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科普文了,一方面是因为HiFi市场的萎靡,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忙(lan)。最近很多朋友开始跑来问我哈曼曲线,表示很好奇,而现在相关的文章,太多公式,数据和花样繁多的专业术语,让大家有点云里雾里。其实这东西没那么复杂,今儿咱就大白话,把这些东西给大伙儿说清楚,大家也好有个准确的判断。
首先下结论,哈曼曲线是个好东西,照着这个曲线做,【没啥听音经验】的工程师也能做出【在大众眼中】不算差的声音。但绝不代表符合哈曼曲线的声音就是好声音,不符合哈曼曲线的声音,就不是好声音。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1:什么是哈曼曲线
2:哈曼曲线能不能作为好声音的唯一基准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哈曼曲线
1:什么是哈曼曲线
哈曼曲线,是一条由哈曼公司定义的“最好的声音”的曲线。这条曲线是怎么来的呢?从原理层面讲一下。讲的是入耳式耳机,头戴耳机和压耳耳机本文不讨论。
在一个听音室里,音响播放能让麦克风测试到平直曲线的测试信号,然后把麦克风放进人工头,由于人耳对声音的改变及躯干反射等,测试曲线会有变化。最典型是在2-5kHz左右会有共振加强。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这个“改变”,我打个比方。正常说话,和对个管子说话,声音是不是会改变?同理,耳朵也会改变声音。理想状况下,当入耳式耳机完全插入耳道,耳朵对声音的自然增益消失,那么,如果耳机想听起来频率响应和音响一样,就不能按平直的曲线来做,而是要按照人工耳实际接收到的曲线来做,也就是下面这个录出来的曲线。
这个曲线,就是传说中的“基于diffuse field下等效的人工耳曲线”,这是一个完全基于测量的结果,是科学的。这也是ER4系列的设计理念。通过三节套深深的插入,声音直接传递给耳膜,然后按照目标曲线来做。
但是,这个玩法有个问题,就是从心理声学角度来说,人耳感受低频不仅仅靠的是耳朵,还有身体的共振,想必大家都有过低音轰隆隆然后感觉胸口甚至腿肚子都在震动的感觉吧,那么,如果完全按这个测试曲线来做,身体无法参与振动,那么感知到的低频量感就是不足的。这也就是之前HiFi玩家经常调侃的“正确的声音没有低频”的来历。对于听音经验极其丰富的玩家,录音师这些群体,他们知道,哪些声音是耳朵听到的,哪些声音是身体感受的,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低频是最容易感知到的,而感觉“低频不够”,就可以和“声音不好”划上等号了。
那么,哈曼公司,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决定把目标曲线改一改,改的方法也很简单,用EQ调整高频和低频的比例。采用的是搁架EQ而不是普通的钟形EQ,这俩的区别大家自己看吧。
当然具体调整多少,也不是拍脑袋定的,而是找很多人来拧,当一个人拧到主观觉得好听,就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找越来越多的人,统计一下,打个平均,这个曲线,就是所谓的“哈曼曲线”了,放两张已经被放烂了的图。
哈曼曲线取得的过程属于典型的客观+主观,既有客观的数据测试,又有主观的加权。所以哈曼曲线经常还会有变化,毕竟找两批不一样的人,得出来的主观结果肯定会有差别。
总而言之,哈曼曲线是一个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和参考价值的一个频响目标曲线。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哈曼曲线降低了工程师的学习成本,类似于字帖,让你一笔一划都画进框里,照着抄,不至于错的太过离谱。
首先下结论,哈曼曲线是个好东西,照着这个曲线做,【没啥听音经验】的工程师也能做出【在大众眼中】不算差的声音。但绝不代表符合哈曼曲线的声音就是好声音,不符合哈曼曲线的声音,就不是好声音。接下来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1:什么是哈曼曲线
2:哈曼曲线能不能作为好声音的唯一基准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哈曼曲线
1:什么是哈曼曲线
哈曼曲线,是一条由哈曼公司定义的“最好的声音”的曲线。这条曲线是怎么来的呢?从原理层面讲一下。讲的是入耳式耳机,头戴耳机和压耳耳机本文不讨论。
在一个听音室里,音响播放能让麦克风测试到平直曲线的测试信号,然后把麦克风放进人工头,由于人耳对声音的改变及躯干反射等,测试曲线会有变化。最典型是在2-5kHz左右会有共振加强。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这个“改变”,我打个比方。正常说话,和对个管子说话,声音是不是会改变?同理,耳朵也会改变声音。理想状况下,当入耳式耳机完全插入耳道,耳朵对声音的自然增益消失,那么,如果耳机想听起来频率响应和音响一样,就不能按平直的曲线来做,而是要按照人工耳实际接收到的曲线来做,也就是下面这个录出来的曲线。
这个曲线,就是传说中的“基于diffuse field下等效的人工耳曲线”,这是一个完全基于测量的结果,是科学的。这也是ER4系列的设计理念。通过三节套深深的插入,声音直接传递给耳膜,然后按照目标曲线来做。
但是,这个玩法有个问题,就是从心理声学角度来说,人耳感受低频不仅仅靠的是耳朵,还有身体的共振,想必大家都有过低音轰隆隆然后感觉胸口甚至腿肚子都在震动的感觉吧,那么,如果完全按这个测试曲线来做,身体无法参与振动,那么感知到的低频量感就是不足的。这也就是之前HiFi玩家经常调侃的“正确的声音没有低频”的来历。对于听音经验极其丰富的玩家,录音师这些群体,他们知道,哪些声音是耳朵听到的,哪些声音是身体感受的,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低频是最容易感知到的,而感觉“低频不够”,就可以和“声音不好”划上等号了。
那么,哈曼公司,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决定把目标曲线改一改,改的方法也很简单,用EQ调整高频和低频的比例。采用的是搁架EQ而不是普通的钟形EQ,这俩的区别大家自己看吧。
当然具体调整多少,也不是拍脑袋定的,而是找很多人来拧,当一个人拧到主观觉得好听,就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找越来越多的人,统计一下,打个平均,这个曲线,就是所谓的“哈曼曲线”了,放两张已经被放烂了的图。
哈曼曲线取得的过程属于典型的客观+主观,既有客观的数据测试,又有主观的加权。所以哈曼曲线经常还会有变化,毕竟找两批不一样的人,得出来的主观结果肯定会有差别。
总而言之,哈曼曲线是一个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和参考价值的一个频响目标曲线。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哈曼曲线降低了工程师的学习成本,类似于字帖,让你一笔一划都画进框里,照着抄,不至于错的太过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