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何谓玄关一窍?一言以蔽之,玄关窍者,玄妙之机关,秘密之门户也。《道德经》谓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也。是我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之处。
何谓玄关一窍,详而说之,即我摒弃妄念万缘,七情六欲,使我虚极静笃而神气相抱,浑然一体,神即气,气即神,神亦恬淡虚无而无思虑,气亦平和安然而归根。然后,待此神气相抱浑然合一成一气后,我此气机将与天地先天之机的频律一致,至而内感外应,遂感而通,天人合发。此合发之处即玄关一窍是也。准确言之,玄关一窍者,即修炼者达到与天地宇宙,万物万象合发共振时的一种高深功态后,而显示出的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的虚无之谷。修炼者寻着的与万物同根共蒂虚无混沌之处,即玄关一窍。“玄关一窍”实乃一虚无混沌之所,并无定处可寻,其中包含着无限之气数和造化,亦包含着无限之空间与时间。在人体自身而言,得玄关遍开后,人即与宇宙所有之时间和空间混为一体了。
“玄关”二字是道家内丹术中的术语,修炼内功的人如不知玄关,就象盲人骑瞎马。“玄关”即是术语又是隐语,现在的人真正知道和懂得其中奥妙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玄关”或称“玄关窍”、“玄牝门”。道家称之为“玄妙机关”。按道家炼养派传统观点,认为只有修玄关才是“正道”。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
为什么叫作玄关?为什么叫作玄牝之门?因它是个“关”、又是“门”,进关、入门要先认识、才能入关,进门。要“知而不守”,不要去想哪一个是关,哪一个是门,把思想放空,在“空”中又不是昏沉,就可以体会到那个境界。当你没进去之前,由外边看是“渺渺冥冥,恍恍惚惚”,“玄之又玄”,玄指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处又深,它是模糊的,基本上是暗的,其境界非常静。练功进入那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呢?觉得一下子全忘了,“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把思想活动也忘掉了,但是又不糊涂,又不是做梦,心里明白,思维停止了活动,进入忘境了,也就是进入玄关了。但这仅是“入”,还不是“开”。上玄关开时,头脑中有一种轻微的爆炸感。性功玄关就是在大脑里边开的,意识里能感觉到“炸开”,大脑本身起了变化,它是有物质基础的,在爆炸的同时,有时在“开”以前突然头脑中“轰”的一下,立即失去知觉,随后出现轻微的爆炸感,能感觉到似有无数股电流由头上直奔前后身,笼罩整体一下窜到脚下,就在这一刹那间,只觉“倏”一下子,非常迅猛,同时有一种“空洞无涯”,身心内外一片光明,通身透彻的感觉,自觉本身没有了,呼吸停止了。这时同宇宙融成一体,“天人合一”,时空观念也起了变化。很多人此时容易因定力不够,自觉一惊,这一惊后念一动,便退出玄关境界。因此,进入玄关呼吸停止,不要害怕,进入玄关你不要管它,不能动念,稍微念头一动,它就消失,“念动牛惊”,你一动念它就跑了。在玄关里边没有法,你用任何功法,一用就错,动念就错,继续保持忘的境界,它就开。
玄关开了以后如何用?用的办法是两个字——凝、静。要保持凝静,神要凝,心要稳定,要静,不要松散,它就起作用(“意识力”明显增强)。如果神不能凝,则玄关虽开也不起什么作用。
元 · 尹清和诗曰:
一阳初动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
收拾蟾光归月窟,从此有路到蓬莱。
认为玄关是“修仙成道”的必由之路。
开玄关,佛家亦称“开悟”。是修行过程中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即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与宇宙融成一体。在此境界中,生理和病理过程同时发生逆转,生理机能“返老还童”,并可激发出人体的潜在本能。
《道藏续编初集》载石庵子语:“山根一地亦名玄牝,于此存观,学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内辟,神由黄道直达中黄,自觉宽广高深无际,乃为内玄牝”。据此,又可以身体部位(如山根等处)为外玄牝,而以心理境界(豁然内辟,宽广无际;空洞无涯)为内玄牝,或说可由外玄牝入手,以求内玄牝。
《张三丰全集 · 道言浅近说》则谓:“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即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个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
玄关一窍又有死玄关窍,活玄关窍之说。
什么叫活玄关呢?我虚极静笃之时,忽灵光一现处,就是活玄关,也是神气交融的虚无谷,更是我与天地宇宙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的合发点。古先哲称之为真橐龠,真鼎炉。因为修炼者在每次修炼中,由于入静程度之不同,而产生了与天地宇宙同步共振,内感外应之处的不同。因此神气相抱,天人合发点并不是固定和不变的。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活玄关窍。当修炼者达到物我两忘,空色不异,受想灭尽之最高静定时,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相,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也即包含了无数的时间与空间。意识亦成为绝对的连续状(也即无意识),达无极混沌之境(也即无境界可说)。此时,我之气机与宇宙同步共振,内外相感,至而浑然为一,与道合真,浑身百节,亿万细胞,无一处不龙虎交战,无一处不水火既济,神气相抱,故而无处不是与天地宇宙合发之点。修炼者在此一瞬间即可成就大丹,炼就纯阳真身。一刹那即可实现“赤血换兮白血流,形骸化兮似银膏”的脱胎换骨之功。古人所谓“得丹原在刹那间”即是此意。也即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所云: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这时修炼者可以说无一处不是玄关一窍,无一处玄关一窍不是大开。这就是在内丹修炼中所说的玄关一窍遍开的最高层次。修炼者这时的形体躯骸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境界,完成了生命的再次塑造和完善。以上所说,即活玄关一窍,是内丹修炼中最上乘之顿法所采用的玄关,非上上根器者不可实修实证。盖一般之人,下手之初,无法斩断妄念万缘,放下七情六欲。不能一念放下转识成智,而直造先天之先,进入虚极静笃之混沌之境,故又有“死玄关一窍”之说。
什么叫死玄关呢?死玄关一窍通常指上丹田(性之蒂),下丹田(命之根),中丹田(规中一窍)。为什么把这三丹田叫死玄关一窍呢?因为通常修炼者守此三丹田较容易入静,因为人体神气相抱,水火既济,龙虎交泰通常在此三丹田。也就是说神气较容易相抱交溶于此三个丹田处。故与天地气机同步共振,能量交换也通常在此三丹田发生,因此把这三个丹田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学人明了此理后,在修炼中就不必拘泥于死守某一处了。人身内外,任何一处都可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当就其学人本身修炼时的敏感点,神气交融点不同而定。

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何谓玄关一窍?一言以蔽之,玄关窍者,玄妙之机关,秘密之门户也。《道德经》谓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也。是我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之处。
何谓玄关一窍,详而说之,即我摒弃妄念万缘,七情六欲,使我虚极静笃而神气相抱,浑然一体,神即气,气即神,神亦恬淡虚无而无思虑,气亦平和安然而归根。然后,待此神气相抱浑然合一成一气后,我此气机将与天地先天之机的频律一致,至而内感外应,遂感而通,天人合发。此合发之处即玄关一窍是也。准确言之,玄关一窍者,即修炼者达到与天地宇宙,万物万象合发共振时的一种高深功态后,而显示出的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的虚无之谷。修炼者寻着的与万物同根共蒂虚无混沌之处,即玄关一窍。“玄关一窍”实乃一虚无混沌之所,并无定处可寻,其中包含着无限之气数和造化,亦包含着无限之空间与时间。在人体自身而言,得玄关遍开后,人即与宇宙所有之时间和空间混为一体了。
“玄关”二字是道家内丹术中的术语,修炼内功的人如不知玄关,就象盲人骑瞎马。“玄关”即是术语又是隐语,现在的人真正知道和懂得其中奥妙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玄关”或称“玄关窍”、“玄牝门”。道家称之为“玄妙机关”。按道家炼养派传统观点,认为只有修玄关才是“正道”。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
为什么叫作玄关?为什么叫作玄牝之门?因它是个“关”、又是“门”,进关、入门要先认识、才能入关,进门。要“知而不守”,不要去想哪一个是关,哪一个是门,把思想放空,在“空”中又不是昏沉,就可以体会到那个境界。当你没进去之前,由外边看是“渺渺冥冥,恍恍惚惚”,“玄之又玄”,玄指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处又深,它是模糊的,基本上是暗的,其境界非常静。练功进入那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呢?觉得一下子全忘了,“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把思想活动也忘掉了,但是又不糊涂,又不是做梦,心里明白,思维停止了活动,进入忘境了,也就是进入玄关了。但这仅是“入”,还不是“开”。上玄关开时,头脑中有一种轻微的爆炸感。性功玄关就是在大脑里边开的,意识里能感觉到“炸开”,大脑本身起了变化,它是有物质基础的,在爆炸的同时,有时在“开”以前突然头脑中“轰”的一下,立即失去知觉,随后出现轻微的爆炸感,能感觉到似有无数股电流由头上直奔前后身,笼罩整体一下窜到脚下,就在这一刹那间,只觉“倏”一下子,非常迅猛,同时有一种“空洞无涯”,身心内外一片光明,通身透彻的感觉,自觉本身没有了,呼吸停止了。这时同宇宙融成一体,“天人合一”,时空观念也起了变化。很多人此时容易因定力不够,自觉一惊,这一惊后念一动,便退出玄关境界。因此,进入玄关呼吸停止,不要害怕,进入玄关你不要管它,不能动念,稍微念头一动,它就消失,“念动牛惊”,你一动念它就跑了。在玄关里边没有法,你用任何功法,一用就错,动念就错,继续保持忘的境界,它就开。
玄关开了以后如何用?用的办法是两个字——凝、静。要保持凝静,神要凝,心要稳定,要静,不要松散,它就起作用(“意识力”明显增强)。如果神不能凝,则玄关虽开也不起什么作用。
元 · 尹清和诗曰:
一阳初动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
收拾蟾光归月窟,从此有路到蓬莱。
认为玄关是“修仙成道”的必由之路。
开玄关,佛家亦称“开悟”。是修行过程中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即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与宇宙融成一体。在此境界中,生理和病理过程同时发生逆转,生理机能“返老还童”,并可激发出人体的潜在本能。
《道藏续编初集》载石庵子语:“山根一地亦名玄牝,于此存观,学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内辟,神由黄道直达中黄,自觉宽广高深无际,乃为内玄牝”。据此,又可以身体部位(如山根等处)为外玄牝,而以心理境界(豁然内辟,宽广无际;空洞无涯)为内玄牝,或说可由外玄牝入手,以求内玄牝。
《张三丰全集 · 道言浅近说》则谓:“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即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个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
玄关一窍又有死玄关窍,活玄关窍之说。
什么叫活玄关呢?我虚极静笃之时,忽灵光一现处,就是活玄关,也是神气交融的虚无谷,更是我与天地宇宙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的合发点。古先哲称之为真橐龠,真鼎炉。因为修炼者在每次修炼中,由于入静程度之不同,而产生了与天地宇宙同步共振,内感外应之处的不同。因此神气相抱,天人合发点并不是固定和不变的。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活玄关窍。当修炼者达到物我两忘,空色不异,受想灭尽之最高静定时,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相,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也即包含了无数的时间与空间。意识亦成为绝对的连续状(也即无意识),达无极混沌之境(也即无境界可说)。此时,我之气机与宇宙同步共振,内外相感,至而浑然为一,与道合真,浑身百节,亿万细胞,无一处不龙虎交战,无一处不水火既济,神气相抱,故而无处不是与天地宇宙合发之点。修炼者在此一瞬间即可成就大丹,炼就纯阳真身。一刹那即可实现“赤血换兮白血流,形骸化兮似银膏”的脱胎换骨之功。古人所谓“得丹原在刹那间”即是此意。也即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所云: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这时修炼者可以说无一处不是玄关一窍,无一处玄关一窍不是大开。这就是在内丹修炼中所说的玄关一窍遍开的最高层次。修炼者这时的形体躯骸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境界,完成了生命的再次塑造和完善。以上所说,即活玄关一窍,是内丹修炼中最上乘之顿法所采用的玄关,非上上根器者不可实修实证。盖一般之人,下手之初,无法斩断妄念万缘,放下七情六欲。不能一念放下转识成智,而直造先天之先,进入虚极静笃之混沌之境,故又有“死玄关一窍”之说。
什么叫死玄关呢?死玄关一窍通常指上丹田(性之蒂),下丹田(命之根),中丹田(规中一窍)。为什么把这三丹田叫死玄关一窍呢?因为通常修炼者守此三丹田较容易入静,因为人体神气相抱,水火既济,龙虎交泰通常在此三丹田。也就是说神气较容易相抱交溶于此三个丹田处。故与天地气机同步共振,能量交换也通常在此三丹田发生,因此把这三个丹田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学人明了此理后,在修炼中就不必拘泥于死守某一处了。人身内外,任何一处都可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当就其学人本身修炼时的敏感点,神气交融点不同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