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闹喜(1)
我是七零后,乡下老家是江淮之间的一个小山村,叫做东湾村,依山傍水,风景不错。
山村趣事多。
说起东湾村,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东湾村有四大,蚊子比苍蝇大,黄蜂比麻雀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
赵振华以前听见这句话,总觉得是扯蛋,是别人埋汰东湾村的。
别的不说吧,关于女人屁股这一点,赵振华就仔细观察过。
村子里的女人当中,只有杀猪匠王响的老婆秀贞,长了一个不袖珍的屁股,大而饱满,裂裤欲出,可以和磨盘一较高下。那也是人家命好,嫁给了杀猪匠,天天有肉吃,猪肉换人肉,长年累月堆起来的。
可是,鲁秀莲出嫁那一天,赵振华才忽然发现,东湾村的“四大”都是存在的,真真切切,令人无法忽视。
那是三十三年前的事。
鲁秀莲和赵振华是高中同学,还有村里的齐磊。
上半年,他们三人还在五十里外的县城二中苦读,指望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大约是那一届的考官不行,一朝揭榜,赵振华和齐磊鲁秀莲同时名落孙山,像是折了翅膀的飞鸟,跌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现在,夏天刚刚过去,才上秋的时候,鲁秀莲却要嫁人了。
迎亲的车队是三辆面包车和一辆大四轮拖拉机,面包车用来拉人,拖拉机用来拉嫁妆。
嫁妆上了车,新娘鲁秀莲也上了车。
接亲的队伍点起花炮,噼啪声中,车队缓缓出发。
赵振华站在自家屋后的土马路中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冷冷地注视着迎面驶来的婚车。
脚下的土马路将东湾村劈开,分为南北两个自然庄。鲁秀莲家住东湾村北庄的最东头,这里是她出嫁的必经之路。
土马路一直向西,延伸到五里地之外的街镇,从街镇上转车,便可以通向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
赵振华曾经无数次想过,自己一定要挣钱,发财,然后再把这条路铺上黑亮黑亮的柏油,两旁安上路灯,和城里的大马路一样宽敞漂亮。那时候,这条路将会有个名字,叫做振华路。
但是赵振华没想到,同学三人之中,鲁秀莲是第一个从这条路上离开的人,直达都市,将东湾村的一切彻底抛弃。
高考成绩放榜的那天,就在齐磊家的屋后,在栀子花树下,赵振华和齐磊鲁秀莲效仿桃园三结义,摆酒点香,对着栀子花树发誓,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走了就不回来,除非驷马高车衣锦还乡;留下,就跟这片黄土地较劲,来个天翻地覆慨而慷,敢教日月换新天。
齐磊那晚喝多了,大着舌头说:“咱们先留下吧,干两年再说;如果两年过后还是这么穷,就出去闯荡!”
鲁秀莲也喝多了,摇头说:
“勾践卧薪尝胆,也是三年的吧?两年之内想翻身,不可能。所以,我打算一辈子留在东湾村。振华你说对不对?”说着,秀莲就拿眼往赵振华身上瞟,秋波荡漾。
赵振华明白秀莲的那个眼神,一辈子留在这里,就是说,要嫁在本村了。
嫁给谁呢?齐磊那模样,三寸丁谷树皮,跟人站一起像个猴子,跟猴子站在一起才像个人,秀莲是看不上的。
所以,赵振华知道秀莲的意思,她要跟自己在一起,永永远远在一起。
话还在耳边,那个发誓要一辈子留下来的人,却要出嫁了。
赵振华拦在鲁秀莲出嫁的路上,就是想问个明白,是不是身为女人,就可以说话不算数!?
载着新娘的婚车在靠近,炮竹还在震天价地响,硝烟扑鼻。
赵振华觉得自己是一个败兵,悲壮的败兵,此刻就站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那一声声炮竹,就是敌人密集发射的机关枪,每一枪,都打在他赵振华的心窝里。
在这条土马路上看热闹的,不止赵振华一个人。
七长八短的乡亲们,都站在土马路两边,伸着脖子,看着驶来的车队,也看着马路中间的赵振华。
大家都觉得赵振华有些古怪,看热闹,也不知道站在一边,怎么把路给拦上了?莫不是想学瓦岗寨的山大王,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
村里的老光棍、麻老爹宋仁贵蹲在路边,抽着烟,眯着眼,冲着赵振华喊道:“小华子,你站在路当中干什么?不怕车子撞死你?”
赵振华似乎没听见,一动不动,也不应声。这反应,更加让村里人觉得有古怪。
麻老爹的侄子,小光棍宋家财走上来,拍着赵振华的肩膀,咧嘴笑道:“华子,你站在这里一动不动,装强盗打劫吗?不过你这细皮嫩肉的小白脸,装强盗也不像啊!要不,我给你弄点锅底灰,抹在脸上?”
四周哄堂大笑,七嘴八舌,都冲着赵振华指指点点。鲁秀莲作为今天的新娘子,风头却被赵振华抢了。
“一边去!”赵振华瞪了宋家财一眼。
宋家财闹了个没趣,耸耸肩,悻悻地退回路边。
婚车颠簸而来,缓缓靠近,在赵振华的身前停下。
新娘鲁秀莲坐在第一辆车的副驾驶位上,和赵振华之间就隔着一道玻璃。
赵振华可以看清楚鲁秀莲的每一根发丝,看见她头上粉红的发夹,看见她低垂的眼帘和弯弯的睫毛,看见她红色嫁衣上面的每一个花纹。
但是赵振华看不清鲁秀莲的表情,因为鲁秀莲的脸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表情,像是一具木偶。
媒婆郝国兰走上来,鼻梁上贴着一块烂疮膏药,陪笑道:“振华让一让,今天好年好月好日子,别耽误了秀莲的时间。”
男方接亲的队伍里,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子,也走过来递上香烟,笑道:“兄弟抽根喜烟,借过一下……”
赵振华根本就不看郝国兰,不看敬烟的男人,也不接香烟,却隔着车玻璃,死死盯住鲁秀莲的脸,说道:
“东湾村的规矩,好事成双。新娘子出嫁,大家都来欢送一下,庆祝庆祝。所以呢,喜烟喜糖都是双份的。不信,你们问问新娘子。”
斯文男子一愣,随即笑道:“对对对,好事成双,应该的!”说着,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来,两根烟并排,递在赵振华的面前。
赵振华还是不接香烟,淡淡地说道:“我说的好事成双,是两包烟,不是两根烟。”
斯文男子一呆,皱眉道:“两包香烟?哪有这规矩?”
赵振华扯起嘴角一笑,又提高声音说道:“我说的是在场的人,凡是男的,每人两包烟;凡是女的,每人两包糖。好事成双,东湾村的规矩就是这样。”
斯文男子变色,脖子长了一截,高声道:“什么?每人两包香烟?你这不是讹人吗?”
赵振华依旧盯着鲁秀莲的脸,冷冷地说道:“我没有讹人,东湾村就这规矩,你可以问问新娘子。”
一边看热闹的宋家财来了劲,扯着嗓子喊道:“对对对,东湾村就这规矩,好事成双,每人两包香烟!”
现在宋家财才明白,原来赵振华拦路,是闹喜讨香烟的。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跟着闹一闹,讨两包香烟来抽?讨不到两包,一包也行啊!
宋家财是这样的心思,乡亲们也大多是这样的心思,于是,嘻嘻哈哈地乱嚷起来:“没错,东湾村的规矩,就是每人两包香烟!东家娶媳妇,大方点吧,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看见乡亲们的阵仗,斯文男子立刻怂了,急忙掏出香烟,团团发了一圈,拱手赔笑:
“各位大爷大妈大哥大嫂大姐小妹,今天来接亲,香烟带的不多,实在是对不住!大家高抬贵手,让个道吧。再耽误下去,赶不上拜堂的时间了!两天以后,新娘子回门,我让新郎官多带喜烟喜糖,给大家补上,好不好?”
媒婆郝国兰也帮着说话,团团作揖,低声下气,肥嘟嘟的脸,笑得菊花一样灿烂。
乡亲们都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有人说道:“振华,让他们过去吧,开玩笑的事,不能当真。这么多人,每人两包烟,谁家能有这么大气!”
郝国兰和斯文男子听见这话,都如逢大赦,冲着说好话的人连连作揖。
赵振华却岿然不动,说道:“你们说回门那天补上,也行。就是白嘴说白话,空口无凭,让新娘子下车,给我打个欠条。”
宋家财又跟着起哄:“对对对,让新娘子下车打个欠条!”
斯文男子双眼冒火,攥起拳头,想对赵振华动粗,却又不敢,气得胸膛起伏,鼻子里呼呼喷风。如果像红孩儿一样鼻子会喷火,斯文男子一定会祭出三昧真火,把赵振华烤死在这里,烤成一团灰烬,再狠狠地踏上几脚。
新娘子嫁出娘家的门,路上是不能下车的,必须到婆家门前,由丈夫背进婚房。哪怕是憋到大小便失禁,新娘子也得坐在车里。这叫做从一而终,一路顺风。让新娘子半路下车,这不是诅咒人家是半路上的夫妻吗?
郝国兰也是耐心耗尽,收起笑脸,窜到赵振华的面前,拿出三姑六婆的泼辣本性和舌战功夫,双手叉腰,开足马力吼道:
“我看你娃是穷疯了!抢钱哪!土匪啊!这条路是你家的呀!你凭什么不让人走?凭什么要人两包烟?人家欠你的呀!东湾村有这个规矩吗?扯你娘的蛋!老娘做了一辈子的媒婆,嫁了你娘嫁了你姐,从来就没听说过!你他媽屁股丑,还有裤子遮挡着,脸这么丑,也不脱了裤子遮上?不要脸了是吧!?”
郝国兰的骂词倒也罢了,虽然字字如刀,但是在农村司空见惯,并没有多少杀伤力。可是郝国兰一开骂,那唾沫口水和口臭,磅礴汹涌,排山倒海,威力绝大,势不可当。
赵振华站在原地,面对郝国兰海啸一般的唾沫口水和口臭,坚强得就像海边的望夫石,寸步不让,眼神刚毅,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今天还就是发疯了,就是不要脸了!不给香烟,不打欠条,就让车子从我身上轧过去!”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郝国兰,战斗瞬间升级,从动口发展到了动手。
郝国兰嗷地一嗓子扑了过来,直取赵振华的下三路,用手撕扯他的裤腰带,大骂:
“老娘今天非扯了你的裤子,让大家都看看你是不是男人,裤裆里有没有男人那玩意!老娘蹲着撒尿的妇女,也比你这个站着撒尿的男人有骨气!穷疯了,就来讹人钱?!”
赵振华见招拆招,抓住郝国兰的两手,一扭腰,将她向一边摔去。
“唉呀妈呀,打死人了!赵成海你个老扒灰,怎么养出来的小野种,打死老娘了!”郝国兰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干脆往地上一躺,就地打起滚来。
打滚放赖,本就是三姑六婆的基本功,必备的生存伎俩。
郝国兰更是此道高手,得了祖师婆婆的真传,深谙打滚放赖之精髓。她左一滚右一滚,石磙子打场一般,嘴里破口大骂,将赵振华的十八代祖宗挨个问候了一遍。她骂的老扒灰赵成海,就是赵振华的老爹。实际上,赵振华是家中长子,还没结婚。他老爹赵成海,还没有扒灰的条件和资格。
郝国兰的表演太过于投入,忘了路边就是一条水沟。
众人正要上前拉一把,却见郝国兰小短腿在地上一蹬,圆润的身躯非常利索地向北一滚,扑通一声,掉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这段水沟在赵振华家的猪圈后面,属于赵振华家的。
多年前规划村庄的时候,顺便规划了这条路,路两边都留有水沟,一者用来排水,二者用来灌溉。
赵振华的老爹赵成海是个勤奋的人,将这条水沟挖深、加宽,用来养鱼。所以整个东湾村,也就赵振华家屋后的水沟最深最宽,蓄水最多。
郝国兰掉了水沟里,溅起几尺高的水花,随后连声大骂,手脚并用地向上爬。
偏偏这段路基比较高,水沟又深,郝国兰短手短脚的,像个大乌龟,一爬一滑,扑通一声,又掉进了水里。
乡亲们也不忙着打捞,却一起大笑起来。大家也知道,这水沟淹不死人,现在上秋的天气,也冻不死人。郝国兰掉进水沟里,无非就是洗个澡。
小光棍宋家财笑道:“媽蛋,华子亏大了,没要来喜烟,家里水沟的水,倒是被郝国兰喝了不少!”
众人又是大笑。
赵振华却不笑,也不看郝国兰,只是盯着鲁秀莲的脸,目不转睛。
男方接亲的斯文男子气得脸色铁青,搭把手,将郝国兰扯了上来。
“赵成海你个老扒灰,断子绝孙没尾巴的东西,养出来这没教养的小野种,老娘今天跟你拼了!”郝国兰一上岸,立刻转身向村口冲去。她要绕到村前,去找赵成海大骂一场。儿子不要脸,老爹总得要脸吧?
赵振华依旧面无表情,盯着鲁秀莲。
第二辆面包车上,走下来一个戴帽子的中年男人,长着一张油腻的圆脸,胸前挂着一朵小红花,上面写着新郎两个字。
红花油腻男走到赵振华的身前,往他的口袋里塞了两包过滤嘴香烟,皱眉挥手道:“烟给了你,走吧!”
赵振华哼了一声,掏出香烟丢在地上,说道:“不是给我两包烟就行了,是在场的人,每人两包烟!”
红花油腻男大怒,摘了帽子吼道:“你小子别不识抬举,在家不打人,出门没人打!你今天拦着我的路,以后别在县城让我见到你!”
当红花油腻男摘了帽子的时候,四周的乡亲们,同时一声嘀咕:“哇,原来是个秃顶……”
宋家财更是大笑:“卧槽,秃子头上冒火星了!”
红花油腻男脸色一红,急忙又把帽子扣上,回身瞪了宋家财一眼。
“哈哈哈哈——!”
这时候,赵振华笑了,哈哈大笑,笑得声震长空,气势惊人。
红花油腻男瞪眼,骂道:“你小子笑什么?滚开,别逼着我动手!”
“哈哈哈哈……”赵振华笑得忍不住,看着红花油腻男,说道:
“东湾村有四大,蚊子比苍蝇大,黄蜂比麻雀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大爷,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什么时候做六十大寿?”
“你——!”红花油腻男的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脖子,和胸前的红花颜色毫无二致,来了个人面桃花相映红。
乡亲们噗嗤噗嗤地笑了起来,又迅速忍住。大家可以取笑秃头新郎,但是要顾及新娘鲁秀莲一家人的面子,毕竟都在一个村里住着。
“给你香烟。”不知何时,新娘子鲁秀莲下了车,怀里抱着一条香烟和几包散烟,走到赵振华的身前,塞在他的怀里,低声说道:“我爹肺癌要死了,等着钱看病。”
说完,鲁秀莲转身走向面包车。
赵振华一呆,盯着鲁秀莲的背影看,眼神恍惚起来。
今天的鲁秀莲穿着一套紧身的旗袍,杨柳细腰下面,屁股突兀地鼓了起来,似乎,真的比磨盘还大……
“哦,烟来了,每人两包!”宋家财一声欢呼,冲到赵振华的身前,抢过香烟,向着四周的乡亲们扔去。
赵振华看了一眼已经上车的鲁秀莲,呆呆地退到了一边。
郝国兰气喘吁吁跑来,骂骂咧咧地上了车。迎亲的车队再次启动,鲁秀莲低着头坐在副驾上,依旧是毫无表情。
红花油腻男坐在第二辆面包车上,从赵振华的身边开过去的时候,扭头吐了一口浓痰,咬牙切齿地骂道:“媽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小子,以后别在县城让我碰见你!”
赵振华没说话。他觉得,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鲁秀莲已经给了回答,她的老爹得了肺癌,要钱看病,只能把她嫁出去,换一笔彩礼钱。用彩礼钱给老爹看病的话,鲁秀莲没有说出来,但是赵振华能猜到。这不是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是东湾村这一带,甚至是全县的老规矩,嫁女儿收彩礼,天经地义。
宋家财散了几包烟,又私吞了几包,将剩下的一包烟丢给赵振华,咧嘴笑道:“华子,这是你的!”
赵振华没有接香烟,任它掉落在地,转身走向自家后院,神经病一般大笑:“哈哈哈,东湾村有四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原来都他媽是真的!”
麻子老爹宋仁贵很困惑,盯着赵振华的背影,皱眉嘀咕:“这娃是因为没考上大学,脑子急坏了吧?看起来,活脱脱就像个神经病。”
……
赵振华从后门回到家里,正遇上他老爹赵成海从前门回来。
赵成海的脸上挂着几条血痕,眼神杀气腾腾的,一看见儿子,立马就抡起巴掌挥了过来。
赵振华没有躲,反倒扬起脸,迎着老爹的巴掌。
巴掌终于没有打下来,赵成海在最后关头忍住了,骂道:
“你个现世包,怎么不让车子撞死?白白供你念了十几年的书,大学没考上,倒是学会拦路打劫了?你要两包烟,抽了能成仙?!郝国兰撵到田上,把我好一顿骂,还抓破了我的脸!我、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个混球!!”
赵振华哼了一声,转身进了自己的屋,甩手关门,嘭地一声响!
关门的力道太大了,震得这四间土坯瓦顶的小屋微微颤动,灰尘扑簌簌地落下。
赵成海看看屋顶,又骂了几句,在门槛上坐下,掏出不带过滤嘴的土造烟点上,一口气吸了大半根,重重地呼出烟雾来,带着一声叹息。
振华的母亲柯翠红,也扛着锄头从田上回来了。
她也知道了儿子闹喜要烟的事,眉头不展,看了看丈夫赵成海,问道:“振华呢?”
“死了!”赵成海将烟屁股丢在地上,狠狠地踏上一脚。
翠红摇摇头,将锄头放在门后,走到儿子的卧房门前,抬手敲门。
赵振华开了门,一言不发,侧身从母亲身边走过,又从父亲的身边经过,出了大门,站在门前的空地上晒太阳。
翠红欲言又止,想了想,把赵成海扯进了后院,低声地商量着什么。
……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振华盛了一碗饭,从桌子上夹了两筷子腌辣椒,转身走向门外。
“振华就在这里吃,有事跟你说。”母亲翠红说道。
“你说,我能听见。”赵振华端着碗,在门槛上坐下,靠着一边的门框,背对着门外,脸冲着堂屋里的八仙桌。
赵成海面对大门,坐在八仙桌上方,竖起筷子,在桌上杵了杵,骂道:“吃家里的饭,还向外扒,难怪越来越穷!”
赵振华也不说话,端着碗换了个方向,依旧坐在门槛上,脸冲外,屁股对着老爹,继续吃饭,心里想,这回可是往家里扒拉了,我看能不能扒拉出钱来!
“混球!”赵成海对儿子的非暴力不合作无可奈何,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继续吃饭。
他的本意,是想让儿子坐在桌边吃饭的,谁知道这混球,竟然给了自己一个屁股。
翠红坐在八仙桌东侧,端着碗,轻轻叹气,说道:“振华呀,秀莲……已经嫁人了,你也就放下吧。人家门槛高啊,我们家穷,攀不上……”
赵振华也不回头,没好气地顶嘴:“别提鲁秀莲,谁想攀她家了?”
赵成海大怒,又用筷子在桌面上乱杵,瞪眼如牛:“你不攀人家,上午干嘛去出丑!?”
赵振华又哼了一声,代表自己的回答。
翠红急忙给丈夫使眼色,摆手又摇头,然后叹气道:“行了,我们不提秀莲……振华呀,你也老大不小了,你的婚事,你爹和我也早都商量过。现在呢,有两条路,要跟你商量一下。”
“商量什么?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打光棍我快活!”赵振华说道。
啪地一声,赵成海把手里的筷子拍在桌上,冲妻子瞪眼:“跟这混球说什么都没用,他的书,全部念到狗肚子去了!这全都怪你,整天叫他念书念书,现在好了吧,念出一个没爹没娘的愣头青来!”
翠红苦笑了一下,接过丈夫的空碗,转身去灶台上盛饭,几颗泪珠,跌落在白花花的米饭里。
抬起衣袖在眼角上擦了擦,转过身来,翠红还是先前的模样,不气不恼,把饭碗递给丈夫,说道:“年轻人嘛,谁还没个一时脾气?都像你一板一眼的,那不是小老头了?吃饭,这事过两天再说。”
赵成海终于没再说什么,低头扒饭。
赵振华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吃饭很快,三下五除二将一碗米饭扒拉进肚子里,起身把空碗送回灶台上,一抹嘴,又走向自己的卧房。
赵成海说道:“带着扁担绳子,去把东岗头上的‘六谷’秸秆挑回来!”
东湾村一带,玉米不叫玉米,也不叫苞谷,叫‘陆谷’,写出来的话,就是‘六谷’,四五六的六。将玉米与五谷并列,排名紧随五谷,也算是对它的重视吧。
赵振华曾经和鲁秀莲讨论过,觉得六谷是个很有文化的叫法。琵琶行里有句诗,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里的“六”字,也读作“陆”。六谷和六幺,两个六字读法一样,让六谷也有了些文气和雅韵。
可是现在,振华却对这六谷和六谷秸秆恨之入骨。不仅仅是对六谷,对其他五谷,是对家乡的一切,他都恨之入骨。甚至,他现在对琵琶行和白居易,也一起恨之入骨!
他对老爹的话听而不闻,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发呆。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老子死了以后,你喝西北风!”赵成海气得吭哧有声,又对着儿子的房门骂了一句。
翠红心痛儿子,连连给丈夫使眼色,说道:“孩子刚刚吃过饭,让他歇一会再去干活。大热天的,别热出毛病来。”
“笑话,吃饭还吃累了,要歇一会儿?立秋过去都一个月了,还能热出毛病?我不也天天下地干活,怎么没热出毛病来?慈母多败儿!”赵成海瞪眼。受了儿子的气,他把火气撒在妻子身上。
翠红给了丈夫一个白眼,起身收拾碗筷,在灶台上洗刷。
赵成海点了一根烟,一吸一呼,带着一声叹气。
翠红手脚麻利,收拾了锅碗灶台,在围裙上擦着手,低声说道:“振华今天这么一闹,秀莲的爹妈,肯定心里不痛快。家里还有二十个鸡蛋,我拿过去,给人家赔个礼吧。听说秀莲的爹……强文得了肺癌,活不久了,就算是我们去看看……”
赵成海忽然一笑,说道:“鲁强文肺癌?我看不是他肺癌,是你脑癌了!”
翠红皱眉,斜眼道:“老东西你怎么说话哩,盼我脑癌死了,你去找个小十八?”
赵成海又掏出一根烟,接上抽剩下的烟头,说道:“假的!鲁强文肺癌是假的,从县医院里找人,瞎开的治疗单子,为的是骗他女儿相信,好把他女儿嫁出去!听说,他女婿的什么亲戚,就在县医院里。”
翠红有些不大相信,嘀咕道:“不会吧,鲁强文……这么狠,自己咒自己死?”
赵成海呵呵呵地冷笑:“真的假的,以后总能看到。他要是越活越精神,就是假的;他要是越活越怂,一年半载死了,那才是真的!”
翠红想了想,拿了淘米篮子走进西头的卧房,说道:“不管怎么样,我先去给人家赔个礼吧。”
赵成海心痛这二十个鸡蛋,看着儿子的房门,又想张口骂几句,却到底忍住了。女大不由娘,儿大不由爹,万一把这愣头青骂得急了,他跟自己干起来,可要被全村人看笑话。
不多会儿,翠红提着淘米篮子,用红色枕巾盖着那二十个鸡蛋,出后门,向鲁强文家里去了。
振华在房里发呆,将父母的话,清清楚楚地听在耳里。
可是听见了又怎么样?秀莲已经嫁出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这时候的鲁秀莲,应该在红花油腻男的家里,等待着今晚的洞房花烛吧?
或许鲁秀莲原本就知道,她老爹的肺癌是假的。毕竟鲁秀莲高中毕业,识文断字,她老爹却目不识丁,扁担倒在地上,也认不得是个‘一’字。鲁强文想骗过鲁秀莲,不容易。
这么分析起来,赵振华觉得,鲁秀莲今天还是骗了自己。她就是不想呆在东湾村了,就是想嫁到县城去。她就是贱,就是喜欢红花油腻男的油腻味!
蹲着撒尿的女人,说话果然不可信!还点香摆酒,栀子花树下三结义,结义你媽蛋,结义你个红花油腻男!
胡思乱想中,赵振华更加烦躁,抓起枕头砸在床头的墙上,然后一跃而起,走出卧房,从灶台上摸了一盒火柴,直出大门,向村前的东岗头走去。
门外秋阳耀眼,阳光照在皮肤上,还有隐隐的刺痛。
赵振华大步流星,一口气奔到东岗头自家的责任田里,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了晒得枯干的玉米秸秆,然后拾起一根正在燃烧的秸秆,一路引火,将整个大田的秸秆全部点燃。
烈焰腾空,火舌摇摆,恰似周郎赤壁,樯橹灰飞烟灭。
赵振华坐在上风口的田埂上,看着眼前的猎猎火势,这才觉得心里舒畅了一点。
“华子,你烧了六谷秸秆,当心你老爹收拾你哦!”田埂那头,村里的刘志高扛着扁担走了过来。
赵振华笑了笑,没说话。
刘志高走过来,放下扁担,坐在赵振华的旁边,掏出烟,给赵振华递了一根。
“高三爷,我不抽烟。”赵振华摇摇头。
刘志高排行老三,三十出头,和振华的老爹算是远房表兄弟,村子里的小一辈,都叫他高三爷,也有直接叫他高三的。
“扯蛋!种田的汉子不抽烟,一辈子怎么过下去!”刘志高不由分说,将烟屁股塞进赵振华的嘴里,又给他点上火,自己也点了一根,说道:“抽吧,等你学会抽烟了,这农村的日子,也就过习惯了。”
赵振华吸了一口烟,无所谓地笑道:“我已经习惯了。”
刘志高嘿嘿一笑:“你习惯个屁!你要是习惯了,就不会放火把六谷秸秆烧了。你要知道,农村人活着就两个字,勤和俭。你现在不想干活,把这些秸秆烧了。来年春天,烧锅草不够的时候,你就得去买碳球烧。咱们村子里,放火烧草的人,你是第一个。都说杀猪匠王响有钱,也没见他像你这样大气!”
赵振华觉得高三爷说的有道理,自己不挑秸秆,是懒;烧了秸秆,是浪费。和祖祖辈辈的勤俭精神,恰好背道而驰。想到这里,赵振华隐隐有些后悔,可是眼前的大火已经是燎原之势,无可补救。
刘志高抽完了手里的烟,拍了拍赵振华的肩膀:“好好干吧!才从学校下来,肯定有些不习惯。一年过后你就知道,种田人也有种田人的快活,比念书轻巧!”
赵振华点点头,嗯了一声,觉得心里又舒坦了一些。
刘志高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土和草屑,准备去自家的地里挑玉米秸秆。
然而刘志高还没走,就看见村子前的机耕路上,赵成海手里横着扁担,旋风一样,向着这边冲来。
赵振华也看见老爹冲过来了,心里发毛,站起来呆呆地看着。
“小畜生,今天我一扁担劈死你!”赵成海吼叫连连,逢田过田,遇埂爬坡,就像赵子龙战长坂一般,披坚执锐,杀气腾腾而来。
“振华,你爹不是来救火的,是来揍你的,赶紧走!”刘志高看出了苗头,回头说道。
“我不走!”赵振华摇摇头,做好了被打断腿的准备。
第004章汉子(2)
“你不走也行,站在这里别动!”刘志高撇下自己的扁担,迎着赵成海小跑过去。
“赵振华你个小畜生,今天我要不打死你,就不是你爹!我让你挑秸秆,你一把火烧了。没了烧锅草,我看你以后是不是吃生米磕生稻!”赵成海的扁担挥舞起来,冲着迎面而来的刘志高吼道:“你走开,别管我家里的事!”
刘志高张开双手拦在赵成海的身前,劝道:“大表兄消消火,华子年轻不懂事,刚才我已经说过他了。孩子也不错,意识到错误了,你别冲动……”
“你滚开,我今天非打死这败家子不可!”赵成海势如疯虎,跳进了一边的花生地里,准备绕过刘志高的堵截。
刘志高见势不妙,从高埂头上猛地窜起来,居高临下,将赵成海扑到在花生地里,就势一滚,双手死死地扣住了他的腰。
赵成海被紧紧抱住,挣扎不出,血红着眼睛大吼:“放开我,志高你放开我,再不放,我翻脸了!”
刘志高是村子里公认的一条壮汉,虽然个头不是太高,但是身板结实,手脚利索。赵成海被他搂腰抱住,很难挣脱。
“你翻屁’股我也不能放!”刘志高双臂加力,将赵成海箍住不放,又冲着赵振华大叫:“华子你还不跑,等着你爹打断你的腿呀!”
赵振华看见老爹那要吃人的凶相,终究还是害怕了,略一犹豫,转身就跑!
赵成海看见儿子一溜烟跑了,似乎也有了面子和尊严,装模作样地挣了几下,终于不再吼叫和扭动。
刘志高松开手,擦了擦头上的汗,扯着赵成海在田埂上坐下,劝慰道:“大表兄,华子刚刚从学校下来,就像牛犊一样,你还得悠着点,捋着他的毛,慢慢调教才行。动不动就要打要杀的,别把孩子逼急了,弄出事来。”
赵成海气喘吁吁,胸膛起伏,半天说不出话。
刘志高掏出香烟,点上以后,递给了赵成海。
赵成海接过烟,连抽了好几口,胸膛的起伏才渐渐平复,摇摇头,叹气道:“兄弟,我也是前世不修,养了这个犟种,丢人现眼啊!”
刘志高噗地一笑,说道:“管他将种还是帅种,是我大表兄的种就好!再说了,年轻时候都没一点犟脾气,那不是孬种吗,以后还能是个汉子?你歇着,我再去找华子聊聊!”
正在生闷气的赵成海也忍不住一笑,点头道:“谢谢你了,兄弟!”
消了气,赵成海自然也能理解过来。幸好刘志高在这儿,要不,他肯定要和儿子干起来,说不定一个失手,真把儿子打个伤筋动骨的。又或者儿子一时想不开,寻死觅活,弄出什么悲剧来。
……
赵振华跑了两条田埂,就不跑了。他觉得天大地大,自己没地方可去。
现在跑开了,晚上回家怎么办?还不是要面对老爹的一对牛眼?
今天跑开了,明天怎么办?后天怎么办?
没考上大学,自己这辈子,活到地老天荒,都别想跑出这个穷山村了!
这辈子,只能像老爹一样,守着自家的几亩地,春种秋收,土里刨食。
唉,早知道跑不出去,又何必当初的十年寒窗?
站在田野上,赵振华举目四望,颇有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慨,一时间,不知道何去何从。
刘志高从后面走来,拍了拍振华的肩膀,说道:“跟我走吧,华子。”
“去哪?”赵振华问道。
“嘿嘿,你家里的六谷秸秆烧了,我家地里的还在。你三婶还带了一副扁担绳子在地里,走吧,去帮我挑秸秆,听说明后天要下雨了,不能让秸秆烂在地里呀。”刘志高说道。
“行,走吧。”赵振华点了点头。反正现在也没地方去,混着时间吧。
刘志高也有一亩多的玉米地,都是春天种下的早玉米,玉米棒子早已经采摘干净,秸秆铺在地上晾晒。
志高的老婆夏连凤,正拿着草叉子,将玉米秸秆拢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用“草绕子”捆起来。
看见赵振华走过来,连凤停下手里的活,笑道:“华子,你爹脾气不好,骂你几句,你别顶嘴。俗话说,不下雨也是青天,不讲理也是父母。他是你爹,你就是挨两巴掌,也不丢人。”
刚才赵成海发疯的一幕,连凤也远远地看见了,所以劝解赵振华。
“知道了三婶。”赵振华点了点头。
刘志高在地上铺直了绳子,将一捆一捆的玉米秸秆放在上面,捆了一担,等着赵振华。
赵振华也收拾了一担秸秆,和刘志高同时起肩,向着村子走去。
已经枯干的玉米秸秆不算很重,可是堆头大,张风。
赵振华迎着风前进,被吹得东倒西歪,脚步漂浮,腰杆扭得像麻花。
刘志高挑的更多,走在赵振华的前面,一步一踏,落脚咚咚有声,像电视里的少林和尚蹲桩一样,稳如泰山。
似乎是屁股后面长了眼睛,刘志高一边走一边说道:“华子,担子是挑出来的,稳着点,跟上!”
“高三爷,我也没落下呀!”赵振华人怂嘴不怂,说道。
“行,种田汉子,就要有这口气!走喽!”刘志高嘿嘿一笑,甩开膀子,加快脚步而去。
赵振华一咬牙,跌跌撞撞地跟上,一步不落。
一担秸秆挑回门前,两人抽了绳子,扛着扁担,并肩再向地里走去,开始又一个循环。
……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刘志高那块地里的玉米秸秆,终于被全部挑回了家。
赵振华虽然每担挑得少一些,但是一趟一趟的,都算是跟上了,全程倒也没落下。只是他这细皮嫩肉的,第一次干这样的重活,难免有些吃不消,两腿酸痛,双肩火辣辣的痛。
刘志高喝了一口凉开水,和连凤一起,将秸秆垒在自家打谷场的下方,用稻草盖了头,这才算大功告成。
赵振华无所事事,就在一边帮忙。完工以后,才五点半,距离天黑还早。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对刘志高说道:“高三爷,我……回去了。”
“回去干什么?真想挨揍啊!”刘志高一笑,扯着赵振华在门前的石墩子上坐下,说道:“别走了,晚上咱爷俩喝一杯,呱啦呱啦。”
连凤也收拾农具走回屋里,笑道:“我来烧菜,华子今天帮我们干活,我们应该管饭。”
赵振华索性厚着脸皮坐了下来,也不客气。
刘志高又掏出香烟来,给赵振华扔了一根。
赵振华接过香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高三爷说得对,种田的汉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连烟都不抽,还有什么乐趣?
一根烟抽到一半,门前走来一个慢腾腾的家伙,是前村的兰玉树。虽然不在一个自然村里,但是兰玉树也属于东湾大队的。
在那时候的东湾大队,兰玉树也算知识分子,和刘志高一样,初中毕业生。兰玉树是个白脸汉子,没有刘志高的好身板,为人也不是很勤快,做事慢悠悠的,却能说会道,嘴皮子厉害。
农村人喜欢给别人起绰号,结合兰玉树的水蛇腰和动嘴不动手的特性,给了他一个雅号:土公蛇。土公蛇剧毒无比,乡下常见,但是攻击性不强,特征就是“嘴勤身子懒”,你不惹它,它也懒得咬你。
乡下七拐八弯的,都是亲戚,按辈分,赵振华也得管兰玉树叫表叔。
看见兰玉树走过来,赵振华点点头,打招呼道:“兰表叔这是从哪来?”
“哦,我就是随便转转。”兰玉树笑道。
刘志高斜了兰玉树一眼,对赵振华说道:“这怂汉子,你理他干什么?”
赵振华讪笑,不能接茬。
兰玉树也斜眼看着刘志高,说道:“我说高三你怎么说话的?谁是怂汉子?”
刘志高呵呵冷笑:“我就说你怂汉子,怎么?不服啊!”
兰玉树抬手指着刘志高,瞪眼道:“我今天就是不服了,高三,你有本事叫我服一个?”
“好,今天我就把你收拾服帖了。你别走,我回屋里拿家伙!”刘志高站起身来,瞪了兰玉树一眼,转身回屋。
“高三,你真以为我怕你呀,尽管拿家伙来!”兰玉树卷起了袖子。
赵振华站在一边看着,有些转不过来弯。这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言不合就要打架,还动家伙?
我是七零后,乡下老家是江淮之间的一个小山村,叫做东湾村,依山傍水,风景不错。
山村趣事多。
说起东湾村,四乡八里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东湾村有四大,蚊子比苍蝇大,黄蜂比麻雀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
赵振华以前听见这句话,总觉得是扯蛋,是别人埋汰东湾村的。
别的不说吧,关于女人屁股这一点,赵振华就仔细观察过。
村子里的女人当中,只有杀猪匠王响的老婆秀贞,长了一个不袖珍的屁股,大而饱满,裂裤欲出,可以和磨盘一较高下。那也是人家命好,嫁给了杀猪匠,天天有肉吃,猪肉换人肉,长年累月堆起来的。
可是,鲁秀莲出嫁那一天,赵振华才忽然发现,东湾村的“四大”都是存在的,真真切切,令人无法忽视。
那是三十三年前的事。
鲁秀莲和赵振华是高中同学,还有村里的齐磊。
上半年,他们三人还在五十里外的县城二中苦读,指望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大约是那一届的考官不行,一朝揭榜,赵振华和齐磊鲁秀莲同时名落孙山,像是折了翅膀的飞鸟,跌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现在,夏天刚刚过去,才上秋的时候,鲁秀莲却要嫁人了。
迎亲的车队是三辆面包车和一辆大四轮拖拉机,面包车用来拉人,拖拉机用来拉嫁妆。
嫁妆上了车,新娘鲁秀莲也上了车。
接亲的队伍点起花炮,噼啪声中,车队缓缓出发。
赵振华站在自家屋后的土马路中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冷冷地注视着迎面驶来的婚车。
脚下的土马路将东湾村劈开,分为南北两个自然庄。鲁秀莲家住东湾村北庄的最东头,这里是她出嫁的必经之路。
土马路一直向西,延伸到五里地之外的街镇,从街镇上转车,便可以通向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
赵振华曾经无数次想过,自己一定要挣钱,发财,然后再把这条路铺上黑亮黑亮的柏油,两旁安上路灯,和城里的大马路一样宽敞漂亮。那时候,这条路将会有个名字,叫做振华路。
但是赵振华没想到,同学三人之中,鲁秀莲是第一个从这条路上离开的人,直达都市,将东湾村的一切彻底抛弃。
高考成绩放榜的那天,就在齐磊家的屋后,在栀子花树下,赵振华和齐磊鲁秀莲效仿桃园三结义,摆酒点香,对着栀子花树发誓,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走了就不回来,除非驷马高车衣锦还乡;留下,就跟这片黄土地较劲,来个天翻地覆慨而慷,敢教日月换新天。
齐磊那晚喝多了,大着舌头说:“咱们先留下吧,干两年再说;如果两年过后还是这么穷,就出去闯荡!”
鲁秀莲也喝多了,摇头说:
“勾践卧薪尝胆,也是三年的吧?两年之内想翻身,不可能。所以,我打算一辈子留在东湾村。振华你说对不对?”说着,秀莲就拿眼往赵振华身上瞟,秋波荡漾。
赵振华明白秀莲的那个眼神,一辈子留在这里,就是说,要嫁在本村了。
嫁给谁呢?齐磊那模样,三寸丁谷树皮,跟人站一起像个猴子,跟猴子站在一起才像个人,秀莲是看不上的。
所以,赵振华知道秀莲的意思,她要跟自己在一起,永永远远在一起。
话还在耳边,那个发誓要一辈子留下来的人,却要出嫁了。
赵振华拦在鲁秀莲出嫁的路上,就是想问个明白,是不是身为女人,就可以说话不算数!?
载着新娘的婚车在靠近,炮竹还在震天价地响,硝烟扑鼻。
赵振华觉得自己是一个败兵,悲壮的败兵,此刻就站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那一声声炮竹,就是敌人密集发射的机关枪,每一枪,都打在他赵振华的心窝里。
在这条土马路上看热闹的,不止赵振华一个人。
七长八短的乡亲们,都站在土马路两边,伸着脖子,看着驶来的车队,也看着马路中间的赵振华。
大家都觉得赵振华有些古怪,看热闹,也不知道站在一边,怎么把路给拦上了?莫不是想学瓦岗寨的山大王,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
村里的老光棍、麻老爹宋仁贵蹲在路边,抽着烟,眯着眼,冲着赵振华喊道:“小华子,你站在路当中干什么?不怕车子撞死你?”
赵振华似乎没听见,一动不动,也不应声。这反应,更加让村里人觉得有古怪。
麻老爹的侄子,小光棍宋家财走上来,拍着赵振华的肩膀,咧嘴笑道:“华子,你站在这里一动不动,装强盗打劫吗?不过你这细皮嫩肉的小白脸,装强盗也不像啊!要不,我给你弄点锅底灰,抹在脸上?”
四周哄堂大笑,七嘴八舌,都冲着赵振华指指点点。鲁秀莲作为今天的新娘子,风头却被赵振华抢了。
“一边去!”赵振华瞪了宋家财一眼。
宋家财闹了个没趣,耸耸肩,悻悻地退回路边。
婚车颠簸而来,缓缓靠近,在赵振华的身前停下。
新娘鲁秀莲坐在第一辆车的副驾驶位上,和赵振华之间就隔着一道玻璃。
赵振华可以看清楚鲁秀莲的每一根发丝,看见她头上粉红的发夹,看见她低垂的眼帘和弯弯的睫毛,看见她红色嫁衣上面的每一个花纹。
但是赵振华看不清鲁秀莲的表情,因为鲁秀莲的脸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表情,像是一具木偶。
媒婆郝国兰走上来,鼻梁上贴着一块烂疮膏药,陪笑道:“振华让一让,今天好年好月好日子,别耽误了秀莲的时间。”
男方接亲的队伍里,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斯文男子,也走过来递上香烟,笑道:“兄弟抽根喜烟,借过一下……”
赵振华根本就不看郝国兰,不看敬烟的男人,也不接香烟,却隔着车玻璃,死死盯住鲁秀莲的脸,说道:
“东湾村的规矩,好事成双。新娘子出嫁,大家都来欢送一下,庆祝庆祝。所以呢,喜烟喜糖都是双份的。不信,你们问问新娘子。”
斯文男子一愣,随即笑道:“对对对,好事成双,应该的!”说着,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来,两根烟并排,递在赵振华的面前。
赵振华还是不接香烟,淡淡地说道:“我说的好事成双,是两包烟,不是两根烟。”
斯文男子一呆,皱眉道:“两包香烟?哪有这规矩?”
赵振华扯起嘴角一笑,又提高声音说道:“我说的是在场的人,凡是男的,每人两包烟;凡是女的,每人两包糖。好事成双,东湾村的规矩就是这样。”
斯文男子变色,脖子长了一截,高声道:“什么?每人两包香烟?你这不是讹人吗?”
赵振华依旧盯着鲁秀莲的脸,冷冷地说道:“我没有讹人,东湾村就这规矩,你可以问问新娘子。”
一边看热闹的宋家财来了劲,扯着嗓子喊道:“对对对,东湾村就这规矩,好事成双,每人两包香烟!”
现在宋家财才明白,原来赵振华拦路,是闹喜讨香烟的。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跟着闹一闹,讨两包香烟来抽?讨不到两包,一包也行啊!
宋家财是这样的心思,乡亲们也大多是这样的心思,于是,嘻嘻哈哈地乱嚷起来:“没错,东湾村的规矩,就是每人两包香烟!东家娶媳妇,大方点吧,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看见乡亲们的阵仗,斯文男子立刻怂了,急忙掏出香烟,团团发了一圈,拱手赔笑:
“各位大爷大妈大哥大嫂大姐小妹,今天来接亲,香烟带的不多,实在是对不住!大家高抬贵手,让个道吧。再耽误下去,赶不上拜堂的时间了!两天以后,新娘子回门,我让新郎官多带喜烟喜糖,给大家补上,好不好?”
媒婆郝国兰也帮着说话,团团作揖,低声下气,肥嘟嘟的脸,笑得菊花一样灿烂。
乡亲们都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有人说道:“振华,让他们过去吧,开玩笑的事,不能当真。这么多人,每人两包烟,谁家能有这么大气!”
郝国兰和斯文男子听见这话,都如逢大赦,冲着说好话的人连连作揖。
赵振华却岿然不动,说道:“你们说回门那天补上,也行。就是白嘴说白话,空口无凭,让新娘子下车,给我打个欠条。”
宋家财又跟着起哄:“对对对,让新娘子下车打个欠条!”
斯文男子双眼冒火,攥起拳头,想对赵振华动粗,却又不敢,气得胸膛起伏,鼻子里呼呼喷风。如果像红孩儿一样鼻子会喷火,斯文男子一定会祭出三昧真火,把赵振华烤死在这里,烤成一团灰烬,再狠狠地踏上几脚。
新娘子嫁出娘家的门,路上是不能下车的,必须到婆家门前,由丈夫背进婚房。哪怕是憋到大小便失禁,新娘子也得坐在车里。这叫做从一而终,一路顺风。让新娘子半路下车,这不是诅咒人家是半路上的夫妻吗?
郝国兰也是耐心耗尽,收起笑脸,窜到赵振华的面前,拿出三姑六婆的泼辣本性和舌战功夫,双手叉腰,开足马力吼道:
“我看你娃是穷疯了!抢钱哪!土匪啊!这条路是你家的呀!你凭什么不让人走?凭什么要人两包烟?人家欠你的呀!东湾村有这个规矩吗?扯你娘的蛋!老娘做了一辈子的媒婆,嫁了你娘嫁了你姐,从来就没听说过!你他媽屁股丑,还有裤子遮挡着,脸这么丑,也不脱了裤子遮上?不要脸了是吧!?”
郝国兰的骂词倒也罢了,虽然字字如刀,但是在农村司空见惯,并没有多少杀伤力。可是郝国兰一开骂,那唾沫口水和口臭,磅礴汹涌,排山倒海,威力绝大,势不可当。
赵振华站在原地,面对郝国兰海啸一般的唾沫口水和口臭,坚强得就像海边的望夫石,寸步不让,眼神刚毅,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今天还就是发疯了,就是不要脸了!不给香烟,不打欠条,就让车子从我身上轧过去!”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郝国兰,战斗瞬间升级,从动口发展到了动手。
郝国兰嗷地一嗓子扑了过来,直取赵振华的下三路,用手撕扯他的裤腰带,大骂:
“老娘今天非扯了你的裤子,让大家都看看你是不是男人,裤裆里有没有男人那玩意!老娘蹲着撒尿的妇女,也比你这个站着撒尿的男人有骨气!穷疯了,就来讹人钱?!”
赵振华见招拆招,抓住郝国兰的两手,一扭腰,将她向一边摔去。
“唉呀妈呀,打死人了!赵成海你个老扒灰,怎么养出来的小野种,打死老娘了!”郝国兰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干脆往地上一躺,就地打起滚来。
打滚放赖,本就是三姑六婆的基本功,必备的生存伎俩。
郝国兰更是此道高手,得了祖师婆婆的真传,深谙打滚放赖之精髓。她左一滚右一滚,石磙子打场一般,嘴里破口大骂,将赵振华的十八代祖宗挨个问候了一遍。她骂的老扒灰赵成海,就是赵振华的老爹。实际上,赵振华是家中长子,还没结婚。他老爹赵成海,还没有扒灰的条件和资格。
郝国兰的表演太过于投入,忘了路边就是一条水沟。
众人正要上前拉一把,却见郝国兰小短腿在地上一蹬,圆润的身躯非常利索地向北一滚,扑通一声,掉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这段水沟在赵振华家的猪圈后面,属于赵振华家的。
多年前规划村庄的时候,顺便规划了这条路,路两边都留有水沟,一者用来排水,二者用来灌溉。
赵振华的老爹赵成海是个勤奋的人,将这条水沟挖深、加宽,用来养鱼。所以整个东湾村,也就赵振华家屋后的水沟最深最宽,蓄水最多。
郝国兰掉了水沟里,溅起几尺高的水花,随后连声大骂,手脚并用地向上爬。
偏偏这段路基比较高,水沟又深,郝国兰短手短脚的,像个大乌龟,一爬一滑,扑通一声,又掉进了水里。
乡亲们也不忙着打捞,却一起大笑起来。大家也知道,这水沟淹不死人,现在上秋的天气,也冻不死人。郝国兰掉进水沟里,无非就是洗个澡。
小光棍宋家财笑道:“媽蛋,华子亏大了,没要来喜烟,家里水沟的水,倒是被郝国兰喝了不少!”
众人又是大笑。
赵振华却不笑,也不看郝国兰,只是盯着鲁秀莲的脸,目不转睛。
男方接亲的斯文男子气得脸色铁青,搭把手,将郝国兰扯了上来。
“赵成海你个老扒灰,断子绝孙没尾巴的东西,养出来这没教养的小野种,老娘今天跟你拼了!”郝国兰一上岸,立刻转身向村口冲去。她要绕到村前,去找赵成海大骂一场。儿子不要脸,老爹总得要脸吧?
赵振华依旧面无表情,盯着鲁秀莲。
第二辆面包车上,走下来一个戴帽子的中年男人,长着一张油腻的圆脸,胸前挂着一朵小红花,上面写着新郎两个字。
红花油腻男走到赵振华的身前,往他的口袋里塞了两包过滤嘴香烟,皱眉挥手道:“烟给了你,走吧!”
赵振华哼了一声,掏出香烟丢在地上,说道:“不是给我两包烟就行了,是在场的人,每人两包烟!”
红花油腻男大怒,摘了帽子吼道:“你小子别不识抬举,在家不打人,出门没人打!你今天拦着我的路,以后别在县城让我见到你!”
当红花油腻男摘了帽子的时候,四周的乡亲们,同时一声嘀咕:“哇,原来是个秃顶……”
宋家财更是大笑:“卧槽,秃子头上冒火星了!”
红花油腻男脸色一红,急忙又把帽子扣上,回身瞪了宋家财一眼。
“哈哈哈哈——!”
这时候,赵振华笑了,哈哈大笑,笑得声震长空,气势惊人。
红花油腻男瞪眼,骂道:“你小子笑什么?滚开,别逼着我动手!”
“哈哈哈哈……”赵振华笑得忍不住,看着红花油腻男,说道:
“东湾村有四大,蚊子比苍蝇大,黄蜂比麻雀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大爷,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什么时候做六十大寿?”
“你——!”红花油腻男的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脖子,和胸前的红花颜色毫无二致,来了个人面桃花相映红。
乡亲们噗嗤噗嗤地笑了起来,又迅速忍住。大家可以取笑秃头新郎,但是要顾及新娘鲁秀莲一家人的面子,毕竟都在一个村里住着。
“给你香烟。”不知何时,新娘子鲁秀莲下了车,怀里抱着一条香烟和几包散烟,走到赵振华的身前,塞在他的怀里,低声说道:“我爹肺癌要死了,等着钱看病。”
说完,鲁秀莲转身走向面包车。
赵振华一呆,盯着鲁秀莲的背影看,眼神恍惚起来。
今天的鲁秀莲穿着一套紧身的旗袍,杨柳细腰下面,屁股突兀地鼓了起来,似乎,真的比磨盘还大……
“哦,烟来了,每人两包!”宋家财一声欢呼,冲到赵振华的身前,抢过香烟,向着四周的乡亲们扔去。
赵振华看了一眼已经上车的鲁秀莲,呆呆地退到了一边。
郝国兰气喘吁吁跑来,骂骂咧咧地上了车。迎亲的车队再次启动,鲁秀莲低着头坐在副驾上,依旧是毫无表情。
红花油腻男坐在第二辆面包车上,从赵振华的身边开过去的时候,扭头吐了一口浓痰,咬牙切齿地骂道:“媽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小子,以后别在县城让我碰见你!”
赵振华没说话。他觉得,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鲁秀莲已经给了回答,她的老爹得了肺癌,要钱看病,只能把她嫁出去,换一笔彩礼钱。用彩礼钱给老爹看病的话,鲁秀莲没有说出来,但是赵振华能猜到。这不是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是东湾村这一带,甚至是全县的老规矩,嫁女儿收彩礼,天经地义。
宋家财散了几包烟,又私吞了几包,将剩下的一包烟丢给赵振华,咧嘴笑道:“华子,这是你的!”
赵振华没有接香烟,任它掉落在地,转身走向自家后院,神经病一般大笑:“哈哈哈,东湾村有四大,女人的屁股比磨盘大,女婿的年纪比老丈人大……原来都他媽是真的!”
麻子老爹宋仁贵很困惑,盯着赵振华的背影,皱眉嘀咕:“这娃是因为没考上大学,脑子急坏了吧?看起来,活脱脱就像个神经病。”
……
赵振华从后门回到家里,正遇上他老爹赵成海从前门回来。
赵成海的脸上挂着几条血痕,眼神杀气腾腾的,一看见儿子,立马就抡起巴掌挥了过来。
赵振华没有躲,反倒扬起脸,迎着老爹的巴掌。
巴掌终于没有打下来,赵成海在最后关头忍住了,骂道:
“你个现世包,怎么不让车子撞死?白白供你念了十几年的书,大学没考上,倒是学会拦路打劫了?你要两包烟,抽了能成仙?!郝国兰撵到田上,把我好一顿骂,还抓破了我的脸!我、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个混球!!”
赵振华哼了一声,转身进了自己的屋,甩手关门,嘭地一声响!
关门的力道太大了,震得这四间土坯瓦顶的小屋微微颤动,灰尘扑簌簌地落下。
赵成海看看屋顶,又骂了几句,在门槛上坐下,掏出不带过滤嘴的土造烟点上,一口气吸了大半根,重重地呼出烟雾来,带着一声叹息。
振华的母亲柯翠红,也扛着锄头从田上回来了。
她也知道了儿子闹喜要烟的事,眉头不展,看了看丈夫赵成海,问道:“振华呢?”
“死了!”赵成海将烟屁股丢在地上,狠狠地踏上一脚。
翠红摇摇头,将锄头放在门后,走到儿子的卧房门前,抬手敲门。
赵振华开了门,一言不发,侧身从母亲身边走过,又从父亲的身边经过,出了大门,站在门前的空地上晒太阳。
翠红欲言又止,想了想,把赵成海扯进了后院,低声地商量着什么。
……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振华盛了一碗饭,从桌子上夹了两筷子腌辣椒,转身走向门外。
“振华就在这里吃,有事跟你说。”母亲翠红说道。
“你说,我能听见。”赵振华端着碗,在门槛上坐下,靠着一边的门框,背对着门外,脸冲着堂屋里的八仙桌。
赵成海面对大门,坐在八仙桌上方,竖起筷子,在桌上杵了杵,骂道:“吃家里的饭,还向外扒,难怪越来越穷!”
赵振华也不说话,端着碗换了个方向,依旧坐在门槛上,脸冲外,屁股对着老爹,继续吃饭,心里想,这回可是往家里扒拉了,我看能不能扒拉出钱来!
“混球!”赵成海对儿子的非暴力不合作无可奈何,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继续吃饭。
他的本意,是想让儿子坐在桌边吃饭的,谁知道这混球,竟然给了自己一个屁股。
翠红坐在八仙桌东侧,端着碗,轻轻叹气,说道:“振华呀,秀莲……已经嫁人了,你也就放下吧。人家门槛高啊,我们家穷,攀不上……”
赵振华也不回头,没好气地顶嘴:“别提鲁秀莲,谁想攀她家了?”
赵成海大怒,又用筷子在桌面上乱杵,瞪眼如牛:“你不攀人家,上午干嘛去出丑!?”
赵振华又哼了一声,代表自己的回答。
翠红急忙给丈夫使眼色,摆手又摇头,然后叹气道:“行了,我们不提秀莲……振华呀,你也老大不小了,你的婚事,你爹和我也早都商量过。现在呢,有两条路,要跟你商量一下。”
“商量什么?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打光棍我快活!”赵振华说道。
啪地一声,赵成海把手里的筷子拍在桌上,冲妻子瞪眼:“跟这混球说什么都没用,他的书,全部念到狗肚子去了!这全都怪你,整天叫他念书念书,现在好了吧,念出一个没爹没娘的愣头青来!”
翠红苦笑了一下,接过丈夫的空碗,转身去灶台上盛饭,几颗泪珠,跌落在白花花的米饭里。
抬起衣袖在眼角上擦了擦,转过身来,翠红还是先前的模样,不气不恼,把饭碗递给丈夫,说道:“年轻人嘛,谁还没个一时脾气?都像你一板一眼的,那不是小老头了?吃饭,这事过两天再说。”
赵成海终于没再说什么,低头扒饭。
赵振华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吃饭很快,三下五除二将一碗米饭扒拉进肚子里,起身把空碗送回灶台上,一抹嘴,又走向自己的卧房。
赵成海说道:“带着扁担绳子,去把东岗头上的‘六谷’秸秆挑回来!”
东湾村一带,玉米不叫玉米,也不叫苞谷,叫‘陆谷’,写出来的话,就是‘六谷’,四五六的六。将玉米与五谷并列,排名紧随五谷,也算是对它的重视吧。
赵振华曾经和鲁秀莲讨论过,觉得六谷是个很有文化的叫法。琵琶行里有句诗,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里的“六”字,也读作“陆”。六谷和六幺,两个六字读法一样,让六谷也有了些文气和雅韵。
可是现在,振华却对这六谷和六谷秸秆恨之入骨。不仅仅是对六谷,对其他五谷,是对家乡的一切,他都恨之入骨。甚至,他现在对琵琶行和白居易,也一起恨之入骨!
他对老爹的话听而不闻,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发呆。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老子死了以后,你喝西北风!”赵成海气得吭哧有声,又对着儿子的房门骂了一句。
翠红心痛儿子,连连给丈夫使眼色,说道:“孩子刚刚吃过饭,让他歇一会再去干活。大热天的,别热出毛病来。”
“笑话,吃饭还吃累了,要歇一会儿?立秋过去都一个月了,还能热出毛病?我不也天天下地干活,怎么没热出毛病来?慈母多败儿!”赵成海瞪眼。受了儿子的气,他把火气撒在妻子身上。
翠红给了丈夫一个白眼,起身收拾碗筷,在灶台上洗刷。
赵成海点了一根烟,一吸一呼,带着一声叹气。
翠红手脚麻利,收拾了锅碗灶台,在围裙上擦着手,低声说道:“振华今天这么一闹,秀莲的爹妈,肯定心里不痛快。家里还有二十个鸡蛋,我拿过去,给人家赔个礼吧。听说秀莲的爹……强文得了肺癌,活不久了,就算是我们去看看……”
赵成海忽然一笑,说道:“鲁强文肺癌?我看不是他肺癌,是你脑癌了!”
翠红皱眉,斜眼道:“老东西你怎么说话哩,盼我脑癌死了,你去找个小十八?”
赵成海又掏出一根烟,接上抽剩下的烟头,说道:“假的!鲁强文肺癌是假的,从县医院里找人,瞎开的治疗单子,为的是骗他女儿相信,好把他女儿嫁出去!听说,他女婿的什么亲戚,就在县医院里。”
翠红有些不大相信,嘀咕道:“不会吧,鲁强文……这么狠,自己咒自己死?”
赵成海呵呵呵地冷笑:“真的假的,以后总能看到。他要是越活越精神,就是假的;他要是越活越怂,一年半载死了,那才是真的!”
翠红想了想,拿了淘米篮子走进西头的卧房,说道:“不管怎么样,我先去给人家赔个礼吧。”
赵成海心痛这二十个鸡蛋,看着儿子的房门,又想张口骂几句,却到底忍住了。女大不由娘,儿大不由爹,万一把这愣头青骂得急了,他跟自己干起来,可要被全村人看笑话。
不多会儿,翠红提着淘米篮子,用红色枕巾盖着那二十个鸡蛋,出后门,向鲁强文家里去了。
振华在房里发呆,将父母的话,清清楚楚地听在耳里。
可是听见了又怎么样?秀莲已经嫁出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这时候的鲁秀莲,应该在红花油腻男的家里,等待着今晚的洞房花烛吧?
或许鲁秀莲原本就知道,她老爹的肺癌是假的。毕竟鲁秀莲高中毕业,识文断字,她老爹却目不识丁,扁担倒在地上,也认不得是个‘一’字。鲁强文想骗过鲁秀莲,不容易。
这么分析起来,赵振华觉得,鲁秀莲今天还是骗了自己。她就是不想呆在东湾村了,就是想嫁到县城去。她就是贱,就是喜欢红花油腻男的油腻味!
蹲着撒尿的女人,说话果然不可信!还点香摆酒,栀子花树下三结义,结义你媽蛋,结义你个红花油腻男!
胡思乱想中,赵振华更加烦躁,抓起枕头砸在床头的墙上,然后一跃而起,走出卧房,从灶台上摸了一盒火柴,直出大门,向村前的东岗头走去。
门外秋阳耀眼,阳光照在皮肤上,还有隐隐的刺痛。
赵振华大步流星,一口气奔到东岗头自家的责任田里,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了晒得枯干的玉米秸秆,然后拾起一根正在燃烧的秸秆,一路引火,将整个大田的秸秆全部点燃。
烈焰腾空,火舌摇摆,恰似周郎赤壁,樯橹灰飞烟灭。
赵振华坐在上风口的田埂上,看着眼前的猎猎火势,这才觉得心里舒畅了一点。
“华子,你烧了六谷秸秆,当心你老爹收拾你哦!”田埂那头,村里的刘志高扛着扁担走了过来。
赵振华笑了笑,没说话。
刘志高走过来,放下扁担,坐在赵振华的旁边,掏出烟,给赵振华递了一根。
“高三爷,我不抽烟。”赵振华摇摇头。
刘志高排行老三,三十出头,和振华的老爹算是远房表兄弟,村子里的小一辈,都叫他高三爷,也有直接叫他高三的。
“扯蛋!种田的汉子不抽烟,一辈子怎么过下去!”刘志高不由分说,将烟屁股塞进赵振华的嘴里,又给他点上火,自己也点了一根,说道:“抽吧,等你学会抽烟了,这农村的日子,也就过习惯了。”
赵振华吸了一口烟,无所谓地笑道:“我已经习惯了。”
刘志高嘿嘿一笑:“你习惯个屁!你要是习惯了,就不会放火把六谷秸秆烧了。你要知道,农村人活着就两个字,勤和俭。你现在不想干活,把这些秸秆烧了。来年春天,烧锅草不够的时候,你就得去买碳球烧。咱们村子里,放火烧草的人,你是第一个。都说杀猪匠王响有钱,也没见他像你这样大气!”
赵振华觉得高三爷说的有道理,自己不挑秸秆,是懒;烧了秸秆,是浪费。和祖祖辈辈的勤俭精神,恰好背道而驰。想到这里,赵振华隐隐有些后悔,可是眼前的大火已经是燎原之势,无可补救。
刘志高抽完了手里的烟,拍了拍赵振华的肩膀:“好好干吧!才从学校下来,肯定有些不习惯。一年过后你就知道,种田人也有种田人的快活,比念书轻巧!”
赵振华点点头,嗯了一声,觉得心里又舒坦了一些。
刘志高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土和草屑,准备去自家的地里挑玉米秸秆。
然而刘志高还没走,就看见村子前的机耕路上,赵成海手里横着扁担,旋风一样,向着这边冲来。
赵振华也看见老爹冲过来了,心里发毛,站起来呆呆地看着。
“小畜生,今天我一扁担劈死你!”赵成海吼叫连连,逢田过田,遇埂爬坡,就像赵子龙战长坂一般,披坚执锐,杀气腾腾而来。
“振华,你爹不是来救火的,是来揍你的,赶紧走!”刘志高看出了苗头,回头说道。
“我不走!”赵振华摇摇头,做好了被打断腿的准备。
第004章汉子(2)
“你不走也行,站在这里别动!”刘志高撇下自己的扁担,迎着赵成海小跑过去。
“赵振华你个小畜生,今天我要不打死你,就不是你爹!我让你挑秸秆,你一把火烧了。没了烧锅草,我看你以后是不是吃生米磕生稻!”赵成海的扁担挥舞起来,冲着迎面而来的刘志高吼道:“你走开,别管我家里的事!”
刘志高张开双手拦在赵成海的身前,劝道:“大表兄消消火,华子年轻不懂事,刚才我已经说过他了。孩子也不错,意识到错误了,你别冲动……”
“你滚开,我今天非打死这败家子不可!”赵成海势如疯虎,跳进了一边的花生地里,准备绕过刘志高的堵截。
刘志高见势不妙,从高埂头上猛地窜起来,居高临下,将赵成海扑到在花生地里,就势一滚,双手死死地扣住了他的腰。
赵成海被紧紧抱住,挣扎不出,血红着眼睛大吼:“放开我,志高你放开我,再不放,我翻脸了!”
刘志高是村子里公认的一条壮汉,虽然个头不是太高,但是身板结实,手脚利索。赵成海被他搂腰抱住,很难挣脱。
“你翻屁’股我也不能放!”刘志高双臂加力,将赵成海箍住不放,又冲着赵振华大叫:“华子你还不跑,等着你爹打断你的腿呀!”
赵振华看见老爹那要吃人的凶相,终究还是害怕了,略一犹豫,转身就跑!
赵成海看见儿子一溜烟跑了,似乎也有了面子和尊严,装模作样地挣了几下,终于不再吼叫和扭动。
刘志高松开手,擦了擦头上的汗,扯着赵成海在田埂上坐下,劝慰道:“大表兄,华子刚刚从学校下来,就像牛犊一样,你还得悠着点,捋着他的毛,慢慢调教才行。动不动就要打要杀的,别把孩子逼急了,弄出事来。”
赵成海气喘吁吁,胸膛起伏,半天说不出话。
刘志高掏出香烟,点上以后,递给了赵成海。
赵成海接过烟,连抽了好几口,胸膛的起伏才渐渐平复,摇摇头,叹气道:“兄弟,我也是前世不修,养了这个犟种,丢人现眼啊!”
刘志高噗地一笑,说道:“管他将种还是帅种,是我大表兄的种就好!再说了,年轻时候都没一点犟脾气,那不是孬种吗,以后还能是个汉子?你歇着,我再去找华子聊聊!”
正在生闷气的赵成海也忍不住一笑,点头道:“谢谢你了,兄弟!”
消了气,赵成海自然也能理解过来。幸好刘志高在这儿,要不,他肯定要和儿子干起来,说不定一个失手,真把儿子打个伤筋动骨的。又或者儿子一时想不开,寻死觅活,弄出什么悲剧来。
……
赵振华跑了两条田埂,就不跑了。他觉得天大地大,自己没地方可去。
现在跑开了,晚上回家怎么办?还不是要面对老爹的一对牛眼?
今天跑开了,明天怎么办?后天怎么办?
没考上大学,自己这辈子,活到地老天荒,都别想跑出这个穷山村了!
这辈子,只能像老爹一样,守着自家的几亩地,春种秋收,土里刨食。
唉,早知道跑不出去,又何必当初的十年寒窗?
站在田野上,赵振华举目四望,颇有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慨,一时间,不知道何去何从。
刘志高从后面走来,拍了拍振华的肩膀,说道:“跟我走吧,华子。”
“去哪?”赵振华问道。
“嘿嘿,你家里的六谷秸秆烧了,我家地里的还在。你三婶还带了一副扁担绳子在地里,走吧,去帮我挑秸秆,听说明后天要下雨了,不能让秸秆烂在地里呀。”刘志高说道。
“行,走吧。”赵振华点了点头。反正现在也没地方去,混着时间吧。
刘志高也有一亩多的玉米地,都是春天种下的早玉米,玉米棒子早已经采摘干净,秸秆铺在地上晾晒。
志高的老婆夏连凤,正拿着草叉子,将玉米秸秆拢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用“草绕子”捆起来。
看见赵振华走过来,连凤停下手里的活,笑道:“华子,你爹脾气不好,骂你几句,你别顶嘴。俗话说,不下雨也是青天,不讲理也是父母。他是你爹,你就是挨两巴掌,也不丢人。”
刚才赵成海发疯的一幕,连凤也远远地看见了,所以劝解赵振华。
“知道了三婶。”赵振华点了点头。
刘志高在地上铺直了绳子,将一捆一捆的玉米秸秆放在上面,捆了一担,等着赵振华。
赵振华也收拾了一担秸秆,和刘志高同时起肩,向着村子走去。
已经枯干的玉米秸秆不算很重,可是堆头大,张风。
赵振华迎着风前进,被吹得东倒西歪,脚步漂浮,腰杆扭得像麻花。
刘志高挑的更多,走在赵振华的前面,一步一踏,落脚咚咚有声,像电视里的少林和尚蹲桩一样,稳如泰山。
似乎是屁股后面长了眼睛,刘志高一边走一边说道:“华子,担子是挑出来的,稳着点,跟上!”
“高三爷,我也没落下呀!”赵振华人怂嘴不怂,说道。
“行,种田汉子,就要有这口气!走喽!”刘志高嘿嘿一笑,甩开膀子,加快脚步而去。
赵振华一咬牙,跌跌撞撞地跟上,一步不落。
一担秸秆挑回门前,两人抽了绳子,扛着扁担,并肩再向地里走去,开始又一个循环。
……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刘志高那块地里的玉米秸秆,终于被全部挑回了家。
赵振华虽然每担挑得少一些,但是一趟一趟的,都算是跟上了,全程倒也没落下。只是他这细皮嫩肉的,第一次干这样的重活,难免有些吃不消,两腿酸痛,双肩火辣辣的痛。
刘志高喝了一口凉开水,和连凤一起,将秸秆垒在自家打谷场的下方,用稻草盖了头,这才算大功告成。
赵振华无所事事,就在一边帮忙。完工以后,才五点半,距离天黑还早。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对刘志高说道:“高三爷,我……回去了。”
“回去干什么?真想挨揍啊!”刘志高一笑,扯着赵振华在门前的石墩子上坐下,说道:“别走了,晚上咱爷俩喝一杯,呱啦呱啦。”
连凤也收拾农具走回屋里,笑道:“我来烧菜,华子今天帮我们干活,我们应该管饭。”
赵振华索性厚着脸皮坐了下来,也不客气。
刘志高又掏出香烟来,给赵振华扔了一根。
赵振华接过香烟,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高三爷说得对,种田的汉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连烟都不抽,还有什么乐趣?
一根烟抽到一半,门前走来一个慢腾腾的家伙,是前村的兰玉树。虽然不在一个自然村里,但是兰玉树也属于东湾大队的。
在那时候的东湾大队,兰玉树也算知识分子,和刘志高一样,初中毕业生。兰玉树是个白脸汉子,没有刘志高的好身板,为人也不是很勤快,做事慢悠悠的,却能说会道,嘴皮子厉害。
农村人喜欢给别人起绰号,结合兰玉树的水蛇腰和动嘴不动手的特性,给了他一个雅号:土公蛇。土公蛇剧毒无比,乡下常见,但是攻击性不强,特征就是“嘴勤身子懒”,你不惹它,它也懒得咬你。
乡下七拐八弯的,都是亲戚,按辈分,赵振华也得管兰玉树叫表叔。
看见兰玉树走过来,赵振华点点头,打招呼道:“兰表叔这是从哪来?”
“哦,我就是随便转转。”兰玉树笑道。
刘志高斜了兰玉树一眼,对赵振华说道:“这怂汉子,你理他干什么?”
赵振华讪笑,不能接茬。
兰玉树也斜眼看着刘志高,说道:“我说高三你怎么说话的?谁是怂汉子?”
刘志高呵呵冷笑:“我就说你怂汉子,怎么?不服啊!”
兰玉树抬手指着刘志高,瞪眼道:“我今天就是不服了,高三,你有本事叫我服一个?”
“好,今天我就把你收拾服帖了。你别走,我回屋里拿家伙!”刘志高站起身来,瞪了兰玉树一眼,转身回屋。
“高三,你真以为我怕你呀,尽管拿家伙来!”兰玉树卷起了袖子。
赵振华站在一边看着,有些转不过来弯。这两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言不合就要打架,还动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