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汉服吧 关注:155贴子:5,896
  • 6回复贴,共1

【汉服】其他科技成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族先民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刺绣的技术。 这方面的发明,应归功于汉族的妇女。
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螺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距今约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纺轮,用来纺丝和麻。
汉代发明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13世纪传入欧洲。刺绣工艺依地方特色分为京(北京)绣、鲁(山东)绣、苏(苏州)绣、湘(长沙)绣、广(广州)绣、川(成都)绣等。


IP属地:安徽1楼2019-05-08 14:19回复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汉族特长。
    原始瓷器从陶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
    东汉出现青釉瓷器。
    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年间,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


    IP属地:安徽2楼2019-05-08 14:20
    回复
      【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末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


      IP属地:安徽3楼2019-05-08 14:20
      回复
        【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著名“瓷都”景德镇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


        IP属地:安徽4楼2019-05-08 14:20
        回复
          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纺微现青色。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
            现在著名瓷器产地有:江西景德镇,以薄瓷闻名;湖南醴陵,以釉下彩著称;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广州石湾都能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烧制各种各色瓷器。此外,还有河南禹县的钧瓷、临汝的汝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


          IP属地:安徽5楼2019-05-08 14:21
          回复
            汉族善雕琢,有玉雕、牙雕、石雕、木雕、角雕及椰雕、煤精雕等类。泥塑是汉族民间流传的工艺品,以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的彩塑最为有名。


            IP属地:安徽6楼2019-05-08 14:22
            回复
              在农业科技方面,汉族先民最早发明和使用双齿木耒和铲形石耜、骨耜耕耘土地。周代有了金属农具。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铁犁,公元前2—前1世纪设计了犁壁并装在铧犁上,大大提高了启土和翻土的效率。与此同时,铁锄已普遍制作使用。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耧(以畜力牵引的多管种子条播机)和扬车(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1世纪发明了龙骨水车(脚踏式板叶链传运器,主要用于提水)。这些发明使中国农业的面貌大为改观,并由此奠定了建立疆域辽阔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的坚实基础。
              由于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汉族先民留下了丰富的汉文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如《管子·地员》、《尚书·禹贡》、《周礼·职方》记录了各地土壤分类及物产。《礼记·月令》记录了春夏秋冬各月的特候和农事活动。《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四篇农学专论,分别论述重农、精耕细作、施肥灌溉、不违农时的道理和具体作法。


              IP属地:安徽7楼2019-05-08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