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王甯
“嗯,看了。但没你瞧得那么仔细,哎……”相较郑氏,淑妃便显得十分淡寡。而这样的静,则是发自骨里,平和到几近逼去了沉寂。这时足下,是不曾再有移动,浩浩汤汤的两幅仪仗,就停在渐渐萧瑟起来的晚风里,而无限好的夕阳,也趋近了黄昏。淑妃再一次打谅了面前的郑氏,再张口成声的时候,照旧是没有棱角的温和,“皇封一落,他们便是正统嫔御,名载入册,与你我一般,日里绿衣捧砚在天子案旁,夜里酣睡在天子榻上,都是一样的。”藏在一对阔袖下的玉掌,捏紧了又缓缓松开,粉白修长的葱甲,在嫩白的手心,留下月牙儿般的弧痕。面上的笑风吹不散,而里头的一缕淡漠,亦没教吹散。淑妃这时的情态,十分的认真,她就这么与郑氏对上四目,乌亮且黑白分明,再唤了她一声,“郑家妹妹啊……”停了半息,再讲:“留在汴京里的,怕是葬下的绫罗绸缎,都已经断碎成了一缕又一缕了,而我们呢?所以啊,金陵的皇城仍是皇城,陛下仍是陛下,且活着罢。”摇摇头,生得一团和气的眉目里,透出了几分凉薄,“果真如此铮铮,又作什么活着呢。今时在北边苦难的,不是你我,而本宫…也已经懒怠作态了,妄论风骨,意思不大了。”重又一遍,却并非自艾的意思,大有一点儿哂,“且活着罢!”
·
英昭仪-郑文君
宫道
[曾是清平世道一姝名花国色,艳冠京华为世公子追求,曾是太平年间一抹炽亮火云,与无疆皇朝受四方伏拜。历历风尘,硝硝烽火,烧破了郑家的甲胄朝服。满门忠烈,一片燃灰又捧出这一把轻烟瘦骨,如何如何,不敢不万分珍重。]一了百了,我比谁都盼望着,可我……不能够了。
[抬袖灌风,节节脊骨挺直,寸寸日光斑覆,字字从心。]
英昭仪的英,也是英国公的英。
[四目相视,通明她所有心思,很轻的皱了道眉]王家姐姐,江河同源,北边的风吹到金陵也是冷冰。
[指北]
山河鼎沸,世家大族避而不出,惧而不行,便是……有益黎民百姓?
[幼时族学有诗“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初时不得解,今日却觉重如泰山,压在心头,是要沥出心尖儿最鲜的那滴血才堪供养。]
风骨,是王郑儿郎的骨灰洒在荒山遍野的猎猎作响。世人看或不看,它都在山谷回荡,百年之后,自有人敬仰。
[红霞渐淡,日行西暮,不知名的钟鼓在耳畔响起,为这一场变奏合歌]姐姐,若上位举止清廉,下者焉敢不从;若官女子以身为范,民女何能不效。
[至此漏出一星来意,举袖齐额,西风中压下腰肢,独挂的一块玉佩在风中打转]我欲宴官宦女子小聚,请——王淑妃联名。
·
淑妃-王甯
“你我一介女流,何苦来呢。”淑妃的这一声叹气,委实就重了几分,“昔年的教训,你是还没疼够,偏要再撞一回,才罢休的么?更何况如今的陛下…”并没有多劝的意思,只一味摇头。这时脚下又行起来,直至烫金朱色的圆月门洞前,才又开口说道:“倘或添上本宫的名头,能叫人多看重一分,郑姐儿用去无妨。但若触及龙颜不悦,又或底下并不曾予薄面,纷争起来,本宫…是帮不了郑姐儿的。”目光落在芭蕉影子上,檐牙下点上了宫灯,在风里转着,还有青虫颤着薄翼,向跳抖的火里扑去,时不时可以听见细微的“哔剥”声响。淑妃拾阶而上,铁锈红色的华衫捧在丫鬟们的手里,每一寸皆有金线描制,芍药旖旎,这时在微沉的暮色里,就泛起光泽。再观之淑妃行举,饶到了此时,也仍是雍容典雅的。红唇翕合,轻声细语,“故而分寸二字,请郑姐儿自个儿拿捏合宜。”模模糊糊的一个笑,是朝着郑氏,“晚啦,回去吧———”
·
英昭仪-郑文君
宫院
[那一抱绿腰在风中瑟瑟,衣裙都向后打,鬓角一缕乌丝彻底挣脱开,刮耳一般。]
[听见一排脚步渐远,指掌握紧,心头盘忖其他说辞。那一声入耳,才舒散神思,从起腰的间隙抬眼去望:淑妃华服洒金,周身围着青娥侍女,宫灯花影。这一幕该由汴京最好的画师绘在名稠传世,可惜汴京城破七年矣,那一身仪仗也就成了画框,囚住了她无欲无求的后半生。]
[嘴角动了动,终是很薄的抿了一抿才淡了下去,自答后话]他是你我的陛下,也是天下人的陛下。
[猜她意思时笑了很多次,全意后却没有半分得意,心思更沉,同夜色中盲飞青虫一起,在“哔剥”的声响中烤着。]
[淑妃不知何时走了,我走时也不知何时,只有飞虫们跳跃着冲向烛火,宫灯外罩渐显出几团黑影,是执拗者的尸体,芭蕉注视着这夜的一幕幕,沉默着凝上冰霜。]
[而后果真着手这件事,也陆陆续续往会宁殿送过几次珠簪,再没有亲自拜见过她]
-结-
“嗯,看了。但没你瞧得那么仔细,哎……”相较郑氏,淑妃便显得十分淡寡。而这样的静,则是发自骨里,平和到几近逼去了沉寂。这时足下,是不曾再有移动,浩浩汤汤的两幅仪仗,就停在渐渐萧瑟起来的晚风里,而无限好的夕阳,也趋近了黄昏。淑妃再一次打谅了面前的郑氏,再张口成声的时候,照旧是没有棱角的温和,“皇封一落,他们便是正统嫔御,名载入册,与你我一般,日里绿衣捧砚在天子案旁,夜里酣睡在天子榻上,都是一样的。”藏在一对阔袖下的玉掌,捏紧了又缓缓松开,粉白修长的葱甲,在嫩白的手心,留下月牙儿般的弧痕。面上的笑风吹不散,而里头的一缕淡漠,亦没教吹散。淑妃这时的情态,十分的认真,她就这么与郑氏对上四目,乌亮且黑白分明,再唤了她一声,“郑家妹妹啊……”停了半息,再讲:“留在汴京里的,怕是葬下的绫罗绸缎,都已经断碎成了一缕又一缕了,而我们呢?所以啊,金陵的皇城仍是皇城,陛下仍是陛下,且活着罢。”摇摇头,生得一团和气的眉目里,透出了几分凉薄,“果真如此铮铮,又作什么活着呢。今时在北边苦难的,不是你我,而本宫…也已经懒怠作态了,妄论风骨,意思不大了。”重又一遍,却并非自艾的意思,大有一点儿哂,“且活着罢!”
·
英昭仪-郑文君
宫道
[曾是清平世道一姝名花国色,艳冠京华为世公子追求,曾是太平年间一抹炽亮火云,与无疆皇朝受四方伏拜。历历风尘,硝硝烽火,烧破了郑家的甲胄朝服。满门忠烈,一片燃灰又捧出这一把轻烟瘦骨,如何如何,不敢不万分珍重。]一了百了,我比谁都盼望着,可我……不能够了。
[抬袖灌风,节节脊骨挺直,寸寸日光斑覆,字字从心。]
英昭仪的英,也是英国公的英。
[四目相视,通明她所有心思,很轻的皱了道眉]王家姐姐,江河同源,北边的风吹到金陵也是冷冰。
[指北]
山河鼎沸,世家大族避而不出,惧而不行,便是……有益黎民百姓?
[幼时族学有诗“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初时不得解,今日却觉重如泰山,压在心头,是要沥出心尖儿最鲜的那滴血才堪供养。]
风骨,是王郑儿郎的骨灰洒在荒山遍野的猎猎作响。世人看或不看,它都在山谷回荡,百年之后,自有人敬仰。
[红霞渐淡,日行西暮,不知名的钟鼓在耳畔响起,为这一场变奏合歌]姐姐,若上位举止清廉,下者焉敢不从;若官女子以身为范,民女何能不效。
[至此漏出一星来意,举袖齐额,西风中压下腰肢,独挂的一块玉佩在风中打转]我欲宴官宦女子小聚,请——王淑妃联名。
·
淑妃-王甯
“你我一介女流,何苦来呢。”淑妃的这一声叹气,委实就重了几分,“昔年的教训,你是还没疼够,偏要再撞一回,才罢休的么?更何况如今的陛下…”并没有多劝的意思,只一味摇头。这时脚下又行起来,直至烫金朱色的圆月门洞前,才又开口说道:“倘或添上本宫的名头,能叫人多看重一分,郑姐儿用去无妨。但若触及龙颜不悦,又或底下并不曾予薄面,纷争起来,本宫…是帮不了郑姐儿的。”目光落在芭蕉影子上,檐牙下点上了宫灯,在风里转着,还有青虫颤着薄翼,向跳抖的火里扑去,时不时可以听见细微的“哔剥”声响。淑妃拾阶而上,铁锈红色的华衫捧在丫鬟们的手里,每一寸皆有金线描制,芍药旖旎,这时在微沉的暮色里,就泛起光泽。再观之淑妃行举,饶到了此时,也仍是雍容典雅的。红唇翕合,轻声细语,“故而分寸二字,请郑姐儿自个儿拿捏合宜。”模模糊糊的一个笑,是朝着郑氏,“晚啦,回去吧———”
·
英昭仪-郑文君
宫院
[那一抱绿腰在风中瑟瑟,衣裙都向后打,鬓角一缕乌丝彻底挣脱开,刮耳一般。]
[听见一排脚步渐远,指掌握紧,心头盘忖其他说辞。那一声入耳,才舒散神思,从起腰的间隙抬眼去望:淑妃华服洒金,周身围着青娥侍女,宫灯花影。这一幕该由汴京最好的画师绘在名稠传世,可惜汴京城破七年矣,那一身仪仗也就成了画框,囚住了她无欲无求的后半生。]
[嘴角动了动,终是很薄的抿了一抿才淡了下去,自答后话]他是你我的陛下,也是天下人的陛下。
[猜她意思时笑了很多次,全意后却没有半分得意,心思更沉,同夜色中盲飞青虫一起,在“哔剥”的声响中烤着。]
[淑妃不知何时走了,我走时也不知何时,只有飞虫们跳跃着冲向烛火,宫灯外罩渐显出几团黑影,是执拗者的尸体,芭蕉注视着这夜的一幕幕,沉默着凝上冰霜。]
[而后果真着手这件事,也陆陆续续往会宁殿送过几次珠簪,再没有亲自拜见过她]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