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要到了,医院的眼科门诊量暴增,除了常见的近视问题,近来治疗青少年的斜视比重在不断增加。斜视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发育和视功能建立影响极大,而且对外观也有一定的影响。
斜视即斜眼,是对人的两只眼睛的协调作用进行指挥的部位出现问题或其中某条肌肉的力量太强或太弱时,协调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两只眼睛视线不能保持一致,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却偏向另一边的现象。
斜视的分类
中华医学会学组2015年对斜视做了新分类,包括先天性的、共同性的、继发性的、非共同性的,不管是外斜还是内斜以及A-V型斜视等等,一共划分为八个大类。
斜视的主要原因有:
先天异常、
发育不完善、
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等
作为儿童的常见眼病,斜视对其未来的成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上主要采取光学、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斜视手术
斜视手术是将眼外肌的位置或者张力进行调整,然后重新缝合到眼球上,眼科医生希望,能使眼球重新定位,并且,借助于加强或减弱眼外肌作用力,阻止眼睛内斜或外斜。
斜视手术总的来说有三大目标:
1、改变或恢复眼球运动和知觉方面的病理状态
2、改善患者的眼部外观和心理状态
3、恢复双眼视觉,拥有完美的立体视功能
斜视患者的术前检查
斜视患者的术前检查包括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检查。
前者主要包括视力、屈光状态、双眼三级视功能、视网膜对应性质、三棱镜耐受试验等。
后者则主要包括斜视角测量、双眼运动功能、单眼注视野、眼肌牵拉试验、有无眼球震颤和两眼分离运动等。
针对以上获得的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的汇总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医生会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设计制订出最佳的手术方案。
不同类型斜视的手术方案
对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前戴镜后可行正位视训练,手术只矫正非调节性部分,术后仍需戴镜;
若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则需待症状稳定后才可行手术矫正。手术时间至少应在阿托品扩瞳验光1个月后。
对不伴有分离性垂直性偏斜、下斜肌功能过强、A-V综合征、双眼视力相近且无屈光参差的情况,则需行对称性手术,将手术量分配在双眼上,以方便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若双眼视力相差很大,尤其是知觉性斜视,可考虑行非对称性手术,将手术量全部放在低视力眼上,行超常量的内或外直肌后徙 + 外或内直肌缩短术。
斜视手术以7岁以前为佳
由于斜视手术由于不需要将眼球打开,通常不会对视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少部分患儿在手术后的视力会出现轻度下降,主要是因为角膜因肌肉手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牵拉作用,使角膜的屈光状况发生改变,原先佩戴的眼镜不再适合,短时间内便可以恢复,
如果没有恢复,在手术后两个月可以重新进行散瞳验光。
同样斜视手术也无法将视力提高,同时也无法治好弱视,只能将眼位进行矫正,提供正常的条件给双眼单视功能和视力的正常发育。
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约7岁至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有配戴适当的眼镜(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配戴种类:远视、近视、双光、棱镜等);借助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增加融像能力以及进行弱视训练等。
综上所述, 经过手术治疗的斜视儿童并发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短,手术结束后外观平整且眼部恢复正常。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很多,为了让患儿的双目恢复正常,并维护好患儿的视觉,才是手术的真正目的。
专家介绍
李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长年专注于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水平或垂直斜视或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复杂性斜视的治疗。2014年12月归国前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眼科重点实验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眼科研究所 (NEI)等著名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多年。
发表文章和基金课题:
•已分别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genetic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68,SCI他引次数共132次,最高单篇引用次数43次
•研究成果曾被WHO的“全球盲和低视力”报告引用并评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科研奖励与人才计划:
•曾参加哈佛大学医学院2018-2019年全球临床医学研究项目,被评为中国区学员“优秀毕业生第1名”, 并受邀于2019年3月2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演讲被授予纪念奖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优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青年东方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视光专项建设”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双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支持
•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学术任职和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遗传眼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 世界眼科遗传联盟中国分会委员
•美国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ARVO)和美国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AAPOS)会员, Molecular Vision,Current Eye Research,Th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和《中华眼科杂志》的审稿专家
•现为上海市黄浦区青联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斜视即斜眼,是对人的两只眼睛的协调作用进行指挥的部位出现问题或其中某条肌肉的力量太强或太弱时,协调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两只眼睛视线不能保持一致,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却偏向另一边的现象。
斜视的分类
中华医学会学组2015年对斜视做了新分类,包括先天性的、共同性的、继发性的、非共同性的,不管是外斜还是内斜以及A-V型斜视等等,一共划分为八个大类。
斜视的主要原因有:
先天异常、
发育不完善、
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等
作为儿童的常见眼病,斜视对其未来的成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上主要采取光学、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斜视手术
斜视手术是将眼外肌的位置或者张力进行调整,然后重新缝合到眼球上,眼科医生希望,能使眼球重新定位,并且,借助于加强或减弱眼外肌作用力,阻止眼睛内斜或外斜。
斜视手术总的来说有三大目标:
1、改变或恢复眼球运动和知觉方面的病理状态
2、改善患者的眼部外观和心理状态
3、恢复双眼视觉,拥有完美的立体视功能
斜视患者的术前检查
斜视患者的术前检查包括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检查。
前者主要包括视力、屈光状态、双眼三级视功能、视网膜对应性质、三棱镜耐受试验等。
后者则主要包括斜视角测量、双眼运动功能、单眼注视野、眼肌牵拉试验、有无眼球震颤和两眼分离运动等。
针对以上获得的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的汇总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医生会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设计制订出最佳的手术方案。
不同类型斜视的手术方案
对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前戴镜后可行正位视训练,手术只矫正非调节性部分,术后仍需戴镜;
若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则需待症状稳定后才可行手术矫正。手术时间至少应在阿托品扩瞳验光1个月后。
对不伴有分离性垂直性偏斜、下斜肌功能过强、A-V综合征、双眼视力相近且无屈光参差的情况,则需行对称性手术,将手术量分配在双眼上,以方便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若双眼视力相差很大,尤其是知觉性斜视,可考虑行非对称性手术,将手术量全部放在低视力眼上,行超常量的内或外直肌后徙 + 外或内直肌缩短术。
斜视手术以7岁以前为佳
由于斜视手术由于不需要将眼球打开,通常不会对视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少部分患儿在手术后的视力会出现轻度下降,主要是因为角膜因肌肉手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牵拉作用,使角膜的屈光状况发生改变,原先佩戴的眼镜不再适合,短时间内便可以恢复,
如果没有恢复,在手术后两个月可以重新进行散瞳验光。
同样斜视手术也无法将视力提高,同时也无法治好弱视,只能将眼位进行矫正,提供正常的条件给双眼单视功能和视力的正常发育。
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约7岁至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有配戴适当的眼镜(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配戴种类:远视、近视、双光、棱镜等);借助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增加融像能力以及进行弱视训练等。
综上所述, 经过手术治疗的斜视儿童并发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短,手术结束后外观平整且眼部恢复正常。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很多,为了让患儿的双目恢复正常,并维护好患儿的视觉,才是手术的真正目的。
专家介绍
李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长年专注于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眼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水平或垂直斜视或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复杂性斜视的治疗。2014年12月归国前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眼科重点实验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眼科研究所 (NEI)等著名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多年。
发表文章和基金课题:
•已分别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PLoS genetic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68,SCI他引次数共132次,最高单篇引用次数43次
•研究成果曾被WHO的“全球盲和低视力”报告引用并评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科研奖励与人才计划:
•曾参加哈佛大学医学院2018-2019年全球临床医学研究项目,被评为中国区学员“优秀毕业生第1名”, 并受邀于2019年3月2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演讲被授予纪念奖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优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青年东方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视光专项建设”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双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支持
•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学术任职和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遗传眼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 世界眼科遗传联盟中国分会委员
•美国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ARVO)和美国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AAPOS)会员, Molecular Vision,Current Eye Research,Th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和《中华眼科杂志》的审稿专家
•现为上海市黄浦区青联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