金通道,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随着宁西高铁客运专线的开通,还将成为一条人文旅游富集通道,宁西高铁对沿线的文化振兴和旅游扶贫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的“商於古道”有望重现昔日的繁荣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