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公路通车里程20146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2千米,铁路营业里程268千米,民航营运航线57条。[2]
公路
成绵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绵遂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已经开工建设绵(阳)西(充)高速公路、绵九高速公路(绵阳至九寨沟)。
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铁路
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贯穿市域,设有绵阳站、江油站和青莲站。
西成客运专线、成兰铁路均在建设中。
正在规划建设绵九铁路(绵阳至九寨沟)、绵(阳)遂(宁)铁路。
绵阳站新站房启用后,其站房规模为四川省第二大火车站。
乘坐火车北上可直达西安、上海、青岛、北京等城市。南下可到达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地。
航空
绵阳南郊机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南,距市中心10千米,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绵广高速和九寨环线,交通便利,得天独厚,为民航运输和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训练飞行使用的训运结合机场。机场等级为民用4D级,跑道长2400米,可起降B757、A320、A321、B737等大中型飞机;停机坪面积6万平方米,11个停机位,候机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可达200万人次。机场空域环境宽松、净空环境优越,气象条件良好,保障设施齐全,是仅次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四川省第二大机场。
2011年4月,四川航空公司正式入驻绵阳南郊机场。截至2013年9月,绵阳机场共开通20余个航班,通航国内22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广州、深圳、西安、石家庄、厦门、长沙、昆明、兰州、贵阳、郑州、济南、南京、丽江、西宁、沈阳、杭州、乌鲁木齐、天津、拉萨和九寨沟,以及季节性航班三亚。[31]
绵阳市南郊机场
运输
2018年,绵阳市公路客运周转量22.85亿人千米,下降6.6%;公路货运周转量84.21亿吨千米,增长9.1%;水运客运周转量169.60万人千米,下降4.5%;铁路旅客发送量951.37万人,增长21.4%;铁路货运发送量86.91万吨,增长4.8%;民用航空客运量393.89万人,增长11.2%;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23829吨,增长7.0%。[2]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绵阳市申报省级科技项目落实无偿资金1.32亿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72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2018年,绵阳市共申请专利10486件,专利授权66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260件,授权1365件。年底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60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25个。2018年,绵阳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1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418个。[2]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50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70.97万人,教职工5.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40万人。全市有小学409所,招生4.90万人,在校学生28.0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219所,招生8.31万人,在校学生24.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招生1.92万人,在校学生4.22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46万人。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5.05万人,在校生15.58万人,毕业生3.88万人,专任教师7541人。[2]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高校名单
高校名称
学校地址
校园总面积(亩)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开设专业数
硕士点(覆盖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4072.9
1
13
78
72
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1610
1
70
2
展开全部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73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18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美术馆2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9.66%,电视覆盖率99.64%,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7种。[2]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27次,参加人次211.00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337枚。其中:金牌99枚、银牌120枚。[2]
卫生卫生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有卫生机构4674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45个,卫生人员4.2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3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28万人,注册护士1.42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86万张。[2]
名称性质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专科、公立
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公立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惠民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骨科医院
三级乙等骨科、公立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
三级乙等妇幼、公立
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肿瘤、公立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第八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肛肠、公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0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三级乙等眼科、民办
绵阳口腔医院
二级甲等口腔、民办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民办
收起
劳动就业
2018年,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全市有1.6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
社会保障
交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公路通车里程20146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2千米,铁路营业里程268千米,民航营运航线57条。[2]
公路
成绵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绵遂高速公路、绵广高速公路、成德南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已经开工建设绵(阳)西(充)高速公路、绵九高速公路(绵阳至九寨沟)。
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
铁路
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贯穿市域,设有绵阳站、江油站和青莲站。
西成客运专线、成兰铁路均在建设中。
正在规划建设绵九铁路(绵阳至九寨沟)、绵(阳)遂(宁)铁路。
绵阳站新站房启用后,其站房规模为四川省第二大火车站。
乘坐火车北上可直达西安、上海、青岛、北京等城市。南下可到达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地。
航空
绵阳南郊机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城南,距市中心10千米,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绵广高速和九寨环线,交通便利,得天独厚,为民航运输和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训练飞行使用的训运结合机场。机场等级为民用4D级,跑道长2400米,可起降B757、A320、A321、B737等大中型飞机;停机坪面积6万平方米,11个停机位,候机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可达200万人次。机场空域环境宽松、净空环境优越,气象条件良好,保障设施齐全,是仅次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四川省第二大机场。
2011年4月,四川航空公司正式入驻绵阳南郊机场。截至2013年9月,绵阳机场共开通20余个航班,通航国内22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广州、深圳、西安、石家庄、厦门、长沙、昆明、兰州、贵阳、郑州、济南、南京、丽江、西宁、沈阳、杭州、乌鲁木齐、天津、拉萨和九寨沟,以及季节性航班三亚。[31]
绵阳市南郊机场
运输
2018年,绵阳市公路客运周转量22.85亿人千米,下降6.6%;公路货运周转量84.21亿吨千米,增长9.1%;水运客运周转量169.60万人千米,下降4.5%;铁路旅客发送量951.37万人,增长21.4%;铁路货运发送量86.91万吨,增长4.8%;民用航空客运量393.89万人,增长11.2%;民用航空货邮行运量23829吨,增长7.0%。[2]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绵阳市申报省级科技项目落实无偿资金1.32亿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72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2018年,绵阳市共申请专利10486件,专利授权66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260件,授权1365件。年底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众创空间)60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25个。2018年,绵阳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1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1418个。[2]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50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70.97万人,教职工5.3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40万人。全市有小学409所,招生4.90万人,在校学生28.0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219所,招生8.31万人,在校学生24.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招生1.92万人,在校学生4.22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4.46万人。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5.05万人,在校生15.58万人,毕业生3.88万人,专任教师7541人。[2]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高校名单
高校名称
学校地址
校园总面积(亩)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
开设专业数
硕士点(覆盖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
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4072.9
1
13
78
72
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1610
1
70
2
展开全部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73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18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美术馆2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9.66%,电视覆盖率99.64%,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7种。[2]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共有体育场馆16个,共举办各种运动会527次,参加人次211.00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337枚。其中:金牌99枚、银牌120枚。[2]
卫生卫生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有卫生机构4674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其中:等级医院45个,卫生人员4.2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3.3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28万人,注册护士1.42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86万张。[2]
名称性质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专科、公立
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公立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惠民医院)
三级乙等综合、公立
绵阳市骨科医院
三级乙等骨科、公立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
三级乙等妇幼、公立
绵阳肿瘤医院(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肿瘤、公立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绵阳市第八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肛肠、公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0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公立
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三级乙等眼科、民办
绵阳口腔医院
二级甲等口腔、民办
绵阳富临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民办
收起
劳动就业
2018年,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全市有1.63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