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无极拳吧 关注:69贴子:892
  • 3回复贴,共1

清静先生文章:什么是双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双重?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尔。”
太极拳的双重,是指的什么?
现在流行的解释很多。大多停留在字面,都偏离了太极拳论中的本意。
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掌并称三大内家拳,其拳内在本质是一样。但拳论的名词概念方面,太极拳和形意拳,就相对独立。而八卦掌和形意拳到很有贴近。
太极拳论中,把双重作为病。
形意拳的病是什么?拙力努气挺胸提腹,形意拳三害,拙力为首害。
太极拳论里的双重,就是指拙力;刚硬。
人体在站立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也就是说,只有人的下肢,承载人的体重。
这一情况,是必然。任谁也不能逃脱重力。
这算一重。
当行拳时,上肢出现用力,此时出现另一重。
此时人体,现出两重。这样练拳,违背了内家拳松静自然原则,多少年纯功,内家功也不会上身。
所以,太极拳的双重,就是指拙力、刚硬。和形意拳没什么本质区别。
有人把太极拳讲成刚柔相济,这是外家拳练法,拿来充数了。
整个太极拳论各种文章,都是把刚作为病的,和双重等同。
如:‘人刚我柔谓之走’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这句流行解释成,太极也要刚,要刚柔相济。这样解释的人多是没入内家拳之门,凭想象。
‘如百炼钢’,不等‘刚’,而等于‘柔’,百炼钢成绕指柔。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这句应解释成:通过千百次练拳,化去刚硬(拙力),练出柔劲(内劲),无人可挡。
所以,刚在太极拳是病,是双重。
那么,如何去掉双重之病?
曰:用意不用力。


IP属地:福建1楼2019-06-25 10:24回复
    回复:
    "用意不用力"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意识也要淡泊。
    只是为了突出不用力吧,再者,是在高级阶段的练法。
    初级阶段,还是清静意识为好。
    至于元神显露,更要不用意,而且需要达到一定层次。
    ————————————————————
    很多概念,需要身体力行,实践的验证,以自身体认为准。
    书上的东西多是不练功的人写的。
    比如形意拳的拙力,什么是拙力?
    有的人解释成,局部力是拙力,整体力不是拙力。
    拙力,是从力源上来说的,难道一块肌肉参与就是拙力,数块肌肉参与,力的性质就变了?
    拙力,是不能变化的力。肌肉发出的机械力,发了就不能变化。
    有的人说,我的力能变。
    其实那不叫变,只是第二次发力和第一次发力方向大小变了,不是同一次 力变了。
    像出膛的子弹,发了就不能变化。
    所以,肌肉力叫拙力。
    内力,或者叫内劲,是以内气为力源,能变化。
    所以,内家拳的理论上基本都是公开的。但少人理解。
    人人都知道内家三害,但人人都憋足了劲,吭哧瘪肚练拳。
    内家拳缺少的是
    练功这个过程之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
    处理不好,就走入歧路。


    IP属地:福建2楼2019-06-25 10:29
    回复
      2025-08-21 14:5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
      一个没练过太极拳的人,让他来打拳或者推手,势必处处双重,也就是僵拙。
      因为这是日常行为都是双重的。习惯使然。
      练拳就是经历天长日久的刻意训练,去掉一出手就用力的习惯。这样慢慢培养出功力。
      用意不用力。
      “不用力不是就会任人摆布了?”,“不用力怎么打人?”
      是的。是这样。所以初学者既不能在推手中胜人,也不能打人。
      去双重是练法。
      在去双重这样练法下,能够进一步懂劲,也就是身上练出内劲,这时候才初步具备能推手胜人,能打人。
      许多人怀疑太极拳能否搏击,多是因为连去双重也没做到,更谈不上练出内劲。
      所以,双重,和心意基本扯不上关系。
      所以,国家举办的太极拳推手比赛没弄几次就夭折了。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进入懂劲,就是靠本力顶牛,最后是谁的块头大,本力大,谁是冠军。


      IP属地:福建3楼2019-06-25 10:45
      回复
        清静先生文章:说说单重、双重
        以前零星说过。老生常谈了。
        太极拳论,以及孙公、薛公的书里,都谈到了单、双重,武艺、道艺。
        笔墨用了不少,看后并不能令人清晰理解。
        此为笔墨于人体运动的表达之局限。
        前人说:“笔墨难图内势,口言费解神形。”诚哉!
        其实,双重问题,并不是什么大事。即使不知道此概念,拳练的熟、久,也能自然而然的避开双重了。
        古谱中,对于双重单重,只一句话:“因手虚实逆布‘。
        如果当面比划一下,立刻明白,终生不会忘记。
        1.当左脚在前,虚(不承重),右脚在后,实(承重)。此时,出左手发力攻击,为单重,出右手发力攻击,为双重。(可以试一下,双重时,自身稳定性不好,也影响发力。)
        2,当双脚承重时,单出一只手发力均不是双重。只有双手齐出时,为双重。薛颠称之为’敌将‘。此为骑马上,两脚撑住马镫的身姿。
        现在明白了吧?“因手虚实逆布‘,是指腿依手的虚实,相反着布局。
        双重,就是“每侧手足两个承重”。古谱称之为“一面坡”,是病。
        两脚一虚一实,为道武。即道家功夫。此时,腾出2手一腿三处能参与攻击,效率高。
        两脚平均承重,为武将常用,马上功夫。
        关于双重,太极拳大家李亦畲对此的解释:“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最为简洁明了。但不解释也难明白。
        “左脚承重则左手为虚,用右手去攻击,右脚承重则右手为虚,用左手去攻击。”反之为双重,为病。
        易道技 2020年3月10日草。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3-10 1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