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外教培优吧 关注:131贴子:3,644
  • 8回复贴,共1

孩子上课走神,做事总分心?从脑科学角度,揭示专注力的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专注力绝对是育儿话题中的热点,后台一直有读者让我聊聊孩子专注力的事情。
前几天收到的一条留言,特别感慨:

回想起来,千寻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平时我自己陪她还不觉得,一参加集体活动就“暴露无遗”。
记得我们刚上幼儿园时,前面几天是亲子互动课程,四组家长和孩子围坐一桌,只有千寻high遍全场,每次我把她抓回来不到五分钟,她又会开心地逃走。
老师也是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把她领回来,让她尝试跟大家一起配合指令完成互动。然而,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
尴尬看着娃自顾自玩耍的我,也会担心,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她今天无法静下心来完成一项小任务,以后上了小学,会不会注意力不集中呢?
好在对孩子的观察,以及观察引发的疑问,一直是我在育儿路上不断探索的原动力。当我开始认真琢磨“儿童专注力”这个有点庞大的命题,越深入越发现,我们做父母的,只是很担心孩子缺乏“专注力”,但对它客观的了解,说实话还真不算多。
现在千寻进入小学了,常被老师夸专注力好。每天回家跟我聊天,从聊的细节里,我也能听出她上课确实很专心,有认真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回看千寻从“坐不住到专注”的过程,还是有些东西值得和大家分享,尤其是对学龄前的爸妈有一定帮助,因为大家都知道,孩子专注力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小学的表现和学习能力。
其中我自己觉得启发最大的,是从脑科学角度出发,对儿童专注力的解读,以及一些有效的策略。


1楼2019-09-25 17:23回复
    大原则---正确的预期
    “孩子天生就是动个不停的,当我们在谈儿童专注力时,首先要有个正确的预期。”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被它吸引了,对担心孩子注意力缺失的家长来说,它就像一方镇定剂。
    高普尼克在她的《园丁与木匠》里,通过儿童大脑的发育特点,讲述了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做事情容易分心,看起来好像缺乏专注力。
    受前额叶皮质和髓鞘质的影响,孩子6岁前的学习模式是“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他们通过模仿、听讲和玩,尽可能地探索周围世界,不受限制。
    这样的学习模式决定了他们容易被任何东西吸引注意力。
    孩子会摸摸这个玩具,又去玩玩另一个玩具;
    搭积木的时候,身边有大孩子骑滑板车经过,目光马上就从积木转移到了骑车的孩子身上。
    包括千寻刚进幼儿园,在一个新鲜环境里,不肯规规矩矩坐着,想要四处走动的场景,都是这个年龄孩子正常的表现。
    为了帮助家长更清晰地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合理的专注力,专门研究孩子行为发育的网站speechtherapycentres根据大脑发育规律,列出了一个范围,大家不妨对应自己孩子的年龄看一下。

    了解范围的好处是,让我们对孩子的专注力有个正确的预期。
    对一个三岁不到的宝宝,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一直集中注意力20分钟。同样,4、5岁的孩子,25分钟就已经是高点,更多孩子只能集中十多分钟。


    2楼2019-09-25 17:25
    回复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顿时松了一口气。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为什么上学后,孩子与孩子之间专注力不一样呢?
      这儿我们首先要清楚两种情况:
      一种是孩子做自己有兴趣的事很专注,只是学习不专注。这种情况,反应的不是专注力问题,根源是情绪问题。
      孩子对学习是反抗的,他把反抗意识表现为走神、拖延时间。
      为什么反抗学习呢?孩子本身是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回忆和反思下自己在孩子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了,是不是存在施加太大压力和过度学习的前提。
      还有一种蛮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完成安排的学习任务后,说好可以玩了,爸妈又给加量,失去信任也会导致孩子"报复性分心"。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得率先做出些改变,有时间“逼”孩子集中注意力,不如想想怎么恢复他的学习主动性。

      另一种是孩子很聪明,老师讲的内容他很快就吸收了,节奏比其它同学快,就难免走神。
      这种情况,家长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沟通就可以判断。
      比如虽然老师反映孩子上课走神,但他回答问题是准确的,作业和测试也都OK。跟孩子沟通时,他多半会告诉你上课没意思,这些东西都懂之类。
      面对这类孩子,家长大可以放宽心,偶尔拓展下他的认知边际就好。比如,孩子觉得幼儿园讲的绘本简单,你可以问问他:"同样人物,你能设计出一个新故事吗?"
      聪明孩子就得给他更大的挑战,激发思考欲,当他意识到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学习时,就会主动提高专注力。


      3楼2019-09-25 17:26
      回复
        排除了情绪问题和智力因素影响,孩子之间的专注力差异又来源于哪里呢?
        哥伦比亚大学和Hawn基金会聚集了一批神经科学家、行为心理学家、教育家做了研究,发现是大脑里面的RAS(网状激活系统)模块在作怪。
        RAS就有点像个筛子,能帮我们筛选出重要信息。大脑里RAS模块比较强的孩子,会比较容易将注意力聚焦到重要信息上。
        这导致了一些孩子天生专注力就更好。
        但科学家们也说了,大脑里的RAS模块,是可以像我们平时做体育运动锻炼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加强的。

        怎么练呢?
        首先就是“减少干扰”。孩子玩耍、看书,甚至发呆的时候,咱们大人别没事就去插话送水问要不要吃东西,尽可能让他沉浸在宝贵的“心流”状态里。
        这个点网上很多文章都讲过,相信爸妈们也都看过,我就不啰嗦了。
        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两个比较实操的练习方法。这两个方法我自己实践过,效果不错,供大家参考。


        4楼2019-09-25 17:27
        回复
          一直以来我都特别知道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孩子来说,单纯的说教不仅无济于事,还会引发抵触和逆反心。你越是耳提面命地叮嘱他集中注意力,他越是集中不了注意力。
          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家长自己要放下担心,了解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然后有的放矢地陪他做提高练习。
          当然,我分享的这些也不见得全面,毕竟专注力是个很宏大的命题,每个人的认知又都是有局限的,但如果文章里某个点可以触动你进行更多思考和探寻,我想它就是有意义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抵抗焦虑,靠的是独立思考能力!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6楼2019-09-25 17:29
          回复
            2、任务前的运动程序
            不论是做单任务场景练习,还是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比如作业),之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运动程序"。
            这里说的"运动程序",不是在家里随意地跳个不停,而是让孩子锻炼小肌肉,做有助于感统能力的体育运动。
            这个方法可能让一些家长看不懂了:孩子注意力不好,不是应该严格督促他学的更认真吗?和小肌肉练习有啥关系?
            其实,专注力是知觉统合能力的一种,它与身体感统能力有很大关系。美国儿科医生认为,一些有助于感统能力的运动是非常好的专注力铺垫。
            比如拍篮球、打羽毛球,这两种运动大家比较熟悉。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运动,爸妈们也可以了解一下:
            小滑板,叠杯


            8楼2019-09-25 17:31
            回复
              学到了好方法,感谢


              9楼2019-09-26 20:12
              回复
                抵抗焦虑,靠的是独立思考能力!


                10楼2019-09-26 20:49
                回复
                  转发了


                  11楼2019-09-26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