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门让人也是一种文明素养
日前,听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他参与一次爬野山活动,山路难走,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前行。一个背双肩包小伙子,为了讨好前面的姑娘,根本不管后面是否有人跟随,遇到折返树枝时,总是随手一丢,使走在后面的人常常被树枝抽在脸上。走到一个山脊上时,这个小伙子的双肩包被树枝夹住动弹不得,后面的人见状,纷纷绕行,没人愿意帮他解开树枝。朋友感叹,一件小事上的不文明,也会让他失去举手之劳的帮助。
由朋友的故事,想到了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扶门现象。在公共场所,我们常常看见有的人进门时自顾自地前行,根本不考虑后面是否有人跟随。有时后面的人正赶上来,却被弹回的门撞击一下;有时后面的人刚到门口,门却关闭了,还得重新开启。在进门时,能否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这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其实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
门是生活中必然经过的一个重要场所,《论语》中就有”之说,说明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门而进进出出。如果一人单行,门随人动,开阖自便。如果是多人通行,进出门口则需依次而行,这就涉及到了人们在进出门时的礼仪问题。有人说,在英国凡是经过门的地方,走在前面的人,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或者由后面的人接住门把,使门不必重新开启。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绅士风度。其实,在中国,我们也是很讲究进门礼仪的。古代臣子入朝觐见皇帝,总是依次入门而行,退朝也是一样。两人在门口相遇,则是相互拱手礼让,不肯先行。遇有长者,年轻人自然退让,或主动把门打开,请长者先行。这些礼仪虽然细小,其实早已印入人们的大脑,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入门礼仪。
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入门时还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没有把入门礼节当回事,认为是生活小节,无关紧要,加上一些人性格粗放,大大咧咧,导致入门失礼现象出现。要改变这一不文明现象,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入门礼仪的认识,从文明的高度认识到在入门礼仪这些小节上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其次,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人,让大家都看到入门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第三,要将入门礼仪写进各种文明公约,做到广而告知,形成氛围,养成习惯,让入门礼仪成为体现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元素。
入门时,主动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在生活中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节,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文明素养。以扶门之举手之劳,倡社会主义文明之风,善莫大焉。(金壮)
日前,听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他参与一次爬野山活动,山路难走,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前行。一个背双肩包小伙子,为了讨好前面的姑娘,根本不管后面是否有人跟随,遇到折返树枝时,总是随手一丢,使走在后面的人常常被树枝抽在脸上。走到一个山脊上时,这个小伙子的双肩包被树枝夹住动弹不得,后面的人见状,纷纷绕行,没人愿意帮他解开树枝。朋友感叹,一件小事上的不文明,也会让他失去举手之劳的帮助。
由朋友的故事,想到了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扶门现象。在公共场所,我们常常看见有的人进门时自顾自地前行,根本不考虑后面是否有人跟随。有时后面的人正赶上来,却被弹回的门撞击一下;有时后面的人刚到门口,门却关闭了,还得重新开启。在进门时,能否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这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其实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质。
门是生活中必然经过的一个重要场所,《论语》中就有”之说,说明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门而进进出出。如果一人单行,门随人动,开阖自便。如果是多人通行,进出门口则需依次而行,这就涉及到了人们在进出门时的礼仪问题。有人说,在英国凡是经过门的地方,走在前面的人,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或者由后面的人接住门把,使门不必重新开启。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绅士风度。其实,在中国,我们也是很讲究进门礼仪的。古代臣子入朝觐见皇帝,总是依次入门而行,退朝也是一样。两人在门口相遇,则是相互拱手礼让,不肯先行。遇有长者,年轻人自然退让,或主动把门打开,请长者先行。这些礼仪虽然细小,其实早已印入人们的大脑,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入门礼仪。
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入门时还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没有把入门礼节当回事,认为是生活小节,无关紧要,加上一些人性格粗放,大大咧咧,导致入门失礼现象出现。要改变这一不文明现象,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入门礼仪的认识,从文明的高度认识到在入门礼仪这些小节上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其次,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人,让大家都看到入门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第三,要将入门礼仪写进各种文明公约,做到广而告知,形成氛围,养成习惯,让入门礼仪成为体现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元素。
入门时,主动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在生活中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节,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文明素养。以扶门之举手之劳,倡社会主义文明之风,善莫大焉。(金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