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大汇方吧 关注:4贴子:178
  • 2回复贴,共1

和领导沟通工作,切记这4点常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遇到过于强势的上级,很多下属会陷入两种极端:故意唱反调,或者盲目服从。那么,如何与强势的上司保持良好互动?
这节课,通过4个历史故事和你分享,与强势上级保持良好沟通的4种办法。
1
遇到分歧:
迂回作战、不拼蛮力
二战时期,德军进攻苏联本土,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与上级斯大林元帅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依据敌军凶猛进攻的态势,朱可夫认为,“有取有舍、积蓄力量、适时反击”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这与斯大林“寸土必争”的想法,恰好相反。
从军事上讲,朱可夫的判断是对的,但斯大林有政治上的考虑,无论如何不肯放弃。在会议上,朱可夫和斯大林争得面红耳赤,直言上司判断错误,自己要坚持真理。
一向强势的斯大林认为,朱可夫不听指挥,是故意挑战领导权威。结果,朱可夫被当场解除职务,并发配到基层作战。
朱可夫离开后,总参谋长职位由能力、名气都稍逊一筹的华西列夫斯基走马继任。这位新参谋长知道,斯大林非常强势,所以从不和他在会议上起争执,而是私下找机会与斯大林闲聊,比如在喝茶放松时,谈论军事策略。

斯大林
过了一段时间,在布置工作时,大家总会赞叹斯大林的英明决策,但没人知道,这些思路的关键部分,其实都是华西列夫斯基的贡献。战后,华西列夫斯基深受斯大林赏识,位列元帅。
在现代职场中,遇到强势的上级,很多人会像朱可夫那样坚持所谓真理,他们不明白:
上级有更宏观的视角,要为整体利益负责。局部失败,也许能获得全局上的成功。
朱可夫的案例告诉我们:
强势的上级,需要的是一种看起来“弱势”、实际上却能推动工作前进的沟通方式。而有能力的下属,懂得迂回作战,从来不与上级拼蛮力。
2
遇到委屈:
既往不咎、不必赌气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人,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白起擒杀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围攻了赵国都城邯郸。
围攻邯郸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赵国,根据之后的形势分析,白起当时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秦国相国范睢,由于嫉妒白起的军功,担心白起在战胜后,声望会超过自己。于是在赵国的游说和贿赂下,范睢以“秦兵太过疲惫、长久围攻恐怕生变”为由,建议秦昭襄王同意赵国割地求和。
秦王采纳了范睢的意见,并让白起班师回朝。白起虽然照做,但心里始终有委屈,带着怨气。

战时
一年后,秦王再次攻打赵国,任命白起为主帅。可是,白起以生病为由拒绝了。
这时候,范雎进了谗言,说白起“目无君上,意图谋反”。秦王知道后大怒,不仅把白起贬出都城,还派使者拿宝剑追上去,让白起自裁,白起最后只能伏剑自刎。
关于白起之死,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白起以生病做托词,因为委屈和怨气,放弃了做出新成绩的机会,是这个悲剧的导火索。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点启发:
下级可以表达委屈,但一定不能让上级感到反感、或者受到威胁。千万记住:
委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想把工作做好,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成绩,体现自身价值。
3
做出成绩:
居功不傲、不埋祸根
乐羊是战国时代的一名“空降兵型”职业经理人,他受聘于魏文侯,领兵征伐中山国,结果大获全胜。
回到魏国后,魏王率领朝臣,为他大摆宴席,但丝毫没提奖赏的事。等到大臣们都走了,魏文侯让人搬出两个大箱子给乐羊,乐羊回家后打开一看,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箱子里全是朝廷重臣弹劾他的奏章,有人说他在外收受贿赂,有人说他要自立为王。
第二天一早,乐羊到宫中谢罪,请求魏文侯的原谅。魏文侯笑着说:
你以为你在前线的功劳,都是你自己的吗?没有你,我打不下中山国,但没有我,谁能这么信任你、重用你呢?
魏文侯的话值得管理者深思,因为许多的一线管理者,只看到自己是业绩的直接创造者,却没有意识到,你的成绩背后,是上级的正确授权和资源支持,而这些也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

乐羊请罪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案例。
陈总,是一家企业的老板,面对销量连续下滑的情况,他把自己的大学同学王明,从其他企业挖过来,担任公司副总裁,主抓销售团队。一年之内,公司销售量大幅增长。
在年底的庆功宴上,一帮不知深浅的业务员举着酒瓶,齐声高呼“王总万岁”。这一幕,把老板陈总看得目瞪口呆、浮想联翩。不久,王总就被调离了副总裁职务,像是被“打入冷宫”。
表面上看,王总很无辜,毕竟不是他让下属这么喊的。但实际上,王总早就表现出自己“居功自傲”的一面,比如:
拿下业绩前,他和老板说话时,会很规矩地坐在椅子上;
拿下业绩后,即使在开会,他也会倚着凳子翘二郞腿;
而被调离副总裁职位后,他两腿摆放的位置又恢复了正常。
所以面对强势的上级,当你做出一定成绩时,一定要居功不傲,避免让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为未来埋下祸根。
4
遇到猜忌:
巧妙化解、增强信任
战国末期,在灭了韩、赵、魏、燕等国之后,秦军挥师攻楚。秦王请老将军王翦出山。王翦率领50万大军出征。
有趣的是,王翦在远征途中,没有天天想打仗的事,而是接二连三地写信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子。
下属都劝王翦不要计较这些,免得让朝臣笑话。
王翦却说:
别人怎么说不要紧,只要大王高兴就行。
我带着整个国家的兵力出来,大王最害怕的,其实是我们这些出征的人内外勾结、另立山头。我这样做,无非是表明我的忠心,表明我丝毫没有反叛的意思,让大王放心。

王翦将兵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一点:
与强势上司相处,为了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下级要懂得“示弱”。
像王翦这种“表面索取、实则表忠心”的方式,巧妙化解了上司的猜忌,达到了“强弱配合”、赢得上司信任的目的。
我们完整回顾一下,应对强势上级的4个方法:
1、遇到分歧:迂回作战、不拼蛮力;
2、遇到委屈:既往不咎、不必赌气;
3、做出成绩:居功不傲,不埋祸根;
4、遇到猜忌:巧妙化解,增强信任。


1楼2019-07-03 14:00回复
    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首先你举的例子就是错误的。
    朱可夫之所以和斯大林不好,是因为朱可夫让军队脱离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掌控。他和斯大林之间是尖锐的权力斗争,这种情况之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他们的关系就不可能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你死我活。事实也是如此,只有当斯大林死了,朱可夫才会回来给他守一下灵。
    第二,白起那件事情。当时真正的情况是秦国已经无法胜利了,必须死一个高级官员才能给出一个交代。所以摆在白起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处死,要么出征,然后死在战场上。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战略家,任何人都不会空耗国力的。所以被处死,这是白起唯一的选择。
    第三,你以古代君主制来比喻现在的上下级关系就是不对的。因为功劳是一个人晋升的资本。就以朱可夫为例,朱可夫如果不是一个居功自傲的人,没有正面硬刚斯大林的勇气,他怎么可能带领红军成功脱离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掌控,怎么可能成为苏联军魂?
    第四你要清楚,现在不是古代了。王翦的处理方式其实是让渡了自己的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从而换得自己的平安的。但是现在没有人为了讨老板的欢心,放弃自己的晋升机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12 17:37
    回复
      所以你的观点是脱离现实的。
      首先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他们的角色就是不一样的,朱可夫相当于一个公司中担任项目经理的大股东,而华西列夫斯基相当于朱可夫这个项目经理的助理。所以同样面对斯大林这个董事长,你不能要求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保持同样的态度。特别是朱可夫当参谋长的时候,当时被围困基辅的西南方面军,那是朱可夫一手拉起来的一支队伍,是为了当总参谋长才交给及尔波诺斯的。被斯大林整的全军覆没了,朱可夫没有把他杀了,已经很给面子了。于情于理,都不能再要求朱可夫做的更好了。
      其次,白起和秦王的主要矛盾在于对国家未来发展路线的不同看法。这个问题很大,你不能要求任何人做出任何让步。
      第3点,如果没有成绩的话,在公司里是混不到和老板之间有矛盾的,所以这一点不重要。
      至于第4点,你所提出的这套方案根本就没有可行度。因为每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都是有特殊性的。真正出现矛盾的时候,你要切实的去感受对方的心中想法,而不是借鉴别人的方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12 18: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