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2,169贴子:477,955
  • 2回复贴,共1

关于张承业劝阻李存勖称帝的原因,我是这么认为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张承业(846-922)对李存勖(885-926)称帝的态度,我的看法是张承业身上确实有许多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是,张承业再怎么理想主义也不太可能会指望李存勖能够在光复大唐,消灭朱梁之后功成身退而不是自己当皇帝。我认为张承业之所以在这一点上反应这么大,应该是因为他觉得李存勖选择称帝的时机不成熟,甚至说的严重点李存勖在这个时候称帝所引发的后果很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当年唐朝灭亡的时候,王建(847-918)就已经提出过既然唐朝已经灭亡,不如我们就承认这个事实然后大家一块关起门来当皇帝岂不美哉,然后被李克用(856-908)严词拒绝。也就是说河东军事集团在唐朝灭亡之后的方针就是以光复大唐为旗号对抗后梁。唐朝虽然已经灭亡了,并且在灭亡之前已经虚弱,腐朽了很长时间,但是毕竟唐朝三百年在人们心中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因此将这块招牌打出来还是能够吸引不少人的。然而现在后梁尚未灭亡,李存勖就要急匆匆的称帝,这意味着什么呢,在张承业看来也许李存勖这么做就意味着昭告天下“老子有生之年灭不了后梁了,所以王建说的有道理,还是关起门来当皇帝好啊。”很明显如果李存勖认为后梁很快就会灭亡,那么等到灭梁之后再称帝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非要在这么着急可不是就是在告诉天下人“梁晋争霸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嘛。


1楼2019-09-08 09:43回复
    感觉当年荀彧(163-212)劝阻曹操(155-220)接受魏公的封号也是相似的道理。荀彧再怎么理想主义凭他跟曹操相处了这么多年对曹操至少也会有最基本的了解吧,难道荀彧真的指望曹操光复大汉之后再把权力交给汉献帝(181-234)自己退隐?就算在刚刚跟随曹操的时候荀彧会有这个想法,在衣带诏事件之后在光复汉室这方面就已经不能对曹操报任何指望了。荀彧在那个时候没有跟曹操翻脸说明他对于曹操的一系列做法都是默许的。反对曹操当魏公可能确实是因为荀彧认为在这个时候接受魏公称号除了受人以柄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敌人之外没有任何好处,正所谓“获虚名而处实祸”,所以荀彧极力劝阻。但是曹操和他的幕僚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荀彧的观点就遭到了驳斥,最后荀彧郁郁而终(也有被逼自杀的说法,不过我更相信前者)。
      当然,我是承认张承业(846-922)和荀彧都是有很多理想主义成分的,但是我还是认为他们再怎么理想主义也不至于连最基本的事实都认不清,可能他们只是觉得主公的做法太不合时宜了,时机太不成熟了而已。


    3楼2019-09-08 09:44
    回复
      2025-08-12 21:06: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05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