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
米格-23X“鞭挞者-X”(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
代号8011工程,中航沈飞于1980年开始研制的第六代战斗机试验机,在前苏联MiG-23MLD“鞭挞者-K”多用途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全机结构框架及蒙皮使用特殊钛镍铝合金铸件/焊接件制造,覆盖7千克纯金制成的热反射网格,外表涂刷黑色雷达吸波隐身涂料,极大降低了雷达特征,后期更安装了等离子隐身系统。动力方面采用一台沈阳黎明发动机厂研制的黎明-45“喜马拉雅”涡扇-冲压变循环矢量发动机,整机全挂载推重比可达2.5,其三维全向微孔调节式矢量推力喷管最大偏转可达45度。变后掠翼机构使用整块合金整体铸造而成,最大结构过载50G,机载AI操纵系统可对其在16-72度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消除了基本型米格-23“飞一架等于会三架”的缺点。机头右侧安装有软式加油伸缩式受油管,背部机脊油箱前部安装有硬式加油受油孔。腹鳍改为双可动折叠腹鳍并加装着舰钩,可在任何装有拦阻索的航空母舰/超短跑道上进行起降。火控系统经过特别设计,可搭载大部分世界现役对空对地攻击弹药,机头后部雷达罩下方小隔舱内安装有大功率激光发射装置,透镜组安装在万向轴上,转向范围为横轴左右各135度,纵轴上10度下135度,基本满足拦截来袭导弹,对目标进行致盲或烧蚀,对精确攻击弹药提供引导的需求,机头左侧下方隔舱内机械臂上挂装一门俄罗斯Gsh-301 30mm机炮(也可换装美国M61转管机炮),备弹100发,并可加装保形扩容弹箱扩容至240发。翼根下挂架增加到3个并可安装双联挂架进一步提高挂载能力,机腹下小挂架则增加到6个,进气道侧面挂架增加到4个,尾部辅助挂架则进行了功能拓展,可以安装助推火箭或航空布洒器。驾驶舱风挡采用整体式弧面风挡,舱盖采用气泡式整体座舱盖,驾驶舱内部两侧沟槽内安装有可升降百叶窗式不透光“护窗板”,采用了类似英式吐司三明治的“金属镀层反射面-外层隔热陶瓷-防辐射金属铅夹层-内层隔热陶瓷-凯夫拉纤维防爆膜”的结构,可有效降低高速破片,核爆炸的强光,高热和辐射对飞行员产生的威胁,座舱ECS经过特别设计,可在外温零下98摄氏度(干冰中)至103摄氏度(水可被煮沸)的区间内对驾驶舱进行维持内温26摄氏度,充氧换气,座舱增压并满足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的“三防”需求,机体内部线路经过防热,防火和防电磁干扰处理,可在大量电磁脉冲存在的背景下持续飞行。最终改进后加装了“太极-1”液态金属反重力系统,机动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