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学霸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一个种族冲突非常激烈的国家。
在他小时候父母离异,先跟随目前生活了几年,12岁后又与父亲生活到18岁。
>如果抱着当下流行的“原生家庭决定未来”这样的观点来看(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通俗版,但事实证明与之相反的阿德勒理论更有现实意义),马斯克不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已经算奇迹了。
>但其实很多伟大的人都是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岳飞、牛顿、奥巴马。
但马斯克并没有在不幸的童年中过度沮丧,而是不停地阅读学习,13岁开发了一款名为“炸弹”(blastar)的游戏并赚到了500美金。
对于马斯克来说,父母离异远不是最惨的。
上初中的时候遭遇校园霸凌长达三四年之久,严重的一次被黑社会打晕送至医院住院一周。
甚至殴打他朋友,直到那个朋友答应不再和马斯克一起玩为止。
17岁时偶然继承了母亲的国际,只身前往加拿大求学,18岁时进入皇后大学(因为这里美女多)。
变态心理学课程获得了98分,通过与教授争辩争取到了扣掉的2分。
2年后转学到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双学位——经济学和物理学。
同学对他的评价是“一旦埃隆想了解某个事物,他会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这是埃隆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学霸、成功人士觉得他们天赋异禀,但很可能只是他们把普通人用来玩乐休息的时间花在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而已。
大学毕业后考虑进入游戏行业,但最终放弃,因为觉得即使做出了非常出色的电脑游戏,也无法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
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认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将会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当时打算同时进军这些领域,但实际上可以看到先进入的是互联网行业。
>这种这种视野和格局以及对未来的前瞻性太令人羡慕,注意他当时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对于普通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借鉴意义?
>很多人迷茫的时候喜欢提找回初心,但这其实就是一种固定思维,初心跟不上事物的发展未必是对的、好的。
>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终局思维”。
>例如2007年马云在阿里达到100亿美元市值地时候,做出未来十年地战略决策: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不是只盯着当时最赚钱的淘宝业务,才有了十年后的数千亿美元市值。
>简单地理解,终局思维就是立足多年以后的“终局”,逆向思考来决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思维方式也一直帮助我走到了今天,从不受公司待见地默默无闻的程序员到课程讲师、团队负责人、技术书作者。
>关于我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将会在公zhong号“web学习社”中分享。
马斯克出生于南非,一个种族冲突非常激烈的国家。
在他小时候父母离异,先跟随目前生活了几年,12岁后又与父亲生活到18岁。
>如果抱着当下流行的“原生家庭决定未来”这样的观点来看(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通俗版,但事实证明与之相反的阿德勒理论更有现实意义),马斯克不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已经算奇迹了。
>但其实很多伟大的人都是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岳飞、牛顿、奥巴马。
但马斯克并没有在不幸的童年中过度沮丧,而是不停地阅读学习,13岁开发了一款名为“炸弹”(blastar)的游戏并赚到了500美金。
对于马斯克来说,父母离异远不是最惨的。
上初中的时候遭遇校园霸凌长达三四年之久,严重的一次被黑社会打晕送至医院住院一周。
甚至殴打他朋友,直到那个朋友答应不再和马斯克一起玩为止。
17岁时偶然继承了母亲的国际,只身前往加拿大求学,18岁时进入皇后大学(因为这里美女多)。
变态心理学课程获得了98分,通过与教授争辩争取到了扣掉的2分。
2年后转学到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双学位——经济学和物理学。
同学对他的评价是“一旦埃隆想了解某个事物,他会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这是埃隆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学霸、成功人士觉得他们天赋异禀,但很可能只是他们把普通人用来玩乐休息的时间花在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而已。
大学毕业后考虑进入游戏行业,但最终放弃,因为觉得即使做出了非常出色的电脑游戏,也无法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
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认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将会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当时打算同时进军这些领域,但实际上可以看到先进入的是互联网行业。
>这种这种视野和格局以及对未来的前瞻性太令人羡慕,注意他当时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而对于普通人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借鉴意义?
>很多人迷茫的时候喜欢提找回初心,但这其实就是一种固定思维,初心跟不上事物的发展未必是对的、好的。
>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终局思维”。
>例如2007年马云在阿里达到100亿美元市值地时候,做出未来十年地战略决策: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不是只盯着当时最赚钱的淘宝业务,才有了十年后的数千亿美元市值。
>简单地理解,终局思维就是立足多年以后的“终局”,逆向思考来决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思维方式也一直帮助我走到了今天,从不受公司待见地默默无闻的程序员到课程讲师、团队负责人、技术书作者。
>关于我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将会在公zhong号“web学习社”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