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72,970贴子:96,888,906

虚云大师参禅要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虚云大师参禅要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06 11:23回复
    参禅要旨序
      禅,极则事也。诸佛正法眼藏也。这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思议之所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是个汉,直下承当,即为法王宠子。向去但随缘销旧业,更勿作新殃。娘生鼻孔,不欠分毫;自己衣珠,何曾有失。原不需参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06 11:23
    回复
      宋代人根渐劣,祖师对症施药,始开参话头法门。其实话头亦妄想之一耳,为以毒攻毒,教将所参话头,抵敌杂念,刻刻提撕,渐至能所双忘,截断现业流识,到偷心死尽时节,遇境逢缘,触着关橛,忽然虚空粉碎,大地平沈,亲见本来之性。于此而得大事了办者,代不乏人。然成就人才,远不能及唐朝之盛。何以故?人不如古故,法不会宗故。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06 11:24
      回复
        往年吾师上虚下云老人领云门时,为救时病,不惜眉毛,拈出参禅要旨。先后提示,累万余言,已辑载老人法汇书内。读之者,始恍然知归焉。
          老人特别指出话头话尾之分,曰:「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
          曰:「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06 11:24
        回复
          时佛历二千五百年丙申初夏,释融熙序于马来亚佛学社导师室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8-06 11:27
          回复
            虚云大师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8-06 11:28
            回复
              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8-06 11:32
              回复
                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8-06 11:33
                回复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至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8-06 11:33
                  回复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了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诫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8-06 11:33
                    回复
                      上来所说,法尔如此,且经佛祖反复阐明,叮咛嘱咐,真语实语,并无丝毫虚诳。无奈大地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转不已,迷惑颠倒,背觉合尘。犹如精金投入粪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俾各色各样根器不同的众生,用来对治贪嗔痴爱等八万四千习气毛病。犹如金染上各种污垢,乃教你用铲、用刷、用水、用布等来洗刷琢抹一样。所以佛说的法,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流传中国最普通的法门为宗、教、律、净、密,这五种法门,随各人的根性和兴趣,任行一门都可以,总在一门深入,历久不变,就可以成就。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8-06 11:34
                      回复
                        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明悟自心,彻见本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摩祖师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8-06 11:34
                        回复
                          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
                            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剎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冶,难以生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08-06 11:35
                          回复
                            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8-06 11:35
                            回复
                              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8-06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