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助听器使用者在复杂多样的声学环境中听得更好,现代助听器可以设置不同的程序然后根据需要转换。
每种程序都是对特定声学环境的预设置,其增益各有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调节优化。
助听器程序种类
一般来说,助听器程序种类主要有:
1、安静程序
背景噪声在40dB(A)左右的环境,可最大限度满足听损人士清晰度和舒适度的需求。
2、噪声程序
(1)在嘈杂的环境里避免因助听器响度过大而引起听力障碍者的不适;(2)在嘈杂环境下尽可能提高(优化)助听器的信噪比,改善言语清晰度(提高言语可懂度)。
3、电话程序
为了保证响度需求和提高信噪比,效果会因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言语功能的强弱)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效果不佳者可以考虑与蓝牙或2.4GHz等无线传输配套使用予以改善。
4、音乐程序
这是对于需要声音放大装置帮助听力下降且需演奏音乐的人或需要聆听音乐的人来说的程序设置。
我们知道,助听器设置是建立在言语特征基础之上的,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在安静环境以及在噪音环境下的言语。
至于“音乐程序”设置是否需与“安静下言语程序”设置相差较大?这里可以告诉您的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言语作为输入信号进入助听器以及音乐作为输入信号进入助听器,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其中有2个明显的差别:
1、音乐有更高的响度级别
即使是轻音乐也能超过100dB SPL,但最高响度的言语仅在80dB SPL区域。
2、波峰因素
波峰因素是指声音的平均响度与该声音峰值之间的差值。
言语的波峰因素为12dB ,音乐的波峰因素有18~20dB 。
因为乐器对声音的“衰减”并不像墙壁,唾液以及口腔那样,音乐比言语的峰值会高出6~8dB。音乐比言语衰减得少。这两个因素使音乐具有更高的声音响度。
音乐信号具有更大的声音响度(或者说更高的响度峰值)意味着助听器应很好地处理更高的输入信号而没有失真。而这就是很多助听器的短板。
很多现代数字助听器——主要是因为模/数转换以及其它“前端”特征——简单地说是不能处理音乐信号中更高响度输入。这是“前端硬件”问题,在助听器线路中发生的软件编程设置问题也没办法解决。
如果输入信号在前端处理时就已失真,那么即使再多的后端软件处理也改善不了。
解决方法:有试验研究表明,模/数转化器将较响的输入信号如音乐拓宽至更适合的输入范围,可有效拓展模/数转换器的范围至113dB SPL,从而更加适应各种类型的音乐。该种新型方法可很好地解决失真问题。
每种程序都是对特定声学环境的预设置,其增益各有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调节优化。
助听器程序种类
一般来说,助听器程序种类主要有:
1、安静程序
背景噪声在40dB(A)左右的环境,可最大限度满足听损人士清晰度和舒适度的需求。
2、噪声程序
(1)在嘈杂的环境里避免因助听器响度过大而引起听力障碍者的不适;(2)在嘈杂环境下尽可能提高(优化)助听器的信噪比,改善言语清晰度(提高言语可懂度)。
3、电话程序
为了保证响度需求和提高信噪比,效果会因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言语功能的强弱)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效果不佳者可以考虑与蓝牙或2.4GHz等无线传输配套使用予以改善。
4、音乐程序
这是对于需要声音放大装置帮助听力下降且需演奏音乐的人或需要聆听音乐的人来说的程序设置。
我们知道,助听器设置是建立在言语特征基础之上的,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在安静环境以及在噪音环境下的言语。
至于“音乐程序”设置是否需与“安静下言语程序”设置相差较大?这里可以告诉您的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言语作为输入信号进入助听器以及音乐作为输入信号进入助听器,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其中有2个明显的差别:
1、音乐有更高的响度级别
即使是轻音乐也能超过100dB SPL,但最高响度的言语仅在80dB SPL区域。
2、波峰因素
波峰因素是指声音的平均响度与该声音峰值之间的差值。
言语的波峰因素为12dB ,音乐的波峰因素有18~20dB 。
因为乐器对声音的“衰减”并不像墙壁,唾液以及口腔那样,音乐比言语的峰值会高出6~8dB。音乐比言语衰减得少。这两个因素使音乐具有更高的声音响度。
音乐信号具有更大的声音响度(或者说更高的响度峰值)意味着助听器应很好地处理更高的输入信号而没有失真。而这就是很多助听器的短板。
很多现代数字助听器——主要是因为模/数转换以及其它“前端”特征——简单地说是不能处理音乐信号中更高响度输入。这是“前端硬件”问题,在助听器线路中发生的软件编程设置问题也没办法解决。
如果输入信号在前端处理时就已失真,那么即使再多的后端软件处理也改善不了。
解决方法:有试验研究表明,模/数转化器将较响的输入信号如音乐拓宽至更适合的输入范围,可有效拓展模/数转换器的范围至113dB SPL,从而更加适应各种类型的音乐。该种新型方法可很好地解决失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