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本来是小姐和年轻寡妇的乐园,男主子不能入住。由于贾宝玉这个后花园男主子的存在,加上下人日益放肆,大观园的后门管理是不是过于宽松呢?
三、后门有戏?
1、后门的管理
封建贵族的府邸要落实好安全防卫工作,前门与众多内门(包括内帏的角门,后花园的前门等)往往不会出事,关键的门是二门与后门,荣国府也一样。从实践出发,后门比二门更容易出问题。
二门是内门,两边都是府邸空间,白天也有人守着。男主子自由地穿行于二门,白天可能出二门会客,比如贾政会经常去外书房见清客相公,中午如果回自己院落吃饭,必须要穿过二门进内帏。婆子媳妇住家在外,上下班有机会穿过二门。太太们出访,女宾客来访,一般都通过二门。所以二门实际上看守会比较严,某种程度上比前门更严,以免不能进出的人员有意或无意地穿过二门。二门内外也经常会有本府仆人在附近走过,形成事实上的监督。
荣国府二门有一个特例,就是贾赦所住独立院落里可能有自己的二门,按理说也应该有。六十九回写到:“如这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愦,贪多嚼不烂,没的留下这些人作什么,因此除了几个知礼有耻的,余者或有与二门上小幺儿们嘲戏的。”这个二门管理似乎偏松,不知道荣国府的二门是否也有此种现象?即使有也不可能很过分。
另二十八回提到一个东边二门,意思不清楚,东边二门也只被提到过这么一次,本文不细说。
后门不一样,男主子按理不应该从后门出入,女主子迈过后门的机会也极少,甚至连后门附近都不去。后门主要为了下人的方便而设置,比如下人回家、外出购物等等。后门外是府外空间,过路的人士与后门的事情毫无关系。因此后门管理容易形成比较松弛的局面。
在一些明清传奇、小说里,有士人才子经过贵族后花园后围墙,听到花园内女子的嬉笑打闹,于是神思向往浮想联翩,甚至有偷入后门翻越后墙,以致男女相会的情节。翻越后墙男女相会是很假,隔墙联想则未必,也有一些事实做基础,后门毕竟没有挺胸凸腹的仆人在守卫着,有时候管理比较松弛。
2、大观园后门的管理
大观园的后门管理有个特例,那就是有个居住在其中的未婚本府主子居然可以相当自由地反复穿越后门,而府邸的管理者都未必知道!
此人是脂粉队伍中的男孩子——万中无一的贾宝玉。从医学生理角度看,他无疑是男性,而且年纪不小的他已经会梦遗,直白地说他会设精了!他有让女性怀孕的能力了!从管理角度看,他又有一些贵族千金小姐的权力。直到80回结束,他一直生活在姐姐妹妹当中,相当一部分时间他生活在贵族府邸的后花园——大观园里。这当然很危险,王夫人和王熙凤管理似乎有疏漏,袭人的提醒也没有让王夫人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或许这是红楼梦一些主要人物年龄模糊甚至有矛盾的原因之一:曹雪芹从故事设计出发,需要贾宝玉先生与林黛玉、薛宝钗两位小姐陷入似有似无的三角恋,直到和薛宝钗结婚做她的丈夫,同时又要这位年少公子长期和诸位姐妹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于是年龄模糊一些,好两面兼顾。于是贾、林、薛三个人的年龄差别比较混乱,连带导致迎探惜等人也不能明确年龄。
于是这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少年贾宝玉先生住在大观园里,想走后门就走,贾府人士没几个知道。宝玉祭金钏看晴雯,就是走后门。如果守门人不事后向上报告,王夫人王熙凤李纨都不知道,估计确实没有事后的报告。第51回贾宝玉更请外面的男性——一位大夫进入大观园,而且不想别人知道,晴雯觉得至少要告诉李纨才行,贾宝玉才告诉李纨,不然连李纨都不知。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行为。
3、贾惜春与后门
首先笔者不接受程高本家道初复兰桂齐芳的写法,贾府应是被彻底查抄,从此没落。
惜春何时以及以何方式出家?
第一种可能,如果贾府被彻底抄家时惜春还没出家,抄家后惜春几无出家可能,很难对应惜春的判词。
第二种可能,若被抄家之前惜春已在拢翠庵“出家”(拢翠庵不是正式的尼姑庵),当贾府被抄时,惜春仍在拢翠庵,她必定无法逃避牢狱之灾,入狱之后再难有机会进尼姑庵,同样很难对应惜春的判词。
第三种可能,惜春先在拢翠庵“出家”,贾府被抄前已经长辈同意移到府外某尼姑庵,躲过了抄家下狱,这种写法好像比较累赘,因为先“出家”后移居,两次出格行为都会被长辈力阻,同辈力劝,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即使第一个行为阻挡不住,第二个行为估计怎么着也得拦下来,可能性明显小于下面那种情况的可能性。
第四种可能,也是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惜春在抄家之前已经在府外的某个尼姑庵出家或者落脚暂居。
然而她如何离开荣国府出家?
一是经荣国府长辈同意公开离开荣国府。惜春虽然长居大观园,说到底是宁国府小姐,贾母王夫人等如果苦劝不成,必然令她回宁国府,得到贾珍尤氏同意再从宁国府出去。荣国府不愿担放宁国府小姐离府出家的责任。大家可以参考王熙凤处理入画的例子。但是惜春已经杜绝宁国府,以她执拗的性格极不愿意回去。不回宁国府的话,王夫人等又不愿意让她从荣国府出去,即使贾珍尤氏已经不阻拦惜春出家。于是似乎有个结。
当然如果曹雪芹就是要写惜春先回宁国府再出家也不是不可能,或许他还为此在惜春离府之前(还是在80回之后)有所铺垫,以使得此行为显得很合理,说不定顺便还展开一些精彩的相关情节呢。但是现在谁都无法看到曹的80回后,以现有的材料看,笔者只能说惜春很难先回宁国府再出家。但是也很难从荣国府公开离府。
二是从荣国府偷越出府,具体来讲是从大观园偷越出府。“偷越出府”更显惜春的性格,这次偷越等于是惜春杜绝荣国府,从而杜绝了整个贾氏家族。
佛教是要求正式出家的教徒抛家弃子的。比如说张三有父母双亲,也有妻子儿女,某天他出家有了法号,见了父母妻子儿女,一律叫施主,同时要求他们叫他法号,以前的血缘姻亲关系都抛弃掉了。考虑到那天惜春杜绝宁国府的情形和判词曲子,惜春应是真心向佛,再加执拗的性格,她执意大胆抛家而去不会让人奇怪,尤其在贾家颓败之势日渐明显之时。所以笔者认为偷越出府(荣国府)比公开离府可能性大得多。
偷越当然是从后门比从前门机会大得多。有个情节能和偷越对得上。
第七十四回惜春说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他。”同样在第七十四回,潘又安给司棋的信里也提到一个给他们传递信息的张妈,估计是同一个人。惜春好像不理世事,但是有些事情她还是有意无意了解到的。本身的饮食起居,内部的人际关系,贾府的经济情况她可能主动了解,也可能被动了解。她之所以杜绝宁国府,必先了解到宁国府的一些是是非非并且有所判断。贾府下人很多,王夫人不认识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贾宝玉不知道本院的小红,贾惜春不可能常到后门和守门人打交道,但还是知道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后门张妈。
后门管理既然如此松弛,加上惜春知道点门路,从后门偷越是有可能的。七十四回关于张妈的那段话,或者是个伏笔。至于惜春具体如何从后门偷越出府,由于除了上面那段话语外,再无线索能和笔者设想的惜春偷越出府连得上,起码笔者没发现,所以很难推断。如果不得不推断,笔者认为可以有收买,欺骗,钻空子,混合四种方式。所谓混合就是混合了前面三种方式,比如收买+欺骗,收买+钻空子。如果一定要写具体的内容,由于没有线索,笔者只能天马行空地联想,还是作罢。
(顺便说一句,笔者设想惜春离府与荣国府某重大事件有关。)
4、贾宝玉与后门
按脂砚斋的批语以及80回本的文字,贾宝玉似乎两次出家。笔者不愿多**墨,只简单来说,两次出家不太可能都在贾府抄家前或者都在抄家后,如果被抄家之前宝玉出家一次又回来,王夫人等必然把贾宝玉看得死死的,他很难在贾府被抄前再次出家。如果第一次出家是在被抄家下狱并出狱之后,同样也很难让他第二次出家。
很大可能第一次是在被抄家之前,第二次是在被抄家之后。这样两次出家其环境大不相同,动机也有所不同,不至于重复。
第二次抄家如果在抄家之后,不存在着离府的问题。
贾宝玉有偷出后门的例子,另有一个偷请大夫从后门进来的情节,而且王夫人王熙凤等未必知道。前面说过了,这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他住的大观园本来应该是女性乐园,按理只限于未出阁的小姐和年轻的寡妇居住,但他却是个公子。尽管这样,贾宝玉第一次出家从前门出去的机会比后门大。笔者认为贾宝玉第一次出家是因为林黛玉的死给他的刺激。笔者写过一片博文/帖子——《牡丹亭》与林黛玉之死,认为林黛玉是死在二宝结婚的当晚,所以顺利成章地认为贾宝玉第一次出家时已经与薛宝钗以夫妻身份住在荣国府内帏,已完全没有资格居住在大观园,虽然大观园内主子级别的人士只剩李纨和妙玉。既然如此,从前门出去的理由很多,比如拜访北静王,应大舅子之约出外散心。当然他可以去游大观园,但是走到大观园后门出去却难以找到理由出去,何况笔者认为在此之前惜春已偷越出府出家,后门防备比过去严格不少。
至于笔者如何断定惜春出家比宝玉出家早,笔者在另一篇博文/帖子再说吧。
5、贾芸与后门
37回有个情节,贾芸从后门送信送花,直达怡红公子手中,省却了潜在的麻烦:刚到了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见了宝玉,便迎上去,口内说道:“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只等着,叫我送来的。”…………宝玉看了,笑道:“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婆子道:“还有两盆花儿。"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
如贾芸果由前门进来,通过几重们到了二门,信和花盆还没送到,可能不少人先知道了。贾芸能进二门,但是不能乱走,尤其不能走到大观园门前,最好通过二门的守门人,按我的理解是二门门后的婆子送到大观园前门,再由大观园的守门人(应该也是婆子)送到怡红院,再由怡红院的丫鬟婆子送进去。怡红院的婆子还不能进怡红院的某些主要房间,还得通过能进去的丫鬟送进去。线路长距离远,环节也多些,被刁难被耽搁的机会相应也多了。
贾芸走后门让人感觉是很合理的事情,一方面是此人精明心细(可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87版红楼梦对贾芸的人设有误》),知道后门走好了比前门方便;另一方面后门对于贾芸来说估计是熟门熟路。之前他带领众花匠植树,可以确定是走后门,因为花匠们不太可能拿着树苗工具从前门通过二门进内帏,穿过内帏再进大观园。
按脂砚斋的批语,贾芸在80回后有仗义探庵的情节。如果此庵是拢翠庵,那么贾芸当从后门进。
原因有二:一是从后门进明显比从前门进路线短了很多,此时进去不适合长时间停留,守门的卫士肯定要求他快进快出。二是植树之时,以贾芸的为人,几乎确定他必然从植树之山上经常眺望,对园中之路有所了解,后来有可能多次获得大观园的工程项目(可参见笔者的另两篇文章《87版红楼梦对贾芸的人设有误》和《假如我是红楼梦作者,小红贾芸和方椿的故事是这样的》),对大观园路径的了解比对荣国府内帏要多得多。三是荣国府前门至内帏可能有士兵驻扎,导致看守比较严。大观园里稻香村拢翠庵两处地方有女性居住,士兵不方便进去驻扎,只是在后门班房一类房子里可以住人,守卫比前门松懈。
其实在探拢翠庵之前,贾芸可能为了借钱救巧姐已经访问过稻香村,如属实也当从后门进,理由与上相同。
笔者联想一下,或者曹雪芹趁此机会,对被官兵大肆查抄过的大观园的颓败景象进行一番描绘。贾芸是个善于观察周边环境的人,通过他的眼进行描述很合理(可参见贾芸进怡红院那一节)。推测因为工作关系他对植被假山了解比较多,对这方面的观察会更深入细致。贾芸再进狱神庙探望贾宝玉时,对贾宝玉提及探视稻香村和拢翠庵时,会告诉他顺路看到的大观园。那会是个怎样的景象?
笔者甚至大胆想象一下:由于借钱一事比较顺利,从拢翠庵出来后,贾芸会在拢翠庵所在的山上四处遥望吧?
6、方椿与后门
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贾家被抄后,或许就是园内的人想出去,园外的人想进来。
如果李纨妙玉等人在被抄后仍暂居原地,她们必须不时派人出来一下,一是柴米油盐得自己买,朝廷不会供应;二是打听消息,这个也很重要,两处的人内心多是惴惴不安,不知朝廷最终把她们怎么样。很明显,她们只能走后门出去。
笔者写过一篇博文/帖子——《仗义探庵:妙玉、贾芸和方椿》,建议大家阅读后再往下看。笔者认为,贾家被抄后,如果方椿还未和拢翠庵的某个小尼姑或者妙玉身边的小丫鬟结婚的话,他必然设法和他的意中人联系,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次贾芸在大观园植树为期不短,方椿多次从后门进去植树,对园中部分道路很熟悉。如果贾芸在小红的帮助下多次得到大观园的工程,方椿进出的机会更多,对园中情况更了解。但是方椿在贾家被抄后从哪个门进大观园的机会都不大。那里是女性住地,要进去估计得花大笔钱收买卫兵,如果在后门外能和拢翠庵的人接上头,就没必要进去了。
虽然笔者认为方椿在抄家后进大观园的机会不大,但是在后门与卫兵打过交道的话是说得通的。当贾芸决定向李纨妙玉借钱时,方椿会在收买后门卫兵方面帮上忙。
7、其他人与后门
贾瑞与后门
第十二回
好容易盼到早晨,只见一个老婆子先将东门开了,进去叫西门。贾瑞瞅他背着脸,一溜烟抱着肩跑了出来,幸而天气尚早,人都未起,从后门一径跑回家去。
贾蔷又道:“如今要放你,我就担着不是。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已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
这是大观园未建时的荣国府,此后门是荣国府后门。此时荣国府的管理已经有些不太正常。早上婆子开了东门后,居然无人守看,让贾瑞这个大男人出去也无人知道,那么有大男人进来也是无人阻挡了?当然极可能凤姐贾蓉贾蔷等预先吩咐过了,但是王熙凤等吩咐过就能这样,而且贾政王夫人等不知道,王熙凤等不是可以做很多违反礼教、府规的事,同时长辈都不知道了?
后面那段文字性质类似,不再分析。
至于贾瑞是怎么进来的?大家可以看看,笔者认为也能看出荣国府的管理问题,虽然与本文所关注的后门不一定有关。
王熙凤与后门
第六十八回
尤二姐道:“任凭姐姐裁处。”那些跟车的小厮们皆是预先说明的,如今不去大门,只奔后门而来。下了车,赶散众人。凤姐便带尤氏进了大观园的后门,来到李纨处相见了。
由后门进,住在园中,不住内帏,知道的人包括主子下人都比较少,比较好瞒过住在内帏的老太太等人。如果走二门进内帏,恐怕连贾政贾环等男主子都很快知道了。走后门住后园的好处,直白而简单,同时能看出,后花园和内帏还是有很大不同。
潘又安与后门
第七十二回
忽被鸳鸯惊散,那小厮早穿花度柳,从角门出去了。
此小厮是指潘又安,他当然是从后角门出去了,估计进来也是经由后角门。通过二门进内帏再进大观园是不可想象的。被买放的守门人是张妈吧,就是潘又安给司棋信中提到的那个张妈,与惜春提到的张妈很大可能是同一个人。
柳嫂与后门
第六十回
刚到了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幺儿笑道:“你老人家那里去了?里头三次两趟叫人传呢,我们三四个人都找你老去了,还没来。你老人家却从那里来了?这条路又不是家去的路,我倒疑心起来。”那柳家的笑骂道:“好猴儿崽子,……"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一回
那柳家的笑道:“好猴儿崽子,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有什么疑的!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毛撸下来!还不开门让我进去呢。”这小厮且不开门,且拉着笑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柳氏啐道:“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象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象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象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叫我也没好话说,抢白了他一顿。可是你舅母姨娘两三个亲戚都管着,怎不和他们要的,倒和我来要。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小厮笑道:“哎哟哟,没有罢了,说上这些闲话!我看你老以后就用不着我了?就便是姐姐有了好地方,将来更呼唤着的日子多,只要我们多答应他些就有了。”柳氏听了,笑道:“你这个小猴精,又捣鬼吊白的,你姐姐有什么好地方了?"那小厮笑道:“别哄我了,早已知道了。单是你们有内牵,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牵不成?我虽在这里听哈,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什么事瞒了我们!”
柳嫂从亲戚家回来,此处角门又由小厮守卫,大观园的前角门不可能是小厮守着,因此确定是大观园的后角门。
这个梳杩子盖头的小厮与柳嫂有一番颇长的对话,作者应有用意,在80回内看不到对应的内容,估计是为80回某情节做铺垫。可惜线索太少,难以推测是什么情节。
笔者没有统计过,不确定后40回里后门一词出现的次数是否比前40回多,但是基本可以确定,越到后面,后门越有不安定的事情发生。这是与贾府的日渐衰败相关的。
笔者再次声明不是古建筑专家,关于中国古建筑之门的认识并不多,敬请读者斧正。
关于红楼之门的拙文到此打住,谢谢各位阅读!
三、后门有戏?
1、后门的管理
封建贵族的府邸要落实好安全防卫工作,前门与众多内门(包括内帏的角门,后花园的前门等)往往不会出事,关键的门是二门与后门,荣国府也一样。从实践出发,后门比二门更容易出问题。
二门是内门,两边都是府邸空间,白天也有人守着。男主子自由地穿行于二门,白天可能出二门会客,比如贾政会经常去外书房见清客相公,中午如果回自己院落吃饭,必须要穿过二门进内帏。婆子媳妇住家在外,上下班有机会穿过二门。太太们出访,女宾客来访,一般都通过二门。所以二门实际上看守会比较严,某种程度上比前门更严,以免不能进出的人员有意或无意地穿过二门。二门内外也经常会有本府仆人在附近走过,形成事实上的监督。
荣国府二门有一个特例,就是贾赦所住独立院落里可能有自己的二门,按理说也应该有。六十九回写到:“如这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愦,贪多嚼不烂,没的留下这些人作什么,因此除了几个知礼有耻的,余者或有与二门上小幺儿们嘲戏的。”这个二门管理似乎偏松,不知道荣国府的二门是否也有此种现象?即使有也不可能很过分。
另二十八回提到一个东边二门,意思不清楚,东边二门也只被提到过这么一次,本文不细说。
后门不一样,男主子按理不应该从后门出入,女主子迈过后门的机会也极少,甚至连后门附近都不去。后门主要为了下人的方便而设置,比如下人回家、外出购物等等。后门外是府外空间,过路的人士与后门的事情毫无关系。因此后门管理容易形成比较松弛的局面。
在一些明清传奇、小说里,有士人才子经过贵族后花园后围墙,听到花园内女子的嬉笑打闹,于是神思向往浮想联翩,甚至有偷入后门翻越后墙,以致男女相会的情节。翻越后墙男女相会是很假,隔墙联想则未必,也有一些事实做基础,后门毕竟没有挺胸凸腹的仆人在守卫着,有时候管理比较松弛。
2、大观园后门的管理
大观园的后门管理有个特例,那就是有个居住在其中的未婚本府主子居然可以相当自由地反复穿越后门,而府邸的管理者都未必知道!
此人是脂粉队伍中的男孩子——万中无一的贾宝玉。从医学生理角度看,他无疑是男性,而且年纪不小的他已经会梦遗,直白地说他会设精了!他有让女性怀孕的能力了!从管理角度看,他又有一些贵族千金小姐的权力。直到80回结束,他一直生活在姐姐妹妹当中,相当一部分时间他生活在贵族府邸的后花园——大观园里。这当然很危险,王夫人和王熙凤管理似乎有疏漏,袭人的提醒也没有让王夫人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或许这是红楼梦一些主要人物年龄模糊甚至有矛盾的原因之一:曹雪芹从故事设计出发,需要贾宝玉先生与林黛玉、薛宝钗两位小姐陷入似有似无的三角恋,直到和薛宝钗结婚做她的丈夫,同时又要这位年少公子长期和诸位姐妹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于是年龄模糊一些,好两面兼顾。于是贾、林、薛三个人的年龄差别比较混乱,连带导致迎探惜等人也不能明确年龄。
于是这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少年贾宝玉先生住在大观园里,想走后门就走,贾府人士没几个知道。宝玉祭金钏看晴雯,就是走后门。如果守门人不事后向上报告,王夫人王熙凤李纨都不知道,估计确实没有事后的报告。第51回贾宝玉更请外面的男性——一位大夫进入大观园,而且不想别人知道,晴雯觉得至少要告诉李纨才行,贾宝玉才告诉李纨,不然连李纨都不知。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行为。
3、贾惜春与后门
首先笔者不接受程高本家道初复兰桂齐芳的写法,贾府应是被彻底查抄,从此没落。
惜春何时以及以何方式出家?
第一种可能,如果贾府被彻底抄家时惜春还没出家,抄家后惜春几无出家可能,很难对应惜春的判词。
第二种可能,若被抄家之前惜春已在拢翠庵“出家”(拢翠庵不是正式的尼姑庵),当贾府被抄时,惜春仍在拢翠庵,她必定无法逃避牢狱之灾,入狱之后再难有机会进尼姑庵,同样很难对应惜春的判词。
第三种可能,惜春先在拢翠庵“出家”,贾府被抄前已经长辈同意移到府外某尼姑庵,躲过了抄家下狱,这种写法好像比较累赘,因为先“出家”后移居,两次出格行为都会被长辈力阻,同辈力劝,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即使第一个行为阻挡不住,第二个行为估计怎么着也得拦下来,可能性明显小于下面那种情况的可能性。
第四种可能,也是笔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惜春在抄家之前已经在府外的某个尼姑庵出家或者落脚暂居。
然而她如何离开荣国府出家?
一是经荣国府长辈同意公开离开荣国府。惜春虽然长居大观园,说到底是宁国府小姐,贾母王夫人等如果苦劝不成,必然令她回宁国府,得到贾珍尤氏同意再从宁国府出去。荣国府不愿担放宁国府小姐离府出家的责任。大家可以参考王熙凤处理入画的例子。但是惜春已经杜绝宁国府,以她执拗的性格极不愿意回去。不回宁国府的话,王夫人等又不愿意让她从荣国府出去,即使贾珍尤氏已经不阻拦惜春出家。于是似乎有个结。
当然如果曹雪芹就是要写惜春先回宁国府再出家也不是不可能,或许他还为此在惜春离府之前(还是在80回之后)有所铺垫,以使得此行为显得很合理,说不定顺便还展开一些精彩的相关情节呢。但是现在谁都无法看到曹的80回后,以现有的材料看,笔者只能说惜春很难先回宁国府再出家。但是也很难从荣国府公开离府。
二是从荣国府偷越出府,具体来讲是从大观园偷越出府。“偷越出府”更显惜春的性格,这次偷越等于是惜春杜绝荣国府,从而杜绝了整个贾氏家族。
佛教是要求正式出家的教徒抛家弃子的。比如说张三有父母双亲,也有妻子儿女,某天他出家有了法号,见了父母妻子儿女,一律叫施主,同时要求他们叫他法号,以前的血缘姻亲关系都抛弃掉了。考虑到那天惜春杜绝宁国府的情形和判词曲子,惜春应是真心向佛,再加执拗的性格,她执意大胆抛家而去不会让人奇怪,尤其在贾家颓败之势日渐明显之时。所以笔者认为偷越出府(荣国府)比公开离府可能性大得多。
偷越当然是从后门比从前门机会大得多。有个情节能和偷越对得上。
第七十四回惜春说道:“若说传递,再无别个,必是后门上的张妈。他常肯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他。”同样在第七十四回,潘又安给司棋的信里也提到一个给他们传递信息的张妈,估计是同一个人。惜春好像不理世事,但是有些事情她还是有意无意了解到的。本身的饮食起居,内部的人际关系,贾府的经济情况她可能主动了解,也可能被动了解。她之所以杜绝宁国府,必先了解到宁国府的一些是是非非并且有所判断。贾府下人很多,王夫人不认识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贾宝玉不知道本院的小红,贾惜春不可能常到后门和守门人打交道,但还是知道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后门张妈。
后门管理既然如此松弛,加上惜春知道点门路,从后门偷越是有可能的。七十四回关于张妈的那段话,或者是个伏笔。至于惜春具体如何从后门偷越出府,由于除了上面那段话语外,再无线索能和笔者设想的惜春偷越出府连得上,起码笔者没发现,所以很难推断。如果不得不推断,笔者认为可以有收买,欺骗,钻空子,混合四种方式。所谓混合就是混合了前面三种方式,比如收买+欺骗,收买+钻空子。如果一定要写具体的内容,由于没有线索,笔者只能天马行空地联想,还是作罢。
(顺便说一句,笔者设想惜春离府与荣国府某重大事件有关。)
4、贾宝玉与后门
按脂砚斋的批语以及80回本的文字,贾宝玉似乎两次出家。笔者不愿多**墨,只简单来说,两次出家不太可能都在贾府抄家前或者都在抄家后,如果被抄家之前宝玉出家一次又回来,王夫人等必然把贾宝玉看得死死的,他很难在贾府被抄前再次出家。如果第一次出家是在被抄家下狱并出狱之后,同样也很难让他第二次出家。
很大可能第一次是在被抄家之前,第二次是在被抄家之后。这样两次出家其环境大不相同,动机也有所不同,不至于重复。
第二次抄家如果在抄家之后,不存在着离府的问题。
贾宝玉有偷出后门的例子,另有一个偷请大夫从后门进来的情节,而且王夫人王熙凤等未必知道。前面说过了,这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他住的大观园本来应该是女性乐园,按理只限于未出阁的小姐和年轻的寡妇居住,但他却是个公子。尽管这样,贾宝玉第一次出家从前门出去的机会比后门大。笔者认为贾宝玉第一次出家是因为林黛玉的死给他的刺激。笔者写过一片博文/帖子——《牡丹亭》与林黛玉之死,认为林黛玉是死在二宝结婚的当晚,所以顺利成章地认为贾宝玉第一次出家时已经与薛宝钗以夫妻身份住在荣国府内帏,已完全没有资格居住在大观园,虽然大观园内主子级别的人士只剩李纨和妙玉。既然如此,从前门出去的理由很多,比如拜访北静王,应大舅子之约出外散心。当然他可以去游大观园,但是走到大观园后门出去却难以找到理由出去,何况笔者认为在此之前惜春已偷越出府出家,后门防备比过去严格不少。
至于笔者如何断定惜春出家比宝玉出家早,笔者在另一篇博文/帖子再说吧。
5、贾芸与后门
37回有个情节,贾芸从后门送信送花,直达怡红公子手中,省却了潜在的麻烦:刚到了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见了宝玉,便迎上去,口内说道:“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只等着,叫我送来的。”…………宝玉看了,笑道:“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婆子道:“还有两盆花儿。"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
如贾芸果由前门进来,通过几重们到了二门,信和花盆还没送到,可能不少人先知道了。贾芸能进二门,但是不能乱走,尤其不能走到大观园门前,最好通过二门的守门人,按我的理解是二门门后的婆子送到大观园前门,再由大观园的守门人(应该也是婆子)送到怡红院,再由怡红院的丫鬟婆子送进去。怡红院的婆子还不能进怡红院的某些主要房间,还得通过能进去的丫鬟送进去。线路长距离远,环节也多些,被刁难被耽搁的机会相应也多了。
贾芸走后门让人感觉是很合理的事情,一方面是此人精明心细(可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87版红楼梦对贾芸的人设有误》),知道后门走好了比前门方便;另一方面后门对于贾芸来说估计是熟门熟路。之前他带领众花匠植树,可以确定是走后门,因为花匠们不太可能拿着树苗工具从前门通过二门进内帏,穿过内帏再进大观园。
按脂砚斋的批语,贾芸在80回后有仗义探庵的情节。如果此庵是拢翠庵,那么贾芸当从后门进。
原因有二:一是从后门进明显比从前门进路线短了很多,此时进去不适合长时间停留,守门的卫士肯定要求他快进快出。二是植树之时,以贾芸的为人,几乎确定他必然从植树之山上经常眺望,对园中之路有所了解,后来有可能多次获得大观园的工程项目(可参见笔者的另两篇文章《87版红楼梦对贾芸的人设有误》和《假如我是红楼梦作者,小红贾芸和方椿的故事是这样的》),对大观园路径的了解比对荣国府内帏要多得多。三是荣国府前门至内帏可能有士兵驻扎,导致看守比较严。大观园里稻香村拢翠庵两处地方有女性居住,士兵不方便进去驻扎,只是在后门班房一类房子里可以住人,守卫比前门松懈。
其实在探拢翠庵之前,贾芸可能为了借钱救巧姐已经访问过稻香村,如属实也当从后门进,理由与上相同。
笔者联想一下,或者曹雪芹趁此机会,对被官兵大肆查抄过的大观园的颓败景象进行一番描绘。贾芸是个善于观察周边环境的人,通过他的眼进行描述很合理(可参见贾芸进怡红院那一节)。推测因为工作关系他对植被假山了解比较多,对这方面的观察会更深入细致。贾芸再进狱神庙探望贾宝玉时,对贾宝玉提及探视稻香村和拢翠庵时,会告诉他顺路看到的大观园。那会是个怎样的景象?
笔者甚至大胆想象一下:由于借钱一事比较顺利,从拢翠庵出来后,贾芸会在拢翠庵所在的山上四处遥望吧?
6、方椿与后门
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贾家被抄后,或许就是园内的人想出去,园外的人想进来。
如果李纨妙玉等人在被抄后仍暂居原地,她们必须不时派人出来一下,一是柴米油盐得自己买,朝廷不会供应;二是打听消息,这个也很重要,两处的人内心多是惴惴不安,不知朝廷最终把她们怎么样。很明显,她们只能走后门出去。
笔者写过一篇博文/帖子——《仗义探庵:妙玉、贾芸和方椿》,建议大家阅读后再往下看。笔者认为,贾家被抄后,如果方椿还未和拢翠庵的某个小尼姑或者妙玉身边的小丫鬟结婚的话,他必然设法和他的意中人联系,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次贾芸在大观园植树为期不短,方椿多次从后门进去植树,对园中部分道路很熟悉。如果贾芸在小红的帮助下多次得到大观园的工程,方椿进出的机会更多,对园中情况更了解。但是方椿在贾家被抄后从哪个门进大观园的机会都不大。那里是女性住地,要进去估计得花大笔钱收买卫兵,如果在后门外能和拢翠庵的人接上头,就没必要进去了。
虽然笔者认为方椿在抄家后进大观园的机会不大,但是在后门与卫兵打过交道的话是说得通的。当贾芸决定向李纨妙玉借钱时,方椿会在收买后门卫兵方面帮上忙。
7、其他人与后门
贾瑞与后门
第十二回
好容易盼到早晨,只见一个老婆子先将东门开了,进去叫西门。贾瑞瞅他背着脸,一溜烟抱着肩跑了出来,幸而天气尚早,人都未起,从后门一径跑回家去。
贾蔷又道:“如今要放你,我就担着不是。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已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
这是大观园未建时的荣国府,此后门是荣国府后门。此时荣国府的管理已经有些不太正常。早上婆子开了东门后,居然无人守看,让贾瑞这个大男人出去也无人知道,那么有大男人进来也是无人阻挡了?当然极可能凤姐贾蓉贾蔷等预先吩咐过了,但是王熙凤等吩咐过就能这样,而且贾政王夫人等不知道,王熙凤等不是可以做很多违反礼教、府规的事,同时长辈都不知道了?
后面那段文字性质类似,不再分析。
至于贾瑞是怎么进来的?大家可以看看,笔者认为也能看出荣国府的管理问题,虽然与本文所关注的后门不一定有关。
王熙凤与后门
第六十八回
尤二姐道:“任凭姐姐裁处。”那些跟车的小厮们皆是预先说明的,如今不去大门,只奔后门而来。下了车,赶散众人。凤姐便带尤氏进了大观园的后门,来到李纨处相见了。
由后门进,住在园中,不住内帏,知道的人包括主子下人都比较少,比较好瞒过住在内帏的老太太等人。如果走二门进内帏,恐怕连贾政贾环等男主子都很快知道了。走后门住后园的好处,直白而简单,同时能看出,后花园和内帏还是有很大不同。
潘又安与后门
第七十二回
忽被鸳鸯惊散,那小厮早穿花度柳,从角门出去了。
此小厮是指潘又安,他当然是从后角门出去了,估计进来也是经由后角门。通过二门进内帏再进大观园是不可想象的。被买放的守门人是张妈吧,就是潘又安给司棋信中提到的那个张妈,与惜春提到的张妈很大可能是同一个人。
柳嫂与后门
第六十回
刚到了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幺儿笑道:“你老人家那里去了?里头三次两趟叫人传呢,我们三四个人都找你老去了,还没来。你老人家却从那里来了?这条路又不是家去的路,我倒疑心起来。”那柳家的笑骂道:“好猴儿崽子,……"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一回
那柳家的笑道:“好猴儿崽子,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有什么疑的!别讨我把你头上的杩子盖似的几根*毛撸下来!还不开门让我进去呢。”这小厮且不开门,且拉着笑说:“好婶子,你这一进去,好歹偷些杏子出来赏我吃。我这里老等。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不答应你,随你干叫去。"柳氏啐道:“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象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象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象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叫我也没好话说,抢白了他一顿。可是你舅母姨娘两三个亲戚都管着,怎不和他们要的,倒和我来要。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小厮笑道:“哎哟哟,没有罢了,说上这些闲话!我看你老以后就用不着我了?就便是姐姐有了好地方,将来更呼唤着的日子多,只要我们多答应他些就有了。”柳氏听了,笑道:“你这个小猴精,又捣鬼吊白的,你姐姐有什么好地方了?"那小厮笑道:“别哄我了,早已知道了。单是你们有内牵,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牵不成?我虽在这里听哈,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什么事瞒了我们!”
柳嫂从亲戚家回来,此处角门又由小厮守卫,大观园的前角门不可能是小厮守着,因此确定是大观园的后角门。
这个梳杩子盖头的小厮与柳嫂有一番颇长的对话,作者应有用意,在80回内看不到对应的内容,估计是为80回某情节做铺垫。可惜线索太少,难以推测是什么情节。
笔者没有统计过,不确定后40回里后门一词出现的次数是否比前40回多,但是基本可以确定,越到后面,后门越有不安定的事情发生。这是与贾府的日渐衰败相关的。
笔者再次声明不是古建筑专家,关于中国古建筑之门的认识并不多,敬请读者斧正。
关于红楼之门的拙文到此打住,谢谢各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