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峻驤老师写的一篇杂文《断魂枪、内家拳及其他》,作者主要表达两点意思,一是“守旧不传”导致我国许多文化遗产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二是“故步自封”则阻碍了文化遗产发展乃至发扬光大。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内家拳的失传。黄宗羲康熙八年为拳师王征南题写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共同佐证古代确实存在过这种拳法。作者将拳法失传原因归咎于在传承过程中的自神其术且守旧门规,并辅以杨露禅偷师的“正面教材”。另一个例子是伽利略的斜塔落物实验,作者给出亚里士多德学说的错误在近两千年里没有被人质疑的答案是没有遵循“实践出真知”以及将人或术神化,因而导致故步自封。题外话,关于第二个例子,我觉得作者的结论和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若要铺开聊涉及面太广,非我学识和能力所及,也不是本帖要讨论的重点,故略过。
单说作者举的第一个例子,说之前先提一句杨露禅,杨非偷师,而是陈家掌门手把手教出来的功夫。至于说后来另辟蹊径发扬光大也是因为“市场调研”结果所迫。要了解所谓的“守旧不传”就得先问为什么武术门派有师传的门规?古人练武不像现在是为了健身,而是真的作为防身之术,要求具备实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招鲜吃遍天。像“两个人如走马灯般战在一起”或“大战几十回合”啥的都是说书的杜撰,真打起来可能就是三两个甚至一个照面儿分出胜负。谁能将一个或几个可以致命致残的动作要领吃透并灵活运用,谁就能多一分胜算。所以那时各家门派琢磨的都是这种玩意儿。试想这样的招数是可以轻易传播给“外人”的么?这可是保命至少是保饭碗的工具。至于说“自神其术”也是有原因的,放到现在这玩意儿就叫做“企业文化”,大家都是在编故事。其实所谓的信仰也是编故事的结果,扯远了。
单就内家拳来说,为啥会失传?前面说过出于保命和饭碗需要,真的一招鲜要领传给的人必须是极其信任的人。而这个人未必是习武之人。内家拳怕就是这么吹灯拔蜡的。王征南将《内家拳法》传给了好友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黄百家是什么人?按现在话说就是享受过午院津贴的整日扎书堆里的社科院知识分子。结果就是只留下书,却没人会练这套拳。
再说说“故步自封”,道理很简单,古代武术纯粹是干仗干出来的。比如和人家玩儿命,本想踹裆反被对面儿先袭了胸卧床半年,这时才会琢磨如何改进自己的动作。这都是吃大亏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才换来的“发展”,而所谓的发展也只会局限于门派里的少数人。杨露禅所谓的将太极拳发扬光大是有前提的,即杨传播的套路仅作为健身。顶多将杀人技改为无公害的花拳绣腿传授给八旗纨绔子弟们。而那些能要人残废要人命的看家本事,杨绝不会轻易予人。
综上所述,我觉得某种传统文化遗产的失传或濒临失传,也许不能简单“归罪”古人的习惯做法,可能也要探究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因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社会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关于内家拳的失传。黄宗羲康熙八年为拳师王征南题写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共同佐证古代确实存在过这种拳法。作者将拳法失传原因归咎于在传承过程中的自神其术且守旧门规,并辅以杨露禅偷师的“正面教材”。另一个例子是伽利略的斜塔落物实验,作者给出亚里士多德学说的错误在近两千年里没有被人质疑的答案是没有遵循“实践出真知”以及将人或术神化,因而导致故步自封。题外话,关于第二个例子,我觉得作者的结论和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若要铺开聊涉及面太广,非我学识和能力所及,也不是本帖要讨论的重点,故略过。
单说作者举的第一个例子,说之前先提一句杨露禅,杨非偷师,而是陈家掌门手把手教出来的功夫。至于说后来另辟蹊径发扬光大也是因为“市场调研”结果所迫。要了解所谓的“守旧不传”就得先问为什么武术门派有师传的门规?古人练武不像现在是为了健身,而是真的作为防身之术,要求具备实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招鲜吃遍天。像“两个人如走马灯般战在一起”或“大战几十回合”啥的都是说书的杜撰,真打起来可能就是三两个甚至一个照面儿分出胜负。谁能将一个或几个可以致命致残的动作要领吃透并灵活运用,谁就能多一分胜算。所以那时各家门派琢磨的都是这种玩意儿。试想这样的招数是可以轻易传播给“外人”的么?这可是保命至少是保饭碗的工具。至于说“自神其术”也是有原因的,放到现在这玩意儿就叫做“企业文化”,大家都是在编故事。其实所谓的信仰也是编故事的结果,扯远了。
单就内家拳来说,为啥会失传?前面说过出于保命和饭碗需要,真的一招鲜要领传给的人必须是极其信任的人。而这个人未必是习武之人。内家拳怕就是这么吹灯拔蜡的。王征南将《内家拳法》传给了好友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黄百家是什么人?按现在话说就是享受过午院津贴的整日扎书堆里的社科院知识分子。结果就是只留下书,却没人会练这套拳。
再说说“故步自封”,道理很简单,古代武术纯粹是干仗干出来的。比如和人家玩儿命,本想踹裆反被对面儿先袭了胸卧床半年,这时才会琢磨如何改进自己的动作。这都是吃大亏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才换来的“发展”,而所谓的发展也只会局限于门派里的少数人。杨露禅所谓的将太极拳发扬光大是有前提的,即杨传播的套路仅作为健身。顶多将杀人技改为无公害的花拳绣腿传授给八旗纨绔子弟们。而那些能要人残废要人命的看家本事,杨绝不会轻易予人。
综上所述,我觉得某种传统文化遗产的失传或濒临失传,也许不能简单“归罪”古人的习惯做法,可能也要探究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因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社会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