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确目标和阶段
大部分产品的整个体验历程,都可以借用这个思路进行阶段的划分: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做某个产品功能,是要满足用户在休闲时,可以通过玩小游戏增进感情。当时也是按这个思路,结合用户和产品的诉求,划分了几个核心阶段:

核心阶段一旦成型,也就基本把矩阵的横轴内容给奠定下来。
3.阶段方案细化
为了达到每个阶段的目标,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方案的脑暴和罗列筛选,这是当时为了吸引用户所罗列的不同场景和思路:
最后我们就能针对不同阶段,梳理脑暴出有价值的方案,并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核心的体验阶段:

4.操作行为
经过上一步的方案筛选后,在这个模块里,我们就可以针对可行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把每个方案最核心的操作步骤以纵向的形式罗列出来。
5.找出痛点和关注点
如果产品是从0到1开始设计,那初期在这个维度中可能以记录关注点为主,例如拿不定的猜想,或需要重点检验的地方。当整个地图框架搭建完成后,进行二次的体验迭代或思路梳理时,你就可以把相应的痛点给梳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修正。
6.情绪曲线
这个审核维度会偏主观,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上一个痛点维度来衡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能通过代入用户角色,想象他们从前一步进来时是否会困惑,或者有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来判断用户的情感好坏。一旦完成这一维度,团队成员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用户的情感波动。并针对最高点,可以继续做好做极致;而针对最低点,可采取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改进,并从整体把控用户的情感体验。
7.MVP
整体梳理下来,一个产品可能会有无穷无尽的功能feature,但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实施阶段里,我们借用了精益创业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来进行功能规划。尽量以最小化可行的产品来进行设计,力争上线后再进行快速迭代优化。

这样大家也就清楚哪些功能这一期必须做,哪些功能可以后面再做。而后面的2,3个版本的大体规划,大伙心里也就有B数了。
8.制定衡量标准
产品上线了,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呀,进行跟踪迭代呀。除了收集的用户反馈以外,其实我们也可以结合HEART模型,或相关的数据指标,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定出每个阶段下需要重点衡量的数值指标,以便上线后看是否达到最初的预期和设想。如获取用户阶段,可以看看UV、PV转化等等,这方面相信产品经理同学会更在行。
这就是基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思路,结合我们实际工作而演变出来的产品体验设计地图。目前也在更多项目中继续试用验证,并引入更多有价值的维度,以不断完善整个设计模型框架,致力于让设计从源头到落地环环相扣。
感悟反思1.关于服务设计
价值
提供更为全局的系统思考
不足
关注点更多聚焦在宏观层面,涉及的领域、环节、成员众多,方案落地难度高。
2.关于体验地图
价值
对整个产品体验更直观,更全局
可快速定位问题的前因后果,并定位到上下场景,用户诉求
便于找出过程中的遗漏点和新的机会点
体验地图和方案可持续打磨使用
有助于团队的沟通协作
不足
要做到面面俱到工作量可能非常大
对于大产品,可能涵盖面会非常广
针对纯线性流程会很清晰,但对于多线程,超大型项目,可能就特别复杂,需要往下拆解
3.个人感悟
遇到新的概念或者方法论,还是先不要过分迷恋或兴奋,要先深入了解并进行独立思考。
实践才能出真知,多结合自己的日常项目,进行实践反思。
适当借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和改进 ,能为自己所用才是有价值。
作者:陈家盛 ;即通用户体验设计部,交互设计师,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后主导设计过的产品有QQ HD、QQ音视频、TIM、厘米秀等。
来源:微信公众号:腾讯大讲堂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