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岳仙关——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一府六县,府治歙县,包括今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间以幽洞、曲涧、**、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明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道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以后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江西也有同名山峰。
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唐乾元年间( 758—760 ),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 ),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云游道士纷纷而来,道教建筑规模日益;至明代达到鼎盛,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 108 处,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现存宫观殿宇及亭台楼阁十余处,均为重修,为道教名山之一,属安徽道教主要活动场所及著名风景游览区。
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唐乾元年间( 758—760 ),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 ),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云游道士纷纷而来,道教建筑规模日益;至明代达到鼎盛,据《齐云山志》记载时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 108 处,仿湖北武当山建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断,许多建筑相继被毁,现存宫观殿宇及亭台楼阁十余处,均为重修,为道教名山之一,属安徽道教主要活动场所及著名风景游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