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尊王佛吧 关注:30贴子:3,164
  • 7回复贴,共1

文学中的“虾兵蟹将”影射了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1 19:40回复
    虾兵蟹将是古代小说、戏剧中的龙宫属卒,是龙王的部下,它们以庞大的数量优势,支撑龙宫暴力机构的日常运转,而它们的个体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在戏台上,虾兵蟹将自然也是龙套的小角色,连台词也没有,顶多出场跑一圈,难以和龟丞相等龙宫高层相提并论,因此,虾兵蟹将也被用来比喻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啰,其特点是毫无本领,只能拿来充数。比如《说岳全传》里就有“白衣秀士聚集了些虾兵蟹将在那山崖前排阵玩耍”,即是代指充场面的小喽啰,而这种喽啰的战斗力,往往是不堪一击,只能站脚助威,属于平庸的大多数,《会稽典录》云:“吞舟之鱼不啖虾蟹”,故而虾兵蟹将往往是贬义,被讥为虾兵蟹将者,也往往怒不可遏,仿佛受到了最大的侮辱,毕竟每个喽啰都不认为自己是喽啰,世事纷乱,多因此而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01 19:40
    回复
      在那些闹龙宫的民间故事的喧嚣记忆中,虾兵蟹将又充当起打手的角色,随时准备披挂出战,俨然一群助纣为虐的恶奴。它们的恶劣行径,又是龙王的凶暴本质的外化,亦代表着海洋这种不可掌控的自然力量的威胁。在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龙王欺压渔夫的故事模型中,虾兵蟹将出面夺宝、掀船、敲诈、绑架,简直无恶不作。在龙女与渔夫的爱情故事模型中,龙王听说女儿和凡人私定终身,总会勃然大怒,然后拆散龙女和渔夫,龙王总是不亲自出面,只派遣虾兵蟹将把龙女捉回龙宫。龙女被劫持回龙宫,渔夫还会挨一顿胖揍,家中的锅碗瓢盆也通通被虾兵蟹将给打漏。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虾兵蟹将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故事进入了矛盾对立的高潮,故事的听众也在虾兵蟹将出场之际暗暗捏一把汗,开始为手无寸铁的渔夫担忧,而渔夫总是毫无悬念地被推翻在地,这体现了民间叙事面对权贵时的绝望情绪。每每此时,都会有仙翁或仙姑豁然出现,这些世外的仙人被渔夫和龙女的真挚爱情所打动,慨然施以援手,或赠与高级别的法宝,最无力的渔夫骤然强大起来,终于上演了大逆转的好戏,将虾兵蟹将一扫而光,最后连龙王也抵挡不住,龙女被渔夫救出,最后,龙女和渔夫幸福生活在一起。故事的听众也在这酣畅淋漓的复仇叙事中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抚慰,足以缓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际的挫败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1 19:41
      回复
        虾兵蟹将的最早说法,源头应在古代民间谚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宋代傅肱《蟹谱》载:“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披甲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虾荒蟹乱指的是虾蟹成灾,把稻谷荡尽。彼时多战乱,最为百姓所惧的便是战乱,一打仗就民不聊生,当百姓看到虾蟹入侵稻田,加之虾蟹都有甲胄兵刃在身,就被认为是天下战事将起的不祥之兆,这是虾蟹被喻为兵将的最早记载。这一记载的早期源头,正是来自吴地水乡,频见虾蟹之地,亦是频见刀兵之处。吴地渔粮富庶,又接海路,可通航外洋,亦产鱼盐,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越争霸、淝水之战、侯景乱梁,这些大战带来的创痛历久弥新。《军略·灾篇》云:“地忽生蟹,当急迁。”也将蟹作为兵异。及至南宋偏安江左,词人姜夔还在其名作《扬州慢》中不无伤感地写道:“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吴人多受刀兵之苦,于是见虾蟹大举进占水田,便有了虾兵蟹将的想象,诚为切肤之痛。
          当兵戈四起的场景成为吴人的集体记忆,虾兵蟹将的出现就不奇怪了。从外观来看,虾与蟹都“披甲执锐”,身上披着甲壳,举着巨螯做兵刃,个别部位还生有尖刺,确实是全副武装。应当看到的是,虾荒蟹乱一词是虾兵蟹将的前世之身,虾兵蟹将来自民间创造,后经文人改造,进行了加工,于是这些甲壳类的海物粉墨登场,进入了古典叙事的堂奥,书写出生猛而又扰攘的海底世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01 19:41
        回复
          龙宫走卒的视觉符号
            虾兵蟹将二者并称,见于明清两代的神魔小说及戏曲、话本尤多,经史中则难得一见,可见其民间属性。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出现了虾兵蟹将的身影:“(龙王)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因迎道:‘上仙请进’。”写的是龙宫迎迓礼仪中的虾兵蟹将,只列出名号,未见形象描写,纯属配角。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又有那虾兵乱跳,蟹将横行,一个个身披甲胄,手持钢叉。兰公举仙眼一看,原来都是虾蟹之属,转不着意了。”这里写的是战斗中的虾兵蟹将,特地点出了其甲胄和钢叉。兰公看清了它们的底细,就丝毫不在意了,最后虾兵蟹将被修炼成仙的兰公用飞剑杀得大败,其中一名蟹将最惨,被兰公的飞剑斩为两半:“你看他腹中不红不白不黄不黑,似脓却不是脓,似血却不是血,遍地上滚将出来。真个是: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蟹将的覆败,冯梦龙不惜笔墨做了酣畅淋漓的描写,将蟹将粉身碎骨的惨状一一描摹,实在是大快人心。“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是当时俗谚,横行无忌者,多半没有好下场,这是受欺压的底层民众的愤怒诅咒,经冯梦龙引用,更加声名远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1 19:42
          回复
            除了在龙宫当差,听候龙王差遣之外,虾兵蟹将也经常替妖类出头当打手,作为雇佣军而助战。清代话本《永庆升平》援引《升仙传》:“他有一个儿子小妖儿,号叫青莲子,聘请独角龙,带虾兵蟹将,水淹泗州城,捉拿济小塘。”济小塘是一地仙,用掌心雷打死了狐狸精,狐狸精的儿子青莲子便找到独角龙,雇了虾兵蟹将前去找济小塘寻仇。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俗曲总集《白雪遗音》有一首《雷峰塔》说白蛇许仙故事,曲曰:“怒恼白蛇,忙唤青儿,代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同是妖类出身的白蛇为救许仙,不惜水漫金山,也是最为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
              金山是位于长江下游镇江西北的一个江中岛,上有金山寺,是白蛇的对头法海和尚驻锡之处,古传金山岛下有龙王居住的龙宫。因此白蛇就近搬请了虾兵蟹将来助阵,民间多同情白蛇,指摘法海多事,此处的虾兵蟹将襄助白蛇,或许是鲜有的带有正面色彩的形象,与以往出场的语境大不相同,出手降妖的法海倒成了灰头土脸的小丑角色,可见人心向背,善与恶从来不看出身,只看其行事如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01 19:42
            回复
              对体制内生态的戏仿和想象
                幻化人形完美无缺,被视为妖怪法力高下的一个硬性标准,隐藏原形愈是巧妙不露痕迹,愈能见出法力之高。《白蛇传》里的白蛇修行千年,最后都不慎露出了原形,可见隐藏原形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虾兵蟹将化形未全,大多半还是原形,一望即知本来面貌,大可“以貌取妖”,其战斗力也就可以预料了。既然虾兵战斗力如此薄弱不堪,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虾兵蟹将在龙宫水府当差,而且数目惊人?这应当算是体制的公开秘密,若无冗员支撑,体制也就不复存在,仅东海龙宫的虾兵就达数万,蟹将虽比虾兵少些,却也难以计量。在面对危机时,群体的平庸就要付出代价,以传世的神魔小说为例,龙宫总是屡遭强敌,祸事不断,先后有哪吒、孙悟空、八仙等狠角色前来骚扰或攻打,这些不速之客个个都难对付,搅得龙宫人仰马翻。每当强敌来犯时,打前锋的虾兵蟹将总是一触即溃,成为炮灰。出手最为狠绝的,当数吕洞宾。清末无垢道人的小说《八仙得道传》中写到吕洞宾与龙王闹翻,攻打水晶宫时使出移山之法,随手搬来了泰山,朝海中掷下,“许多虾兵蟹将,一起压在里面,死于非命。”吕洞宾出手一击,就险些让龙宫的虾兵蟹将们全军覆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01 19:42
              回复
                虾兵蟹将作为水族中数量最多的群体,也成了龙宫中最不起眼的部卒。虾兵蟹将这一类水府差官,又可成为人世间的衙署———尤其是县衙等帝国机器中的衙役影像投射,举凡作威作福、助纣为虐者,必难得人心,对其讽刺及抗议体现在戏曲、故事、传说、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中。比如武强年画中就有《水兽迎亲》,图中描绘着娶亲仪仗的景象,俨然人间嫁娶的情况。有花轿、彩旗、灯笼和鼓乐队等,都是由虾兵蟹将充当的罢了,可看作是对巨族豪奢的讽刺。有着丰富受害经验的民众见此虾兵蟹将的图形,自然心领神会,他们心中自有判断,暗自称量着此等人物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虾兵蟹将,是民众对体制内生态的一种戏仿和想象。
                  民间叙事对虾兵蟹将的想象,也多停留在插科打诨的龙套角色。在舞台演出中,虾兵蟹将通过又蹦又跳的欢闹的动作来赢得存在感,哄抬出热闹场面必备的肢体语言,或者辅之以节奏悠长的集体呼喝,来增添军威,象征千军万马呼啸而过。其实,虾兵蟹将都无自己的名姓,只能以群体复数来统一指称,颇有千人一面之感,应该说,是千虾一面,千蟹一面,虾兵蟹将的平庸也就难以避免。但恰恰是这种平庸,却支撑起了龙宫水府的日常运转,从虾兵蟹将身上,我们可以洞悉体制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加清醒地反观自身的存在意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01 19: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