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吧 关注:17,684贴子:80,137
  • 3回复贴,共1

《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1楼2019-09-28 16:26回复
    【注】
    损刚益柔:《损》卦。“彖曰: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减损下之阳刚以增益上之阴柔也要适时。事物的减损增益、盈满亏虚,都是配合其时而自然进行的。
    下卦为刚,为攻战;上卦为柔,为守战。现阶段惟在应时行之,减损刚亢而增益柔顺,减少攻战,增强守战。


    2楼2019-09-28 16:26
    回复
      【译】
      限制和削弱敌方的作战力量,不是用单纯进攻的方式。蓄力坚守,应敌而备,待时全攻。
      (按语)这是调动敌人而掌握主动权的方法。《孙子兵法》在虚实篇中说:“凡是先占据战场等待迎击敌人的就主动从容,而后抵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孙子兵法》的“以逸待劳”谈论的是与敌战场作战,而《三十六计》的“以逸待劳”则论“势”,谈论的是如何形成战而能胜的有效态势。主要意旨不是指选择地点伏击敌人,而在于以精练驾驭繁杂。也就是以主动不变应对外界多变;以最小变化应对外界大变;以稳固不动应对敌方多动;以小型行动应对敌人大型行动;以我为中心应对周边的无穷变化。
      如管仲把军事建设包括在国家政治治理中,根据敌方的实力,全方位提高综合国力。
      孙膑利用庞涓的心理弱点,最终把庞涓诱至马陵道伏击而亡。
      李牧长期驻守雁门郡,近十年不出战,其实是在作与匈奴打大仗的准备,最后一战大破匈奴。


      4楼2019-09-28 16:34
      回复
        管仲,以富国强兵、提高国力之举措,应对诸侯纷争互战之劳。
        春秋时,各国纷战,管仲则全心置力于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辅佐齐桓公,历经数年,齐桓公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会盟,击戎,伐楚,多国臣服。
        孙膑,以因势谋划、巧妙设局之举措,应对敌方来回奔袭之劳。
        魏攻韩,韩求救于齐,孙膑随势而备一年多,尔后入魏境攻魏,魏军返大梁后回攻齐军。孙膑故意用减灶计显示齐兵怯懦,大部逃散,庞涓率轻骑盲进,结果被诱入马陵道,受困不敌,自杀而亡,魏军大败。
        李牧,以严防固守、选将练兵之举措,应对敌方不断袭扰之劳。
        李牧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长期驻守雁门郡防备匈奴。匈奴每次入侵,李牧皆退入营垒固守。近十年下来,敌人都以为李牧胆小怯战,其间李牧还被赵王撤换过。后来李牧见时机已到,就组织精兵训练作战。最后诱匈奴单于率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出奇兵左右包抄敌军,大败匈奴。


        5楼2019-09-28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