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781,997贴子:3,433,078
  • 0回复贴,共1

《老子之道》第十一章:以无为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之道》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上一章讲了圣人抱道守一,去人道全天道,以天道爱民治国,是谓玄德。本章接着讲,天道集虚,圣王用道,贵于用无。唯有以道之无,才能御天下万物之有。
辐,车轮辐条。毂,指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车轮辐条的部分。当,持用之意。车轮上,有三十根辐条安插到轮毂里面,正是因为轮毂上有安插辐条的洞,车轮才能制成,并为车所用。
类似的,大道没有形质,又无处不在。万物为车辐,则道为车毂。三十辐共一毂,万物共一道。万物只不过是嵌入在大道的虚无之中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用水和土。埴,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的意思。和泥制作陶器,正因为陶器是中空的,所以才可以用来做盛放东西的器皿使用。
本句讲的是制器尚道之理,以物之利,而用道之大。在我们华夏文化里,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反对科技和手工业制造的说法。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崇尚制器。《易经》中,就有制器尚象的说法。正是因为发达的制器手工业,所以中国的应用数学、应用科技独步世界几千年,一直都遥遥领先。古代的算学,也就是现在的数学。古代的格致学,也就是现在的物理。古代的制器,就是现在的科技。
中国文化中的制器,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截然不同。我们的制器、器物都得和天道天象契合才行。所以我们讲科技的书,取名都叫《天工开物》。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穿木也。户,半门日户。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古代中国,多为木制建筑。
用木头凿制成门窗,建造成房子。正因为房子中间是空无的,房子才可以用来居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制造和使用器物,它的有形的物质部分,有物之利。而它无形的虚无部分,才有器之用。
本章看似简单,先讲了轮毂,又接着讲陶器,再讲到门窗房屋。然后讲有无和利用。可以从本章所阐述的制器尚道之理,引申到现在称之为空间构成,和建筑美学领域,足以引发很多审美思潮和灵感。这也是对本章道理的一个运用。
老子这里只是为了讲空间构成和建筑美学吗?它包含这种理解,但不止于此。老子本章蕴藏最深的内涵是,天道贵无,人道贵有,圣王用道,在于用天道之无统御万物之有。道之所以为道,在于它可以统万物,而不被万物所统。圣人之所以为圣,在于他能够用天下,而不被天下所用。关键在于,以道之虚,用物之实。以道之无用物之利。这便是道物之辨、天人之辨、有无之辨、利用之辨的深刻道理。
附:《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改编自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03 10: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