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欲求彼岸世界,东方欲求天一合一。在彼岸世界,意味着完美无缺,与彼岸对立的是现实,处处不完美。因为从不完美到完美是需要追求的,这就有一个目标和时间感,这也是西方人遵守时间、规则、法治的由来;也是所有小说文学作品的结局,他们都会以某某死亡或入狱、或打官司作为结尾。
东方人的完美不存在彼岸,而是一个融合和适时的过程,这几乎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是一个活着即真理的现实述求。文学上参考余华的《活着》很多人在说它怎么伟大,承受了多少苦难,这个苦难还真跟西方人的苦难是不一样的感觉。余华自己也说,活着即活着,他在写一种乐观。但鄙人认为这种时刻太难琢磨,所以这种思维容易渗透到情感的自洽、渗透到伦理学。所以中国曾经有德治的乡绅社会,即是此理。
东方人的完美不存在彼岸,而是一个融合和适时的过程,这几乎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是一个活着即真理的现实述求。文学上参考余华的《活着》很多人在说它怎么伟大,承受了多少苦难,这个苦难还真跟西方人的苦难是不一样的感觉。余华自己也说,活着即活着,他在写一种乐观。但鄙人认为这种时刻太难琢磨,所以这种思维容易渗透到情感的自洽、渗透到伦理学。所以中国曾经有德治的乡绅社会,即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