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太的故事如果不是关于一个女人的,那就是关于两个女人的。这一次两个女生叫——伍模和戚圆。为了方便我简称为阿模和阿圆吧。作为一个男人我这样叫起来不会拌到舌头。
2、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两个无论出身和性格都天差地远的女孩产生了友谊。阿模和阿圆,阿模富但丑,阿圆贫却美。阿模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聪明和美貌,阿圆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
3、这种故事师太写过多次了,最后无一例外地情节翻转,原本的乖乖女变作出位佳人,原来的危险女生却成贤妻。原来的富家千金成为浪荡女,原来的贫女却飞上枝头……这一回是原本胖丑富的阿模最后蜕变为白富美,原来美慧上进的阿圆堕落成为丑恶心机婊……俗不俗俗不俗?我就问伊俗不俗嘛?
4、俗就罢了,师太一贯喜欢在紧要处偷懒。过了四十岁之后,师太的作品是越来越懒,越是矛盾冲突要紧好看的地方,越是千方百计能躲就躲,可能是原本也没有想好,可能觉得怎么处理都难自圆其说,或者干脆就是不想好好面对,所以笔墨多落在不打紧处。记得以前看《塔里的六月》,写到男主人公恋上了六月,不顾一切回去跟凶悍的发妻摊牌……如此重要精彩的一段,居然给写没了,直接写男主大胜归来,家里万事俱寂,从此就是自由身了……这也太偷懒了吧?简直让人掉了下巴啊喂。
5、回到神坛一书,关阿圆黑化的过程几乎是只字不提,反正分别这几年,原本的丑女阿模出落得仙女一样,原来的可爱阿圆就烂掉了……只能让人张大嘴巴说声——啊?就这样就混过去了?这是有多能混啊?原本书中还写阿圆对阿模的父亲有不可言说的想法,阿模的父亲还专门想办法为阿圆开了个专栏,专栏就叫——阿波罗的神坛。这段让我想到了张爱玲《心经》一节,想着后面怎么也该对这两人的关系有个交待,阿圆或是心机婊,这时候也该露一露了,谁知又跟以前一样,没了!就这么没了?对,就这么没了!后面这两人再无交集,话也没说一句……
6、关于阿圆黑化的原因,书中交待是遇到一个男人——美少年麦机智,然后就堕落了。这也太简单了吧?聪明且有主张的小戚圆就这么不堪?见到一个异性就扑上去,然后就抱着一起沉掉了?而且从文中看来,这个麦机智并没有那么不堪,在后来他与阿模的相处中,处处可见他良善的一面。就是这个人毁了阿圆?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现在的小姑娘哪有这么好骗?师太你不是在骗我,你是在耍我了。
7、可能实在无法自圆其说,但故事总要完结,所以最后设计了阿圆用石头杀死了麦机智。用石头砸死,这种方法很复古。旧时代人们对于负心无良的人就是这般处理的,但这也太过简单且不合情理了,处处透着硬伤。麦机智这样一个大活人,前几天还跟阿圆大吵大闹,后几天就凭空消失在空气里,然后也无人查问,反正就这样了结了,英国的福尔摩斯们都移民去好来坞了?
8、整本书就名字新鲜,其余处处看得让人青筋暴起。估计师太是兴之所致,铺下纸来就写,写的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伦敦,简直比日记还简单,也仗着反正无人敢退她的稿,索性信笔由缰,哪里开心写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写不下去,便是实在写不下去了,来个90度的转弯,换个方向和体位再写……也不算读者受得了受不了……
我十四岁开始读亦舒,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全系列基本都有涉猎。师太确实是高产,但正因其高产,所以江河泛滥,太能“水”了。九十年代以前是佳作多,水作偶见,现在是倒过来了,实在叫人睁不开眼……
不过怎么说呢,可能是我狷介,能看到她的新书,已该谢天谢地,再对一个七十多的老同志提要求,也太过不近人情。但学学师太翻转一下来看,有人吐槽还是鲜活的表现,真到那一天四顾无人,就真的心茫然了。
祝师太多福多寿,多出佳作。水就水一点吧,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心泉与水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