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吧 关注:1,228贴子:13,021
  • 6回复贴,共1

吧主大人,你那还有温庭筠《乾巽子》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有个专门的帖子现在没了,本来我打算收集整理起来的,可惜还没来得及就被百度吞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19 15:28回复
    我好像也没了! 这个书还特别难检索因为书名里有生僻字
    找到一个貌似是刘学锴的论文,可以按图索骥一下。见下


    IP属地:美国3楼2019-06-20 04:01
    收起回复
      乾馔子研究
      《乾馔子》是唐代大作家温庭筠撰写的一部小说集,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温庭筠撰有小说《乾馔子》三卷,全集到底有多少篇,现在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了,至少宋、明时代还在流行,宋代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引其序云:“语怪以悦宾,无异馔味之适,遂以乾馔命篇。”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引其序云:“不爵不觥,非炮非炙,能悦诸心,聊甘众口,庶乎乾馔之义。”在前人的眼里,以为是一部以怪异之事为内容的小说专集,有明确的娱乐目的。
      《乾馔子》中的“乾”字今人一些书名引用时用作“干”字,我坚持用“乾”字,总是想让这部小说带有一种古色古香气息,“馔”字本是“月”字旁,因简化字后已无“月”与“巽”合成造的字,只得借用“馔”字。
      温庭筠去世后,历代人对他的诗、词特别是词推崇有加,始终对他的小说关注不够,在新中国出版的一些权威书籍中仍然对温先生的小说极度关注不够,比如《辞源》《辞海》中就没有“乾馔子”的词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温庭筠的小说研究仍然没有多大进展,虽然在《唐五代小说选》中关于《乾馔子》的小说多有选录,但是对其小说的重视程度仍然没有达到温庭筠小说艺术水平达到的所应有的高度关注程度。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撰的《温庭筠全集校注》虽然收录了温庭筠小说(仅有一篇遗漏),但刘学锴先生仅仅只做了《乾馔子》的收录与校对,并无“注”,与该书中详尽的诗、词、赋的校注来比,显得极为不公平。这并不是刘学锴先生的过错,当刘先生一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温庭筠的诗、词、赋校注之后,他实在是无力再对小说集《乾馔子》做更多的关注了。
      虽然温庭筠先生在其序中说“无异馔味之适”,但我以为乾馔,也许还有“片闲传”之意,“乾”有徒具形式的意思,在如今北方一带,说谁谁是吃干饭的,那就是说他是一个不顶事的人,还有“片干传”一说,就是说闲话,与四川人口中的摆龙门阵、港台人们口中的八卦、现如今的段子一样,大致都有一种当不得真的意思在里面。那么温先生所谓的乾饭也就是闲饭,就是温先生在片干传。如果这样理解,《乾馔子》书名的意义就很明了。但该集的艺术价值却并不是像作者说的那样是片干传的闲话。
      一、《乾馔子》在《太平广记》共有三十三篇:篇名如下:
      1. 陈义郎: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三585页。
      2.阳城: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四1220页。
      3.李丹: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三585页。
      4.武元衡: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四1317页。
      5.阎济美: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四1334页。
      6.严振(外一篇):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四1420页。
      《太平广记》录严振两篇,中华书局2007年版、刘学锴先生撰《温庭筠全集校注》仅录此篇,全文如下:德宗銮驾之幸梁洋,中书舍人齐映为之御。下洋州青源川,见旌旗蔽野。上心方骇,谓泚兵有谙疾路者,透秦岭而要焉。俄见梁帅严振具橐鞬,拜御马前,具言君臣乱离,呜咽流涕,上大喜。口敕升奖,令振上马前去,与朕作主人。映身本短小,声气抑扬。乃曰:“严振合与至尊导马,御膳自有所司。”顷之,上次洋州行在,召映,责以儒生不达时变,烟尘时,须姑息戎帅。映伏奏曰:“山南士庶,只知有严振,不知有陛下。今者天威亲临,令巴蜀士民,知天子之尊,亦足以尽振为臣子之节。”上深嘉叹。振闻,特拜谢映。时议许映。
      另一篇刘先锴先生漏录《太平广中》收录的《乾馔子》“严振”文一篇,全文如下:严震镇山南,有一人乞钱三百千,去就过傲(“傲”原作“活”,据明抄本改)。震召子公弼等问之,公弼曰:“此诚不可。旨辄如此,乃患风耳,大人不足应之。”震怒曰:“尔必坠吾门,只可劝吾力行善事,奈可劝吾吝惜金帛?且此人不辨,向吾乞三百千,的非凡也。”命左右准数与之。于是三川之士,归心恐后,亦无造次过求者。(原缺出处,明抄本出《因话录》。陈校本出《乾馔子》)《太平广记》卷十第4068页。
      7.鲜于叔明: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516页。
      8.权长孺: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517页。
      9.裴弘泰: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788页。
      10.萧俛: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第五卷1866页。
      11.苑由: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869页。
      12.窦义: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875页。
      13.裴枢: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1887页。
      14.张登: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第六卷2001页。
      15.刘义方: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六2043页。
      16.郑群玉: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五2043页。
      17.梅权衡: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六2044页。
      18.王诸: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六2231页。
      19.道政坊宅: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七2707页。
      20.华州参军: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七2712页。
      21.李喜伯: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七2722页。
      22.张弘让: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七2727页。
      23.寇庸: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七2725页。
      24.梁仲朋: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八2881页。
      25.王诉: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八2883页。
      26.曹朗: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八2906页。
      27.孟妪: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八2924页。
      28.薛弘机: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八2906页。
      29.何让之: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九3662页。
      30.歌舒翰: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十卷4060页。
      31.赵存: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十4067页。
      32.邢君牙: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十4071页。
      33.韦乾度:中华书局1961年版《太平广记》卷十4080页。


      IP属地:美国4楼2019-06-20 04:01
      收起回复
        二、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抄本《类说》卷二十三所节录《乾馔子》14篇:
        唐温庭筠序云:“不爵不觥,非炮非炙,能悦诸心,聊甘众口,庶乎‘乾馔’之义。”
        1.二负臣
        汉宣帝上郡山崩,石室得二物,有反缚械,长数尺,发长丈余,仿佛状人,蠢蠢而动。刘向云:出《山海经》。此二负臣有罪,杀猰窳(音轧愈ya yu,食人怪兽名,状龙首,或曰似狸,善走而食人。借喻凶恶之人。),帝梏于疏属之山。有胎息之术,帝梏其右足。
        2.长孙无忌嘲欧阳询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询应声曰:“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3。半臂
        房太尉家法,不著半臂。
        4。可笑事
        则天问张元一外面有何可笑事。元一曰“朱前疑著绿,逯仁杰著朱。吕知微乘马,马吉甫骑驴。将名作姓李千里,将姓作名吴肩吾。左台胡御史,右台御史胡。”胡即胡元礼也。
        天后大笑。
        5。阿瞒查
        明皇自称阿瞒,呼人为查。岐、薛诸王不谕。或曰:查者,士大夫混淆之称。以其不居清显,不慎行藏,鲜衣美食,傲诞少文,好色远贤,奉身而已。黄幡绰曰“不然。查本仙查,无圭角,乘流顺便,升天入地,浮云汉而泛淇河,犯斗牛而同仙客,能处清浊,有似贤人。”上曰:“正合朕意”。
        6。五脏神
        《南史》;江淹梦神人授五色笔,识者谓五脏神。
        7。兄弟双与
        张越石、张楚金同举,有司以兄弟不可两收。李勣曰“贡举本求才,何妨双与。”
        8。分无堂食
        张文瓘分无堂食,饮食则肠痛。
        9。大郎罢相二郎拜相
        韦承庆除礼书,韦嗣立作平章事,时谓大郎罢相,二郎拜相。
        10。班行取奉上司
        张去惑为淮南转运使,鬼扰其家。一监当使臣自赞能禁术,即语鬼曰:“运使尊官,朝廷重任,尔何小鬼,辄敢无礼!”鬼大笑云:“唤做似你班行,取奉上司,求举荐耶!”
        11。太乙在圃田店
        圃田陈弯,生子不慧,名智奴。杨易游梁,遇一道士曰:“吾奉天帝往圃田店者,有太一在焉。”遂询之父老,曰:“陈智奴年十三矣,未尝言。适道士来谒甚恭,既而殂。”
        12。纸妇
        有幻术者,以纸画新妇,叱起使令。
        13.叹班文章不入《选》
        张由古无学,对众叹班固文章不入《选》。众对以《两都赋》,由古曰“此是班孟坚,非固也。”
        14.河渎亲家翁
        郭汾阳镇蒲,欲造浮桥,而急流毁墠(祭祀地方),公酹酒,许以小女妻之,其夕水回,木生墠上,遂成桥,而女寻卒。因塑像庙中,人因立公祠,号河渎亲家翁。
        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明天顺刻本《绀珠集》卷七所节录之《乾馔子》4篇:
        1。快语
        蠲(音juan。意,免除)荡昏蒙,使之快语。
        2.国爷
        窦怀正聘韦后乳母,时号曰国爷,怀正欣然。
        3.著毛萝卜
        萧嵩欲注《文选》,见冯光进释“蹲鸱”云:“是著毛萝卜。”嵩大笑。
        4.奚毒
        附子也,堇,乌头也。
        四、《说郛》卷三宋马永易《实宾录》所引《乾馔子》一篇
        1。石祭酒
        唐烈士珂赴选东徽安门,日晚,店家皆满。有一店甚静,一人倚剑立门,睹士珂,因留宿。既入,少选,传云,“祭酒屈郎君食。”引士珂拥炉饮酒。入夜共被,即妇人也。祝士珂不可语他人。后讯其所由,功臣李抱玉主课之青衣石祭酒也。因乱时,抱玉挟名奏授国子监祭酒。
        五、《说郛》卷十八顾文荐《负暄杂录》所引《乾馔子》一篇:
        性嗜
        宋刘雍嗜疮痂。雍往诣吴兴太守卢休,休脱袜,粘痂落地,雍俯取食之。宋明帝嗜蜜鮧(音yi,也就是鲇鱼,即用蜜炮制的鲇鱼涎,或者说这人爱吃蜜饯鲇鱼涎),一食数斤。
        现在推测一下为什么《乾馔子》没有像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李商隐的《李义山杂纂》一样全文流传下,大概一者是全书的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受到宋代也即《太平广记》编辑眼光限制,看看《太平广记》中选录的《乾馔子》与其他书选录的篇目有极大的不同,《太平广记》选的都是故事情节完整、有明确表述目的的文章,而其他书中选录的《乾馔子》篇目过于简单,只能算是笑话或段子而不能算做是小说。以古证古,大概全书的不流传,既感谢《太平广记》收录了《乾馔子》全集中的大部分文章,又遗憾该书未全部收录。
        (完)


        IP属地:美国5楼2019-06-20 04:02
        回复
          12。纸妇
          有幻术者,以纸画新妇,叱起使令。
          忽然发现这不就是鬼吹灯的开头嘛


          IP属地:美国6楼2019-06-20 0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