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吧 关注:148,688贴子:662,204
  • 7回复贴,共1

大唐艾神告诉你女士艾灸任脉的重要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任脉,阴脉之海!
女人这辈子,有一条经络必须打通,它就是——任脉!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中医讲“腹为阴,背为阳”,任脉循行于人的前正中线,起于腹内胞宫,下行出会阴,经过阴阜,沿着腹部和胸部的正中线向上,经关元等穴,一直到咽喉,上行到上颌部,再左右分行,并环绕唇部,交会在督脉的龈交穴,最后通过鼻翼两旁,上行到眼眶下(承泣穴),与足阳明经相交。
任脉走腹部正中,贯穿了人的腹部,与人体阴经交会,掌管6条阴经的气血,对全身阴脉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阴脉之海”,而女性属阴,可见此脉对女人也意义非凡。
虽然我们总是讲阳气,但阴也同样重要,中医里阴与阳互根互用,缺一不可,作为阴脉之海的任脉的地位举足轻重。


1楼2019-09-30 10:03回复
    三、任脉,女人生殖腹地!
    任脉长于胞中,与人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不仅如此,任脉更是女人腹地,关系到人的生育。
    《黄帝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
    如果任脉脉气失调,轻则发生前阴诸病,如白带、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遣尿、阴中痛,重则影响生育。
    人类的生命之所以延续,文明得以传承,任脉应该独得一份功劳。


    3楼2019-09-30 10:06
    回复
      2025-07-31 13:08: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任脉,女人的血库!
      自古以来,中医都有“妇女以血为本”的观点,认为女子以血为养,以血为用,血对女人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理论认为,女子因为气不足、血足,冲脉才散于胸中,长了乳房。
      李时珍也曾云:“妇人,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
      女人一生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样样都不离开血,样样都需要耗血,导致很多女性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反之血不足,那些生理活动都要产生波动。
      那么血怎么来呢?《素问》中有经典论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太冲脉的盛衰,直接影响到女子阴血的运行,女子经期能不能顺利来到就是最好的体现。
      太冲脉是哪条脉呢?就是通子宫、卵巢的这条脉,女性很多耗血的生理活动都依赖它。
      而太冲脉又受到任脉管辖,只有任脉通,太冲脉才能盛,“月事”才按时来潮,才有了女子种种标志性的气血活动。
      因此任脉可以说是女人的一个血库,阳化气,阴成形,血是有形,任脉又是阴脉之海,没有哪个女人离得开它。


      4楼2019-09-30 10:10
      回复
        五、艾灸打通任脉,好处多多!
        任脉位于正前胸,上连乳腺下通子宫,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脉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那么,艾灸任脉能给女人带来哪些福利呢?
        艾灸任脉的3大妙用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为“阴脉之海”。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3)调养腹、胸、颈:
        本经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5楼2019-09-30 10:11
        回复
          以下是几个重点艾灸的任脉穴位:
          1、灸天突:防雾霾
          它是人体气机出入的通道,防治呼吸道疾病首选穴位!
          2、灸中脘:气血足
          中脘是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利湿的作用;本穴又是“八会穴”之一,即“腑会中脘”,是治疗脾胃疾病最常用穴之一。如果你的中脘有压痛感,而且还有反酸的现象,那可能就是脾胃功能有一定的问题。
          中脘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
          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胃调好了气血自然就足。


          6楼2019-09-30 10:13
          回复
            3、灸神阙:通阴阳
            神阙位置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而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最佳作用点。
            并且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耐热性好,可以承受更多的热量。同时又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神阙穴还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7楼2019-09-30 10:19
            回复
              4、灸关元:锁阳气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还可以调节内分泌,达到强身固体的作用。


              8楼2019-09-30 10:20
              回复
                女性者,病在任脉者甚多。如乳腺,甲状腺,脾胃病,妇科病等。艾灸初起,也应多灸督脉,待阳气有增,灸气透至胸腹,再多灸任脉,事半功倍,治病之捷径也。若初始即多灸任脉,不重视督脉,则气缓血慢,任脉之病痊愈就会迟滞。所以,建议灸任脉的时候也要灸一灸督脉,这样效果更好。
                任督二脉俞穴较多,也有重点可选。 背部督脉以大椎穴、中枢穴、命门穴为重点,三穴各管背部三段。胸腹任脉以天突穴、巨阙穴、神阙穴为重点,三穴各管胸腹部三段。


                9楼2019-09-30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