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小班吧 关注:211贴子:7,281
  • 8回复贴,共1

孩子越催越磨蹭?斯坦福教授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孩子磨蹭的真实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东西儿童教育(ID:east_west edu)
作者:千寻麻麻
孩子做事磨蹭、拖沓,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这不,才开学两天,就有好几个妈妈来吐槽,每天“催”娃吃饭、洗澡、睡觉,简直要搭上半条命。
开学季真的就是要命季,很多小朋友都是平时表现尚可,但两个月暑假过去又“原形毕露”,更别说那些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绝对是磨蹭拖沓的高危人群。


1楼2019-09-12 22:40回复
    早餐,一碗面条半小时才吃一半不到,眼看上学就要迟到,把人急得心发慌,而且常常是你急娃不急,一边你连吼带叫:某某,你给我快点好不好?五分钟后我们再不出门,就得迟到了!为什么你天天早上都这么磨?!一边却是“淡定娃”依然异常平静地该干嘛就干嘛。
    晚上回家还有一场“硬仗”。
    让他自己洗个澡吧,洗着洗着就开始玩水,焦心的你又忍不住一顿“连珠炮”:“某某,都几点了你还在玩,赶紧洗完睡,你明天还想不想上学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磨蹭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好多事情都是家长火烧眉毛了,孩子依然无动于衷。“头顶悬着KPI的职场女精英”和不紧不慢向往“诗和远方”娃的拉锯战,就这样成了家里最普通的日常。
    让家长磨破嘴皮子的磨蹭问题真的无药可解吗?
    前段时间在一次公开课上,偶然听到斯坦福教授用经济学思维解读孩子的磨蹭问题,顿时觉得豁然开朗,所以我们今天就把教授的观点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2楼2019-09-12 22:42
    回复
      孩子磨蹭的本质,是因为缺乏成本意识
      孩子磨蹭又说不听时,总是让人很火大。但我们冷静下来后,回过头去看孩子的磨蹭行为,会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孩子晚睡,我们总担心孩子早上起不来发脾气,或者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于是每天晚上,就跟在他身后催,洗漱玩水要叫停,床上跳舞要叫停……家长累,孩子也不开心。
      仔细想想,玩水也好、跳舞也罢,不都是孩子的天性吗?要是我们不着急让他准时睡觉,是不是还会欣慰于他玩水时的专注力,跳舞时的创造力呢?
      原来,让我们火大的,不是孩子的磨蹭,而是她分不清“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沉浸在“想做的事”里,耽误了“该做的事”。
      孩子的思路是:我想玩水,我想跳舞,我想抓紧所有时间玩一玩。
      而不是:我该睡觉了,否则明天上学会迟到。

      经济学上把这叫做:缺乏成本意识。
      俗话说,“世间一切,上帝早已暗中标好价格”,每个“想要”的背后都暗藏成本。
      大人理性,因为我们清楚成本是什么。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分别会导向怎样的结果。
      孩子任性,因为他们不清楚成本是什么,没有“I need”的压力,所以肆无忌惮地沉浸在“I want”里。


      3楼2019-09-12 22:43
      回复
        家长,别为孩子的磨蹭“推波助澜”
        多数时候,我们会用警告口吻提醒孩子磨蹭的成本:
        “你现在再不睡觉,明天起不来,迟到肯定被老师批!”
        “再给你五分钟,还没吃完我就不管你了,待会去学校饿肚子!”
        ......
        但更多时候,我们就像“色厉内荏”的纸老虎,丢下狠话后,又忍不住插手帮忙解决问题。
        我们来描述几个场景,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熟悉:
        赌咒发誓般讲,时间一到就收餐。可时间到了孩子没吃完,又把牛奶鸡蛋装进食品袋,路上还要劝着喂几口。
        规定21:30必须洗漱完毕上床睡觉,眼看21:40了,孩子还在卫生间里磨蹭,于是,牙也开始帮忙刷了,衣服也帮忙穿了,有时还得抱到床上去(掩面)。
        ......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越界了。我们把本该孩子承担的成本,都揽到了自个身上。他自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着急,反而觉得我们帮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催得多了,孩子还烦,觉得妈妈想控制我、指挥我,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磨蹭,孩子越磨蹭,家长越着急,逐渐陷入到恶性循环里。


        4楼2019-09-12 22:44
        回复
          “自食其果”是最好的“警告”
          理解到这点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改变策略了。
          每次事前提醒,事中绝不反复唠叨,尽量让小家伙“自食其果”。
          以早饭为例,饭前告诉孩子:
          我们总共有20分钟时间吃饭,闹钟响的时候,就必须出门,否则上学就迟到了。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是充耳不闻,这时候就很考验家长的定力了:要忍住不催。
          闹钟响了,不出意料的话,照旧早饭没吃完。
          当天放学的时候,问问孩子的感受,饿不饿?如果孩子开始吐槽“上午饿得头昏眼花”“后悔早上没吃饭”......
          我们这时候就为自己迎来了教育时刻,可以趁机强调行为导致的后果:“听起来确实很郁闷啊,不过妈妈相信,明天早饭时,只要不东跑跑、西摸摸,一定能吃得饱饱的,在学校就不会饿肚子了。”(注意:当后果呈现时,不要得意地怼孩子,“看吧,我叫你......你不听,这下......”,这样做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导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最好先同理,再用平静的语气把后果与孩子之前的行为联系起来就可以啦)。

          这很考验父母的耐性。
          但孩子就是这样,他没有亲身体验过,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成本意识是需要在平时一点点练习中积累的。
          好处是,一旦建立起了成本意识,孩子脑袋里就像是多了一根弦,不用大人操心,他自己就会去权衡、判断。
          刚开始可能有反复,但只要我们稳住,就能看见变化。
          有同事亲身实践这种办法,连续三天都坚持“中途绝不啰嗦,闹钟一响就收餐”,有一天上班她特别惊喜地说:“这办法超好用,真的!今早吃饭,喜宝竟然主动问我闹钟是不是快响了!”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意义深远,它代表孩子开始有时间观念了,他的小脑袋里,除了“I want”,还多了“I need”,什么时间我该做什么事,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要为此付出怎样的成本。


          5楼2019-09-12 22:45
          回复
            拥有成本意识,孩子受益终生
            而且,成本意识的建立,不只可以改善孩子的磨蹭行为,它对孩子整个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梁冬和吴伯凡,就曾在冬吴同学会“想要和需要”这期节目里,专门探讨了这个话题,成本心智模式影响人的一生,孩子从小就应该建立。
            有成本意识的人,很清楚做一件事,要付出的东西是什么,容易养成自律。
            而没有成本意识的人,只想我要什么,很少想我要付出什么,这是妄人的逻辑,痴心妄想嘛,社会上很多“废柴”都是遵循这个逻辑过日子的。
            然而反观我们的家庭教育,成本意识的培养一直都很薄弱。
            现在很多小孩,都不理解成本。
            比如,一家人出门旅行,想着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环境,每次都住豪华酒店,却很少有父母会给孩子多讲几句,我们为这次消费付出了多少劳动。
            结果某一次,偶然原因没订豪华酒店,孩子就质问:这个房间为什么这么小?
            你暗自想,这孩子可真不懂事啊。但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从来没给孩子讲过成本,他不理解啊,觉得住豪华酒店,不是理所当然吗?
            还有妈妈吐槽,孩子不体谅自己,“我白天上班那么辛苦,晚上回家还要帮他整理玩具,他就不能把自己房间收拾好,给我减轻点负担吗?”
            这个问题真实的答案是:
            孩子不会天然地体谅父母,如果你想让他自己整理玩具,你就需要让他体会到不整理玩具的成本。比如告诉孩子,当你没有能力“照顾”好旧玩具的时候,我不会再给你买新玩具。
            这就是经济学思维,相比情感导向它更加理性,也可以说,更符合人性。


            6楼2019-09-12 22:46
            回复
              父母没定力,害了小孩一辈子!


              9楼2019-09-13 22:34
              回复
                说的对,自律给人自由


                10楼2019-09-13 23:52
                回复
                  希望能把孩子磨蹭的坏习惯改正


                  11楼2019-09-14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