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908年,德国通过新一版《舰队法》之后,英德海军竞赛达到最高潮。
在德国于1908年晚些时候开工了8*305L50、标排23000吨航速25.5节的毛奇级大巡后,英国于1909年初回应予8*343L45、标排26700吨航速27.5节的狮级,随后,又于1910年开工了一条改进型的玛丽女王;德国于1910年开工了一条8*305L50、航速26.5节、标排25000吨的塞德利茨号,提升口径和航速,作为对玛丽女王的回应;英国随后又于1911年开工了三条装备343或者356毫米主炮的战巡,其中一条是给日本的订单“金刚”号。如此一来,虽然德皇海军也在努力提升大巡的口径和航速,但是无论在总体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仍然被对手全面压制了。提尔皮茨对此十分忧虑,感到急切需要一种可以破局的强力大巡。于是,1912型大巡便应运而生。
面对皇家海军不断扩大的战巡主炮、吨位和不断提高的航速,德国海军部召开了秘密会议来应对。会上,第一海务秘书提尔皮茨指出,虽然德皇海军的305L50主炮可以勉强抵抗皇家海军的343L45主炮,但是却无法抵抗更强的356L45主炮。尽管金刚级是给日本海军的订单,但难以保证该舰不会被英国人征用,或者皇家海军不会把已经装备343主炮的战列舰炮弹威力升级到356主炮的水平。也就是说,面对皇家海军越来越多的战巡海,德皇海军目前大巡上面装备的283L45和305L50火炮完全不足以应对。德皇海军急需一级数量更多、装备更大火炮的大型巡洋舰,来对抗假想敌——皇家海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更强的战列巡洋舰。
会上,提尔皮茨同意在不过分增加预算的前提下,把新型大型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到30000吨左右;同时,主炮口径达到340毫米。因为经过计算,装备8*340毫米主炮、航速28节的大型巡洋舰是可以正好卡在3万吨以内的。这样的战舰并没有超过提尔皮茨扣死的3万吨限制,在帝国议会上更容易通过一些。同时,为了增加建造数量,海军部应该将原先计划建造4艘的1911型战列舰的数量削减到3艘,并且将原先的1911型大型巡洋舰的后继计划全部更改为全新的1912型。
会后,设计部门进行了初步计算和设计。拿出的1号方案是,长220米,宽29米,吃水8-9米,和塞德利茨号一样的长艏楼布局,船头干舷7-8米,中部6.5米,尾部4米。标准排水量29000吨,满载排水量34000吨。装备总计24台煤油混烧锅炉,4台蒸汽轮机,航速26.5节。装备4座双联装34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弹重550千克,炮口初速800mps,炮塔前二后二背负式布局;14座单装150毫米45倍口径副炮,布置在露天甲板下一层甲板。4座单装88毫米高射炮。各部位装甲厚度同塞德利茨号:主装为300毫米,高度2.5米,其中水上1米水下1.5米;上装厚度300-230毫米,平均厚度270毫米,高度3米;炮郭厚度150毫米;首尾次装厚度100毫米;防雷装甲厚度5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层50毫米下层30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300毫米,侧面230毫米,顶盖100毫米,座圈270毫米,司令塔装甲300毫米。装甲、航速同塞德利茨号,但是主炮由305L50增加到340L45,所以标排增加了4000吨,达到29000吨。
设计部门提出,如果将340毫米舰炮升级为350毫米,则需要在标准排水量上增加约2000吨。这遭到了提尔皮茨的拒绝。他认为过大的主炮口径会刺激英国人做出装备更大的主炮的战巡。设计部门提出,如果将340毫米口径主炮的倍径增加5,则可以在增加约1000吨排水量的同时,达到与350毫米炮相同的性能。这点得到了德皇的支持,提尔皮茨则以为加倍径要秘密进行,实际上是变相同意了这一提议。不过,提尔皮茨还是希望将排水量控制在30000吨以内。
于是,1911年晚些时候,对外宣称为340毫米45倍口径的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的研发工作正式开始。该主炮的参数为:炮重72吨,倍径50倍口径德标,47倍口径英标,弹重600千克,预计炮口初速840mps。从这一型主炮开始,德皇海军主力舰火炮开启了强装药大弹重模式。由于前面已经试制过305毫米50倍口径火炮,所以这一型主炮的研发可谓是轻车熟路。
与此同时,为了在主炮威力增强的前提下控制排水量,设计人员决定将300毫米的主装削减至250毫米,平均厚度270毫米的上装也削弱至250毫米。换言之,主装上装厚度一致,也就是采用高度巨大的一体式主装。预计修改后的主装高度5米,其中水上3米水下2米。炮郭和上部装甲带厚度150毫米高度3米。首尾次装厚度依旧是100毫米。如此修改主装的结果,就是节省了约500吨标排,这恰好抵消了主炮加倍径的增重。
但是,在方案递交前,海军向设计部门提出,希望将副炮位置提升一层甲板。因为据冯德坦恩号的试航结果,放置在甲板下的副炮在高速航行时上浪严重,有时会难以操作。25节的冯德坦恩如此,26.5节的新式大型巡洋舰更是如此。最终,副炮被提升到了上甲板之上,再在150毫米3米高的上装之外,额外增加了两条50米长、3米高的炮郭装甲。这一操作导致战舰增重约600吨。
设计部门也提出,如果在24台煤油混烧锅炉外增加8台纯燃油锅炉,再改进蒸汽轮机的功率利用效率、改进舰型,增加试验性的球鼻艏,就可以让原先航速设计26.5节的大型巡洋舰,加快到28节甚至29节,同时总功率由70000马力增加到100000马力。这一设想得到德皇的首肯,出于对抗皇家海军越来越快的战巡的考量,提尔皮茨也同意了。于是,这些都被增加到了设计当中。这样增加的重量大概是400吨。
另外,为了抵御敌人威力越来越大的主炮,其他部位的装甲也得到了大幅加强。作为对主装削弱的补充,本级舰安装了100毫米厚度的穹甲和50毫米厚度的平甲。这是德国主力舰首次装备如此大厚度的穹甲和主水平装甲。主炮塔座圈的厚度被提升至320毫米,正面350毫米,顶盖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20毫米。如此造成的增重大概又是800吨。
这样,经过一番增增减减的操作以后,本级舰的标准排水量已经由原先的29000吨,增加到了30800吨。
最终决定的2号方案为:长225米宽30米,吃水8-9米,标准排水量30800吨,满载排水量36000吨。采用平甲板舰体,船首干舷7-9米,舯部干舷6.5米,尾部干舷6米。装备4座双联装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弹重600千克,初速840mps;16座单装150毫米45倍口径副炮,其中12座安装在炮郭内,4座安装在高射炮座内。另外装备5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24台燃煤锅炉、8台燃油锅炉,100000马力,航速28节。主装是加强过的,250毫米高度5米,水下2米水上3米;上装150毫米高度3米,次装150毫米高度4米,炮郭150毫米高度3米;防雷50毫米,甲板双层,上甲板50毫米,下甲板50毫米,穹甲100毫米;主炮正面3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盖120毫米,座圈32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
这一设计定案后,模糊化的、具有欺骗性的方案在帝国议会得到了通过。建造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艘,第一批于1911年末开工,第二批于1912年年内开工,各自是1艘和3艘。由于建造优先度很靠前,所以建造速度很快,预计第一批于1914年服役,第二批于1915年年内服役。届时,德皇海军将获得4艘装备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航速28节、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大巡,部分挽回高速舰队对阵英国人的时候的劣势。
四艘大巡依次命名为:德弗林格号(1911)、俾斯麦侯爵号(1912)、毛奇号(1912,原先毛奇号更名吕佐夫号)、罗恩号(1912,代替1911年发生爆炸沉没的同名巡洋舰)。除去第一艘,后三艘略作改动的又叫做三巨头级,即用德意志帝国立国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三巨头命名。
在德国于1908年晚些时候开工了8*305L50、标排23000吨航速25.5节的毛奇级大巡后,英国于1909年初回应予8*343L45、标排26700吨航速27.5节的狮级,随后,又于1910年开工了一条改进型的玛丽女王;德国于1910年开工了一条8*305L50、航速26.5节、标排25000吨的塞德利茨号,提升口径和航速,作为对玛丽女王的回应;英国随后又于1911年开工了三条装备343或者356毫米主炮的战巡,其中一条是给日本的订单“金刚”号。如此一来,虽然德皇海军也在努力提升大巡的口径和航速,但是无论在总体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仍然被对手全面压制了。提尔皮茨对此十分忧虑,感到急切需要一种可以破局的强力大巡。于是,1912型大巡便应运而生。
面对皇家海军不断扩大的战巡主炮、吨位和不断提高的航速,德国海军部召开了秘密会议来应对。会上,第一海务秘书提尔皮茨指出,虽然德皇海军的305L50主炮可以勉强抵抗皇家海军的343L45主炮,但是却无法抵抗更强的356L45主炮。尽管金刚级是给日本海军的订单,但难以保证该舰不会被英国人征用,或者皇家海军不会把已经装备343主炮的战列舰炮弹威力升级到356主炮的水平。也就是说,面对皇家海军越来越多的战巡海,德皇海军目前大巡上面装备的283L45和305L50火炮完全不足以应对。德皇海军急需一级数量更多、装备更大火炮的大型巡洋舰,来对抗假想敌——皇家海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更强的战列巡洋舰。
会上,提尔皮茨同意在不过分增加预算的前提下,把新型大型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到30000吨左右;同时,主炮口径达到340毫米。因为经过计算,装备8*340毫米主炮、航速28节的大型巡洋舰是可以正好卡在3万吨以内的。这样的战舰并没有超过提尔皮茨扣死的3万吨限制,在帝国议会上更容易通过一些。同时,为了增加建造数量,海军部应该将原先计划建造4艘的1911型战列舰的数量削减到3艘,并且将原先的1911型大型巡洋舰的后继计划全部更改为全新的1912型。
会后,设计部门进行了初步计算和设计。拿出的1号方案是,长220米,宽29米,吃水8-9米,和塞德利茨号一样的长艏楼布局,船头干舷7-8米,中部6.5米,尾部4米。标准排水量29000吨,满载排水量34000吨。装备总计24台煤油混烧锅炉,4台蒸汽轮机,航速26.5节。装备4座双联装34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弹重550千克,炮口初速800mps,炮塔前二后二背负式布局;14座单装150毫米45倍口径副炮,布置在露天甲板下一层甲板。4座单装88毫米高射炮。各部位装甲厚度同塞德利茨号:主装为300毫米,高度2.5米,其中水上1米水下1.5米;上装厚度300-230毫米,平均厚度270毫米,高度3米;炮郭厚度150毫米;首尾次装厚度100毫米;防雷装甲厚度50毫米;双层装甲甲板,上层50毫米下层30毫米;主炮塔装甲正面300毫米,侧面230毫米,顶盖100毫米,座圈270毫米,司令塔装甲300毫米。装甲、航速同塞德利茨号,但是主炮由305L50增加到340L45,所以标排增加了4000吨,达到29000吨。
设计部门提出,如果将340毫米舰炮升级为350毫米,则需要在标准排水量上增加约2000吨。这遭到了提尔皮茨的拒绝。他认为过大的主炮口径会刺激英国人做出装备更大的主炮的战巡。设计部门提出,如果将340毫米口径主炮的倍径增加5,则可以在增加约1000吨排水量的同时,达到与350毫米炮相同的性能。这点得到了德皇的支持,提尔皮茨则以为加倍径要秘密进行,实际上是变相同意了这一提议。不过,提尔皮茨还是希望将排水量控制在30000吨以内。
于是,1911年晚些时候,对外宣称为340毫米45倍口径的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的研发工作正式开始。该主炮的参数为:炮重72吨,倍径50倍口径德标,47倍口径英标,弹重600千克,预计炮口初速840mps。从这一型主炮开始,德皇海军主力舰火炮开启了强装药大弹重模式。由于前面已经试制过305毫米50倍口径火炮,所以这一型主炮的研发可谓是轻车熟路。
与此同时,为了在主炮威力增强的前提下控制排水量,设计人员决定将300毫米的主装削减至250毫米,平均厚度270毫米的上装也削弱至250毫米。换言之,主装上装厚度一致,也就是采用高度巨大的一体式主装。预计修改后的主装高度5米,其中水上3米水下2米。炮郭和上部装甲带厚度150毫米高度3米。首尾次装厚度依旧是100毫米。如此修改主装的结果,就是节省了约500吨标排,这恰好抵消了主炮加倍径的增重。
但是,在方案递交前,海军向设计部门提出,希望将副炮位置提升一层甲板。因为据冯德坦恩号的试航结果,放置在甲板下的副炮在高速航行时上浪严重,有时会难以操作。25节的冯德坦恩如此,26.5节的新式大型巡洋舰更是如此。最终,副炮被提升到了上甲板之上,再在150毫米3米高的上装之外,额外增加了两条50米长、3米高的炮郭装甲。这一操作导致战舰增重约600吨。
设计部门也提出,如果在24台煤油混烧锅炉外增加8台纯燃油锅炉,再改进蒸汽轮机的功率利用效率、改进舰型,增加试验性的球鼻艏,就可以让原先航速设计26.5节的大型巡洋舰,加快到28节甚至29节,同时总功率由70000马力增加到100000马力。这一设想得到德皇的首肯,出于对抗皇家海军越来越快的战巡的考量,提尔皮茨也同意了。于是,这些都被增加到了设计当中。这样增加的重量大概是400吨。
另外,为了抵御敌人威力越来越大的主炮,其他部位的装甲也得到了大幅加强。作为对主装削弱的补充,本级舰安装了100毫米厚度的穹甲和50毫米厚度的平甲。这是德国主力舰首次装备如此大厚度的穹甲和主水平装甲。主炮塔座圈的厚度被提升至320毫米,正面350毫米,顶盖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20毫米。如此造成的增重大概又是800吨。
这样,经过一番增增减减的操作以后,本级舰的标准排水量已经由原先的29000吨,增加到了30800吨。
最终决定的2号方案为:长225米宽30米,吃水8-9米,标准排水量30800吨,满载排水量36000吨。采用平甲板舰体,船首干舷7-9米,舯部干舷6.5米,尾部干舷6米。装备4座双联装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弹重600千克,初速840mps;16座单装150毫米45倍口径副炮,其中12座安装在炮郭内,4座安装在高射炮座内。另外装备5座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24台燃煤锅炉、8台燃油锅炉,100000马力,航速28节。主装是加强过的,250毫米高度5米,水下2米水上3米;上装150毫米高度3米,次装150毫米高度4米,炮郭150毫米高度3米;防雷50毫米,甲板双层,上甲板50毫米,下甲板50毫米,穹甲100毫米;主炮正面350毫米,侧面250毫米,顶盖120毫米,座圈32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
这一设计定案后,模糊化的、具有欺骗性的方案在帝国议会得到了通过。建造数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艘,第一批于1911年末开工,第二批于1912年年内开工,各自是1艘和3艘。由于建造优先度很靠前,所以建造速度很快,预计第一批于1914年服役,第二批于1915年年内服役。届时,德皇海军将获得4艘装备340毫米50倍口径主炮、航速28节、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大巡,部分挽回高速舰队对阵英国人的时候的劣势。
四艘大巡依次命名为:德弗林格号(1911)、俾斯麦侯爵号(1912)、毛奇号(1912,原先毛奇号更名吕佐夫号)、罗恩号(1912,代替1911年发生爆炸沉没的同名巡洋舰)。除去第一艘,后三艘略作改动的又叫做三巨头级,即用德意志帝国立国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三巨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