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学会吧 关注:165贴子:9,108
  • 0回复贴,共1

陕西省诗词学会大学生部2019.9.14成语典故得不偿失《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陕西省诗词学会大学生部
2019.9.14成语典故
得不偿失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载,吴大帝孙权准备攻伐夷洲 (今台湾)和珠崖(今海南岛东北部)。大将军陆逊不同意,上疏道:四海未定,尚须民力,以济时务。远窥夷洲,未见其利。珠崖绝险,得其民不足济。宜先图发展农桑衣食,育养士民,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州一统”。但是孙权不听他的建议。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权遂征夷,得不补失”。“得不补失”,所得到的利益抵补不了付出的代价(损失),形容所得少而所失大。《后汉书•西夷传》在评论后汉王朝和西夷(西部少数民族)的关系时说:元初(汉安帝年号)之间(约公元110年前后),变乱纷起,驰骋东西,奔救首尾,动摇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待乱事略定,而汉祚亦衰焉。“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得不酬失”,也是所得抵不了所失的意思。(酬,偿付。)“得不补失”、“得不酬失”,后来一般都说作“得不偿失”。宋代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明代徐树丕《识小录•孙过庭》:“昔人谓看孙过庭《书谱》,如食多骨鱼,得不偿失,因草书难读也。”(孙过庭,唐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擅草书。)清代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饶鸿生在精养轩虽花了几十块冤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典故,不能说得不偿失了。” (精养轩餐馆和后乐园都在那时的日本东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4 1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