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陈桥吧 关注:951贴子:104,003
  • 27回复贴,共1


1楼2019-05-11 16:30回复
    [ 这是头一遭,我向着钤字的花笺深颦眉,与身畔缤纷英华一般缄默伫立。 ]
    [ 倒不是被难住,是我奇怪这样的诗题为何会在吉日良辰出现的。我开始好奇出这题的究竟是宫中哪位贵人——按说应当是位身份贵重的。旁人感时而吟景语,兴情语,她的情语,是不是已然在题眼中呈现? ]
    [ 字是“蒙尘”。 ]


    2楼2019-05-11 16:31
    回复
      @丙可丽- 开啦


      3楼2019-05-11 16:31
      收起回复
        【桌上已经没有酒了。所以蘸起口脂,把它们重新匀在了唇瓣上】
        【打起帘,我摇摇摆摆地出了四并堂,又进楫梅园:郁树繁花,游人如织,没有人在意我。他们忙着撷花笺来吟诗作对,又或者借酒意沉醉东风,笑声、阔论声交织在一起,每一处都吵闹得逼人捂耳。】
        【好在,我终于找到了喧嚣里的一小片寂静。在偌大的梅园中,她的缄默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上面写着什么?
        【其实我并不在意她手中的那支笺,我只是想让她展眉】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5-11 16:52
        收起回复
          娘子妆安。[ 纷至沓来的不止春风。 ]
          [ 眼前人我还不认得,但宫中和宫外人往往泾渭分明地有别。是以经短暂迟疑,犹能用妥帖姿态来迎她。 ]
          纸上写的是“蒙尘”。 [ 她看起来很和善,说时忍不住近前去,将花笺递与她同看,时有暗香盈鼻,已辨不清是近畔梅香,远处燎香,亦或是她袖中香。本着同乐——实则算不上乐,总之是礼让地问。 ]
          娘子有兴趣赋诗吗?


          5楼2019-05-11 17:17
          收起回复
            【她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息】
            【那种鲜活、灵动的,专属于宫外人的气息,即使我闭上眼,也能轻易地分辨出。它给死气沉沉的宋宫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日里不近人情的桂殿兰宫,也变得市井起来】
            【那支花笺递到眼前,我却在看执笺的手。她的指又细又白,像削葱】
            赋诗?【我诚恳地告诉她】以前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写过一些小诗,不过都是些塞外曲。
            金珠蒙尘,听起来很哀婉,像闺里人的故事。我不会赋。


            6楼2019-05-12 07:04
            收起回复
              [ 仿佛拨云见雾探得了同她的相类,虽然仅有一星半点。 ]
              那您是北方人? 我一直长在汴京,也去过一趟幽燕的。 [ 摧寒边角和血染兵戈仍能想见,可一旦见了真章,就觉得诗文言语的形容太过苍白,所以只说。 ] 和中原风光很不一样。
              [ 她说的塞外和明珠蒙尘在脑海中勾连成一阙曲,出人意表地和谐,由黄昏朔漠抱琵琶的美人缓缓歌。 ]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 展颜。 ] 我也没有诗兴另外作新诗,就用这首鲍参军的咏昭君诗啦。


              8楼2019-05-12 11:33
              回复
                【摇头】并不完全算。我生在蜀地,但自幼随家父常住漠北。
                【听她说中原风光,心中并无感触。在我的想象里,也许是熙攘的花灯、长街,结彩的酒楼、吆喝的摊贩,蒿里游过的行舟、月上柳梢的私会,不过宫墙相隔,这些我并没有机会再见到】
                没有见过太多中原风光,这是我头一次来汴京。【但我再没有出汴京】我只见过宫里的月。
                【她却说起昭君。昭君出塞和亲,从长安一路往西,和我恰巧相反。她追随雄鹰而去,而我拜别大漠而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你说,昭君会恨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5-12 13:58
                收起回复
                  [ 我却没有在大内看过月亮。但宫墙内外的月没什么不同。在她“见”月时我也莞尔见“月”。 ]
                  有没有人说过您的眼睛很像月光?很清亮。
                  [ 昭君是迁客骚人笔下常提的意象,就像她又提到的那两句诗。昭君怨又只是文人寄情而抒的怨。史书只载她行迹,她本身怨恨与否,我不是她,没办法真正感同身受。 ]
                  书上说昭君当年是自请远嫁匈奴的。那我想,至少她作出这个决定的一刻是不悔的吧?
                  [ 离家去国那一刻她会想好,往后只有眼前路,不再有身后路了。 ]


                  10楼2019-05-12 16:30
                  回复
                    没有。
                    【她说这话时很温柔,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我开始羡慕她身上的一种魔力:她有种天生让人想要亲近的魅力,就像当我们把手足伸进水里,知道水一定会轻柔地将我们的怀抱】
                    但我很高兴。
                    【没有女人会对赞美而不开颜。特别是她真挚的口吻,即使是假的恭维,我也愿意把它当成真的】
                    【我想告诉她,她的手也很美,但话到嘴边却又落回了肚子里。我不是那种愿意把一切宣之于口的人。不过无碍,我相信她会懂得我的欣赏,因为她可以读懂我脸上的所有表情】
                    【还是让我们继续谈昭君吧】
                    也许她早就想逃离汉宫了。【说到这,语带讽地笑了】后来他们为她写诗,写她的背井离乡,写她的孤苦,写她的琵琶,写她的泪。可是如果,与她来说出塞是一种解脱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5-12 16:47
                    收起回复
                      *语带嘲讽
                      *于她来说
                      我怎么又漏字错字


                      12楼2019-05-12 16:48
                      回复
                        [ 这时候才有些迟地意识到,眼前人是也位跋涉千里离家的。虽然并不很恰当,但难免悄悄将她与她所说的昭君叠合。好像未能从她的言行中体会到多少难忘忧思,那么也没有理由去惊动。 ]
                        所以有句话我很喜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揣测出来的愁和苦作不得数。也很佩服能不被别人影响,坚持做自己的人。
                        [ 那样的人是可望不可即的真正强者。 ]
                        [ 东风将一瓣花悄送至襟上,正是贵仪娘子身边的奚女来找时。我知道这一趟出来迁延已久,于是同人致礼作别。 ]
                        对了,刚才一直忘记说了,我姓孟,是纯娘子家小辈。 [ 很高兴认识您。 ]


                        13楼2019-05-12 17:26
                        回复
                          【我颔首】那样的人很少。在随波逐流的鱼中,他们才显得更加珍贵。
                          【那支笺被她收起,我知道分别已到。我第一此、也是最后一次正视她的脸。她的眼睛亮亮的,像夕阳照耀下的湖面,我竟一时分不清那是照映的灯火,还是她自带的光】
                          孟娘子。【我认真同她告别】我姓丙。
                          有缘再会。


                          14楼2019-05-13 03:41
                          回复
                            美女!你上线滴滴我然后我们就贴!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5-13 10: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