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并非有意不回复,而是因为一时没想好说什么.然后贴子消失了,我没有看到之后的回复.那么我把修改过的设想放在这里.
1.入学
直接民主制投票,利用透明的监察机制来避免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在其基础上设立基础性考试,建立分数段,目的是避免无知识入学的情况.这是教育体系没有大变化的情况.
无需考试直接入学,但毕业需要正常的知识量.这是将高中大学作为用途更广泛的教育机构的情况.
关于成分问题和细节接下来谈.
2.教育
设立专业和学术大学,以达到更高效率.
教育和实践结合,辅以国家号召的活动,可以避免脱离生产.
在政治和专业中我认同政治应优先于专业,但不认同完全凌驾于其上.
接下来谈细节.
3.成分论
首先,我很想知道这种论点会存在多久,如果是上百几千年那么理由能是什么(足以说服人的).如果不应存在那么久那么在什么时候就会退出历史.
其次,如果我从小被一个政权排斥,歧视,侮辱(如果不是这样说明成分论根本不重要),很难想象会支持这个政权,甚至会反对,将自己和这个社会分割开来.而且时代在变化,教育未必只有学校能做到,面对信息化教育,如果你们容许(你们说的资产阶级敌人后代一定会这样做)其为他们提供知识,那么就彻底将他们排斥进了一个和社会脱离的小圈子,并且接受另一种教育(但愿这不是你们说的敌人..).如果你们认为这根本造不成危害,那么为什么要锁上学校呢?如果你们认为绝大多数都有危害,要斗争,为什么不能放进来改造呢?如果害怕被渗透,为什么不据此封锁他们进入政府机构的路呢?如果你们不容许,那么成分不好的人基本可以说人身受到监视,监视千秋万代.这不是少数(上查10代),会有很多很多的.这不可怕么?
最后,我知道这会招来很多反对,不过既然想到了就说了.不唯成分论说,支持我们的人可以得到我们的尊重.我在考虑在什么时候人民可以不为了他们的出身证明他们无害.
4.细节
在1中说的考试是指知识量,并非专注选拔.在初中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可以接受到初中教育(我认为只对一部分人不开放小学和初中的政权是反动的.),还可以建立群众组织来帮助低学历者补习到初中的内容.一个不为选拔的制度会对教育资源造成压力,但通过加大投资教育的力度可以越来越快的缓解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能找到较好的途径.
在2中设立专业和学术是为了更好的专注劳动技术方面的发展,也会使科技和文化得到专业性的发展.
为了避免根据2的第三项自由发挥,我要说说理由.政治优先于专业,是出于保卫政权的.但完全凌驾之上,根据历史,这会毫无疑问的造成低效率和其它问题.我抄一段对德三的评价吧.
德国多少年代以来一直非常杰出的自然科学的教学也迅速地退化了。如像物理学方面的爱因斯坦和弗朗克,化学方面的哈伯尔、威尔斯塔特和瓦尔堡这样卓越的教授,都解职了或者退休了。还在任教的人中,有许多则被纳粹的邪道所腐蚀,企图把这种邪道也运用到纯粹科学上去。他们开始讲授他们所谓的德国物理学、德国化学、德国数学。1937年还出现了一种叫做《德意志数学》的刊物,它的第一篇社论就一本正经地宣称,凡是认为数学是没有种族性的任何想法,其“本身”就包含着“毁灭德国科学的胚种”。
这种错误的代价是巨大的。在经过了6年的纳粹化以后,大学生的数目减少了一半以上,从127920人减少到58325人。为德国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各理工学院的入学人数减少得更多,从20474人减少到9554人。学术水平大为下降。到1937年时,不仅科学和工程界的青年感到缺乏,他们的水平也下降了。远在战争爆发以前很久,正在起劲地帮助纳粹重整军备的化学工业,就曾通过它的喉舌《化学工业》抱怨说,德国正在丧失它在化学方面的领先地位。它抱怨说,不仅国民经济,而且国防本身也在受到危害,它并认为青年科学家人数的不足和才能的平庸是由于各理工学院质量的低下所造成的。
当然德三这种反人类政权没什么参考价值,但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政治化程度不极端.我没怎么接触那十年的资料,虽然我知道了工农兵也能搞研究,我很想知道在那十年中除了两弹一星这样的项目,还有哪些技术突破呢.虽然没有完全反驳,之后再说吧.以上.
1.入学
直接民主制投票,利用透明的监察机制来避免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在其基础上设立基础性考试,建立分数段,目的是避免无知识入学的情况.这是教育体系没有大变化的情况.
无需考试直接入学,但毕业需要正常的知识量.这是将高中大学作为用途更广泛的教育机构的情况.
关于成分问题和细节接下来谈.
2.教育
设立专业和学术大学,以达到更高效率.
教育和实践结合,辅以国家号召的活动,可以避免脱离生产.
在政治和专业中我认同政治应优先于专业,但不认同完全凌驾于其上.
接下来谈细节.
3.成分论
首先,我很想知道这种论点会存在多久,如果是上百几千年那么理由能是什么(足以说服人的).如果不应存在那么久那么在什么时候就会退出历史.
其次,如果我从小被一个政权排斥,歧视,侮辱(如果不是这样说明成分论根本不重要),很难想象会支持这个政权,甚至会反对,将自己和这个社会分割开来.而且时代在变化,教育未必只有学校能做到,面对信息化教育,如果你们容许(你们说的资产阶级敌人后代一定会这样做)其为他们提供知识,那么就彻底将他们排斥进了一个和社会脱离的小圈子,并且接受另一种教育(但愿这不是你们说的敌人..).如果你们认为这根本造不成危害,那么为什么要锁上学校呢?如果你们认为绝大多数都有危害,要斗争,为什么不能放进来改造呢?如果害怕被渗透,为什么不据此封锁他们进入政府机构的路呢?如果你们不容许,那么成分不好的人基本可以说人身受到监视,监视千秋万代.这不是少数(上查10代),会有很多很多的.这不可怕么?
最后,我知道这会招来很多反对,不过既然想到了就说了.不唯成分论说,支持我们的人可以得到我们的尊重.我在考虑在什么时候人民可以不为了他们的出身证明他们无害.
4.细节
在1中说的考试是指知识量,并非专注选拔.在初中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可以接受到初中教育(我认为只对一部分人不开放小学和初中的政权是反动的.),还可以建立群众组织来帮助低学历者补习到初中的内容.一个不为选拔的制度会对教育资源造成压力,但通过加大投资教育的力度可以越来越快的缓解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能找到较好的途径.
在2中设立专业和学术是为了更好的专注劳动技术方面的发展,也会使科技和文化得到专业性的发展.
为了避免根据2的第三项自由发挥,我要说说理由.政治优先于专业,是出于保卫政权的.但完全凌驾之上,根据历史,这会毫无疑问的造成低效率和其它问题.我抄一段对德三的评价吧.
德国多少年代以来一直非常杰出的自然科学的教学也迅速地退化了。如像物理学方面的爱因斯坦和弗朗克,化学方面的哈伯尔、威尔斯塔特和瓦尔堡这样卓越的教授,都解职了或者退休了。还在任教的人中,有许多则被纳粹的邪道所腐蚀,企图把这种邪道也运用到纯粹科学上去。他们开始讲授他们所谓的德国物理学、德国化学、德国数学。1937年还出现了一种叫做《德意志数学》的刊物,它的第一篇社论就一本正经地宣称,凡是认为数学是没有种族性的任何想法,其“本身”就包含着“毁灭德国科学的胚种”。
这种错误的代价是巨大的。在经过了6年的纳粹化以后,大学生的数目减少了一半以上,从127920人减少到58325人。为德国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各理工学院的入学人数减少得更多,从20474人减少到9554人。学术水平大为下降。到1937年时,不仅科学和工程界的青年感到缺乏,他们的水平也下降了。远在战争爆发以前很久,正在起劲地帮助纳粹重整军备的化学工业,就曾通过它的喉舌《化学工业》抱怨说,德国正在丧失它在化学方面的领先地位。它抱怨说,不仅国民经济,而且国防本身也在受到危害,它并认为青年科学家人数的不足和才能的平庸是由于各理工学院质量的低下所造成的。
当然德三这种反人类政权没什么参考价值,但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政治化程度不极端.我没怎么接触那十年的资料,虽然我知道了工农兵也能搞研究,我很想知道在那十年中除了两弹一星这样的项目,还有哪些技术突破呢.虽然没有完全反驳,之后再说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