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春,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南站当见习站长,但他因酷爱文学而无志于此,不久便经好友沈雁冰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做小学教科书编辑。郑振铎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了解了儿童读物的现状,深深为之忧虑。我国古代没有儿童期刊,直到近代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儿童教育画》、《少年杂志》、《学生杂志》,中华书局印行《中华童子界》,它们虽有助于缓解儿童读物的缺乏,却充斥着帝王将相的形象,以至有人谓之为“‘缩小’了的成人刊物”。为此,郑振铎便建议出版一本新颖的儿童文艺期刊,馆方马上对此表示赞同。于是,他决定将这本期刊定名为《儿童世界》,每周出版一期。
同年7月,郑振铎在自己兼编的《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开辟“儿童文学”专栏,为筹备《儿童世界》打基础。到9月间,他正式着手准备出刊,并起草了《(儿童世界)宣言》,相继登载于《妇女杂志》、《时事新报》。这个“宣言”实际就是《儿童世界》的发刊词,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前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里,就以为满足了……儿童自动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同年7月,郑振铎在自己兼编的《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开辟“儿童文学”专栏,为筹备《儿童世界》打基础。到9月间,他正式着手准备出刊,并起草了《(儿童世界)宣言》,相继登载于《妇女杂志》、《时事新报》。这个“宣言”实际就是《儿童世界》的发刊词,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前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里,就以为满足了……儿童自动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