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回复贴,共1

近日墨迹连续发布干旱预警,昨日大雨倾盆,这并不矛盾,甚至有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墨迹连续发布干旱预警,昨日大雨倾盆,这并不矛盾,甚至有些必然的感觉,算是习惯吧,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习惯,不管是无奈的还是讥讽的…习惯了。看看湿度计,七十以上了,那堆玩意应该是喜悦的茁壮的吧。
关于存茶变现…
莫名其妙的感觉,是个挺大的问题。
先说渠道信息,像我这种离集散地远的,太难操作(嗯,此后十年可能会强大透明些)。
再说货量,茶友间饼呀提呀估计还行,但,怎末说呢,太麻烦,入口的东西变性太大怕是买的卖的都不顺畅。走渠道的话,件起,还容易些。
再个这玩意赌性太大,有厂家控质控量出厂直接参与炒作的还好点,就炒呗。要说是通过时间通过质量市场的发觉的潜力股…这玩意太难了,瞅瞅每年的总产量,明星茶的比例,说百里挑一都算是夸张了。还是那句话,玩中期的有几个是起始就重手的,不由的又想起那句话“喝懂了就自燃知道它的好了”(原话又忘了 )。关键是懂与不懂的人的比例是多么大的差呀!就是说这堆明星茶有多少是在茶客手里喝的有多少是在市场上堆着嘞!当然过手百万千万找茶的豪也不少,毕竟咱人口基数大,养活茶商那是绰绰有余滴(又是渠道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很支持“单品”重撸,早定口条早安心(多喝少买之后可能会琢磨着…卧槽,不就这么几个香型几个感觉吗。莫名的又想起各开汤帖回复里经常见到的那句“看过即喝过”嗯,没错,喝过,似曾相识,那就是相识呗,那就,过呗(看啥都撸,喝的少肚里没货!可能吧)。无非一个浓淡先后,你玩手法呀,高低冲投多少坐杯时间入口温度…玩呗,即消遣了时间又去了库存,即便玩不出个一二三,咱不是还有意念嘛)。有时特别支持玩茶。同样的几堆原料,不同的配比不同的包装不同的价格,厂家玩的不亦乐乎,咱到最后也是提入,无非就是这提里的包装不同罢了(有不同的即时口感)它玩你也玩呗。有些东西是解决不了的,例如内质,可问题是,你凭什么要解决哩,用鸡蛋解决螃蟹的问题…太强求了吧(嗯…鸡蛋确实能炒出螃蟹味)。寻找鸡蛋最理想的做法
诶!跑题了,关于我这脑子不靠谱这事,我自己特别清楚。
赞成老北说的,看初心【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8 10:49回复
    鸡蛋最理想的做法就是生吃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7-08 11:00
    收起回复
      各有各的乐趣吧,就是天天让你抱着帖子里的这个美女,怕也是有你腿抖的时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9 16:27
      回复
        茶若能言,饮者自惭
        何必难为自己
        做茶,相对来说,熟茶更难。
        当然说的是以生茶标准来说。
        因为它不管是多少种料,最终都是融合(细胞壁的破坏内质的降解生成运化,析出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东西是很难表现出来,即便不同堆不同料发酵后再拼配,所出层次也不会很清晰()。
        厂家做熟茶也是很努力的(某个时期某些“称谓”的生产者确实不敢说什么,事物大多会经历过一个迷茫期,就是因为有半吊子感觉一个熟茶,咋做口感不都是那么回事吗,随便吧,有朋友说生茶随意熟茶喝大厂,不是没有道理滴),哎!这玩意咋说,工艺局限吧,还是那么句话,用鸡蛋解决螃蟹的问题…是挺难的。
        至于卫生…离地呀箩筐呀…在进步吧。
        相对说
        生茶后发酵,到品饮期…鬼,知道它经历过什么(自存…可能会好点吧。当然铁胃可忽略)。
        熟茶渥堆发酵,厂家,知道它经历过什么(新茶阶段)。
        当然这里所说的厂家是买的起检验设备,雇的起检验员的,厂家
        鸡蛋就是鸡蛋,螃蟹就是螃蟹
        话说,渥堆过程堆内含氧量是多少嘞?
        卫生…嗯,卫生【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11 07:26
        回复
          新茶阶段
          几年后喝的:好喝
          现喝的:好喝
          他喝着:好喝
          你喝着:好喝
          我喝着:好喝

          好喝,一样吗?
          不由的想起了那句话“新茶不好喝的再存也好喝不了”
          人家说的这个好喝和你定位的好喝是一回事吗?
          这玩意还有个手法的事,轻了重了多了少了…
          茶那么多,何必纠结一枝花
          不适口,过。
          你感觉,苦了涩了,可能正是别人认为的好茶【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21 13:57
          回复
            无爱,挺好,个人的事。最起码体验过了,最起码有自己的方向,在高明的厨师也满足不了所有人。
            中期茶不是自存的,很难说哪里仓,谁知道倒过几次手了,这玩意不就玩在一个随机性嘛,都标准了,也就没得玩了。浓酽也好同价无敌也好,不是心头好,就是学费。茶嘛,人嘛,各有各的好,存在就有道理,还是那句话,你感觉的重苦重涩,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个有存放基础的好茶,标准不同嘛,有人喜欢现喝新茶,口又轻,当然就喜欢玩香甜口,随口来上一句“好茶”,有人喜欢存够饮,体验“岁月的味道”新茶苦涩厚重,随口一句“好茶”都没错,人家说的是自己的好茶
            就怕心无定向不解己口滴,别人一句好茶,就撸啊撸,回来一肚子不甘牢骚,方向不同怨不得别人。
            未来的不可知是我们前进的原动力——兽血沸腾
            别犹豫,撸就得了【图片】【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22 11:52
            回复
              这个…咋说呢可能跟肚容量茶器容量有关吧。
              说说个人吧,茶,对个人来说,两种方式,一个是喝,再个是品。
              喝呢就随意了,冲也好泡也好,就是咕咚咕咚的牛饮 (试茶也可以咕咚咕咚滴,个人方式)
              这个品呢,其实容器大小倒是无所谓,只要有个个人的标准比例就好(所有茶一个比例,好出优劣)
              一口,就一口,每一道就一口,杯中余汤汇入闲杯(公道杯或大杯),且道与道的间隔时间要充足,给每道茶汤作用口腔的变化充分时间(很多时候喝茶太级,第一口的反应还没来的及,第二口已经压上来了,这样…怎么说呢,算是浪费吧,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个茶,那句话咋说来着“茶若能言,饮者自惭”),如是三道也罢六道也罢…量不会大,还可得其真味,最后闲杯里的余汤,随意了,讲真,这个余汤一半会很柔和,大口牛饮,相当顺喉(茶温,有些朋友习惯喝烫茶,趁烫喝,这玩意咋说呀,太心急了吧,一道一道,滋溜滋溜…一会就饱了,烫,记住,口腔对温度的感知是在味觉之前的,这个烫,会掩盖压制消减口腔对味觉的感知,就像盐对于食物…)。
              肚子是自己的,这玩意旁人是没法说的【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24 19:50
              回复
                这玩意没法说,转化没有标准,随机性太大。尤其储存湿度低的,涩更难化掉,若果说多酚是抗氧化剂,单靠氧化那得猴年马月,其转化就更需要内源外源霉这些个微生物参与,所以,湿度很重要(有时看一些朋友盲目放干燥剂的时候也是想说几句,看了套内实际湿度了吗 )你看这个叶底,没骗色的话,够干的(12年呀),其实一个捂黄工艺就可以快速做到这一点,但捂黄时内质的咖啡因含量又会莫名其妙的上升(确实莫名其妙)涩会更难化掉。感觉就是欠湿度了(比我这里好很多,我这里自然村出来,叶底还是绿的,那个鲜爽呀,克赛“时间停止” )【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26 11:36
                回复
                  回甘,为什么回甘?
                  生津,为什么生津?
                  似乎程度高低成了评判最基本的标准,茶嘛,还想怎样
                  津如泉涌,回甘持久…
                  为什么要生津回甘呢为什么身体会生津回甘呢?如果说是茶质刺激…那身体做出这样的反应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排斥?溶解?提醒?…稀释?哦,保护牙齿?润泽喉咙?…为什么呢?满嘴的哈喇水,嗯,犹如泉涌…吹个泡泡玩(莫名的想起围着围嘴卟…卟…吹口水泡泡的小宝宝)
                  记得小时候放学到家端起大碗咕咚咕咚灌花茶,香,解渴,喝饱了一身大汗,门洞风一吹,那个舒爽,仔细回想下…只有茶香茶味,没感觉啥回甘呀啥啥的呀,反正就是舒爽痛快,嗯,愉悦,这个词好,愉悦。
                  其实也没别的什么意思,生津就生呗回甘就回呗,管他。但,又想到严谨刘的那句话,回甘生津是普洱最基本的,好茶是其上的(原话忘了)
                  现在看来…又有了新的想法,总感觉现在大概两个方向,一则传统(姑且这么说吧)原生态重苦涩香内敛。再个时尚(姑且这麽说吧)工艺进步香扬轻苦涩。前者生津回甘优于后者(涩大压津,工艺完蛋),后者适口优于前者。当然还有第三者,两者兼顾。
                  也就是现在看来,时尚款优于生态款(都生回,凭啥要体会苦涩呢),那就是问题又转回来了,转回了儿时灌花茶的时期(有些偏激)可是要说香吧,云南种是樟香素为主得,香…好吧,工艺厉害(树种有些偏颇)莫名得想起前两天有茶油说起的七赏茶样…若干山头样盲喝一个味(其实我想说“可不能乱说,起码还有个浓淡区别”)这个…就不能多想了…要说吧,同样的面粉,放上糖就是糖包,放上盐就是花卷…嗯,释然了
                  似乎,回甘生津程度又不是那么重要了。(⊙o⊙)哇,想想,那些津如泉涌,把自己涌的腿打颤的…生津回甘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回甘生津?身体为什么…?真的那么重要么?好还是不好呢?

                  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老师,我要吃糖葫芦…

                  阳光从清晨窗外洒进来
                  我从down到谷低的梦中醒过来
                  冰箱只剩一颗芹菜没早餐
                  我不太习惯没有你在
                  爱能不能一半一半
                  所以我学著释怀
                  当我开著冰箱看著芹菜发呆
                  心情还是有一点无奈
                  oh 算了吧忘了吧丢开吧微笑吧爱应该像芹菜
                  虽然苦苦的涩涩的甜甜的酸酸的滋味却不算坏
                  咬一口回忆把你存心低失去了感情还有感激
                  oh 算了吧忘了吧丢开吧微笑吧爱应该像芹菜
                  就算苦苦的涩涩的甜甜的酸酸的爱要健康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28 11:19
                  回复
                    这根盘条,盘的还算油润吧。
                    躲避峡…
                    谢谢盘条,再远也得掰下来。
                    嗯,领导夸咱,扭的很有节奏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08 17:20
                    回复
                      吧友,咨询下,晨云万里19年写的贴子,推荐的熟茶前三名是0085和什么呀?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1-05-15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