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无烟火炮。”“酒色财气”就真的如此不堪吗?
我们搜索“千古风流人物”的大宋, 探幽“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大宋,寻觅“后庭花”淹没“满江红”的大宋,去听听他们的理解。
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那位“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的老朋友佛印禅师。事不凑巧,恰值佛印外出,苏东坡就在禅房住下,无意中看到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和尚宣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提倡完全与“酒色财气”绝缘,是佛家的出世思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苏东坡看后,另有所思,就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其诗云: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既能知晓人性的快乐,也能理解修身之理,这正是现实生活的机智。既然“酒色财气”这四堵墙实在是太难跳出了,那我们就欣然面对“酒色财气”,面对现实。当然,适度原则必不可少。
苏东坡的格调似乎更高雅,以镶嵌辞格的手法,把“酒色财气”分别嵌在每句的第二字,既表明了自己对“酒色财气”一分为二的态度,又表明了自己适度、自制、不贪与忍让的处世原则,颇有中庸之道的意味。
苏东坡题诗后,离去。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大相国寺游览。
神宗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颇有趣,就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附和一首?”王安石随即应命。他握笔在手,抬头远看寺院外的天空,挥毫泼墨,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对“酒色财气”作了新的诠释,赋予了新的含义,别有一番意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不愧为富有变革思想和独创精神的宰相,他所描述的境界超越了个人的利害,反弹琵琶,褒意突兀,这是一个贤相的眼界。
宋神宗大为赞赏,也乘兴题写了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这位具有改革意识,采纳王安石改革方案的皇帝,这位曾经气恼苏东坡后又赦免苏东坡的皇帝,没有承接佛印的思想,也没有赞成苏东坡的观点,而是选择在王荆公的立意上,进行了些许的发挥,所谓的“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紧密相连。宋神宗站在皇帝的立场,希望伦理纲常可以维系国运亨通,可以使大宋的江山永固。
这四首“酒色财气”歌,一时传为佳话。他们所咏主题相同,但见解各异,究其原因,可能与其身份地位、思想境界或者修养不同有关,“诗如其人,言为心声”。佛印和苏东坡更多的是内圣之道,而王安石和宋神宗则属于外王之道。
人生在世,难逃“酒色财气”,重要的还是需要保持适度,更可取的是,我们可以大度一些,更高瞻远瞩一些,眼界更高一些,开拓不一样的意境。
推而广之,万事万物没有对错,褒贬也各自成议,认知不同,感受不同,故此一人一道。
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妨多几个视角,正正反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考量一下,可能会有较好的选择。
我们搜索“千古风流人物”的大宋, 探幽“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大宋,寻觅“后庭花”淹没“满江红”的大宋,去听听他们的理解。
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那位“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的老朋友佛印禅师。事不凑巧,恰值佛印外出,苏东坡就在禅房住下,无意中看到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的诗,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佛印和尚宣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提倡完全与“酒色财气”绝缘,是佛家的出世思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苏东坡看后,另有所思,就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其诗云: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既能知晓人性的快乐,也能理解修身之理,这正是现实生活的机智。既然“酒色财气”这四堵墙实在是太难跳出了,那我们就欣然面对“酒色财气”,面对现实。当然,适度原则必不可少。
苏东坡的格调似乎更高雅,以镶嵌辞格的手法,把“酒色财气”分别嵌在每句的第二字,既表明了自己对“酒色财气”一分为二的态度,又表明了自己适度、自制、不贪与忍让的处世原则,颇有中庸之道的意味。
苏东坡题诗后,离去。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大相国寺游览。
神宗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颇有趣,就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附和一首?”王安石随即应命。他握笔在手,抬头远看寺院外的天空,挥毫泼墨,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王安石对“酒色财气”作了新的诠释,赋予了新的含义,别有一番意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不愧为富有变革思想和独创精神的宰相,他所描述的境界超越了个人的利害,反弹琵琶,褒意突兀,这是一个贤相的眼界。
宋神宗大为赞赏,也乘兴题写了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这位具有改革意识,采纳王安石改革方案的皇帝,这位曾经气恼苏东坡后又赦免苏东坡的皇帝,没有承接佛印的思想,也没有赞成苏东坡的观点,而是选择在王荆公的立意上,进行了些许的发挥,所谓的“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紧密相连。宋神宗站在皇帝的立场,希望伦理纲常可以维系国运亨通,可以使大宋的江山永固。
这四首“酒色财气”歌,一时传为佳话。他们所咏主题相同,但见解各异,究其原因,可能与其身份地位、思想境界或者修养不同有关,“诗如其人,言为心声”。佛印和苏东坡更多的是内圣之道,而王安石和宋神宗则属于外王之道。
人生在世,难逃“酒色财气”,重要的还是需要保持适度,更可取的是,我们可以大度一些,更高瞻远瞩一些,眼界更高一些,开拓不一样的意境。
推而广之,万事万物没有对错,褒贬也各自成议,认知不同,感受不同,故此一人一道。
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妨多几个视角,正正反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考量一下,可能会有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