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海贝的R3 Pro超前内测活动,让我这个海贝粉能够在上市前体验到海贝R3 Pro。
说到海贝,我可以说算是他们家硬件产品的资深粉丝了,虽说海贝音乐APP算是海贝最早的“旗舰产品”,很惭愧我却没怎么用过,不过自海贝的第一款播放器R6推出我就在关注他们的播放器了。
后来R6 Pro推出,4.4平衡口、750mW大推力让我毫不犹豫地剁了手,加上继承自R6的安卓系统、不锈钢机身、Type C接口以及低调有内涵的高颜值都让我非常满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见钟情。甚至为了4.4口的大推力(其实多半是强迫症),我还给它配了一只4.4转单端3.5的转接头。

我的第二款海贝硬件产品是海贝W3蓝牙耳放,多彩设计、小巧与高性价比是我选择它的初衷,那会觉得天天带着R6 Pro外出实在是有些笨重,而室外环境嘈杂也没有办法安心品味音乐,手机没有3.5音频接口,要么带个小尾巴,要么选择蓝牙放,在尝试了一次小尾巴之后终于还是被累赘的耳机线打败了。
虽说用了W3仍然没法摆脱耳机线,我却“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法来收纳线材,如此一来手里不需要太大推力的耳机便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了,亮黄色的W3骚气十足,这个搭配比直接佩戴蓝牙耳机灵活太多。

这次花掉我大半年人品换来的R3 Pro算是我的第三款海贝播放设备了,结果到货那天刚巧赶上出差……拿到快递已经是三天后了,迫不及待拆开外箱,露出套着白色封套的R3 Pro包装盒。

打开包装盒便是令人期待已久的R3 Pro了。我收到这台是黑色的,原本以为会像R3一样有很多种不同颜色的版本,结果似乎上市初期只有黑灰两种颜色可选……按照海贝的一贯风格,其他颜色一定会有的(R6上市后期推出铝合金版及多种颜色、R3后期推出多种颜色、R6 Pro推出不锈钢紫色特别版、目前也已推出铝合金版)。

包装盒内的全部内容,主机一台(出厂贴了前后膜)、磨砂塑料保护壳、钢化膜(屏膜)、普通贴膜(背膜)、数据线、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由于R3 Pro前后玻璃面板大小一致,所以两张贴膜的大小也是完全一样的,有需求的话也可以把背膜贴在屏幕上,不过钢化膜贴在后边可能会导致装不进保护壳里。数据线是编织A to C线。

讲真R3一经推出我就被它的高颜值吸引住了,不过因为手里有了R6 Pro并没有入手(后来的R5也是……为什么我不是个土豪!!!)这次的R3 Pro外观和R3几乎无异,拿在手里非常舒服,套上磨砂保护壳手感也非常棒。

背面虽然印了很多字,不过并不丑,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海贝依旧保留了祖传的气泡贴膜手艺,我这台样机的前后膜各有一个小气泡(照片刻意避开了,坐等钳工的公关费~~~),而且还贴歪了……我这个强迫症可能治不好了。

刚开机的时候觉得操作界面有点卡卡的,不过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实际用下来整体的UI还是非常流畅的。
可选UI颜色、可定制主题绝对是R3/R3 Pro的一大亮点,喜欢折腾喜欢个性化的朋友可以轻松定制自己喜欢的界面样式,避免一般专用系统的单调乏味。
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R3/R3 Pro的操作逻辑,屏幕只有左滑、右滑和上拉控制中心,左屏菜单和主屏幕上面的歌曲检索方式点击起来不是很方便,字体调大又会影响美观。个人觉得有些不太常用的功能完全可以丢进二级菜单,而常用功能可以多增加一些滑动屏幕页面简化操作流程,具体可以参考大法家的UI设计。

歌曲检索方式还有提升空间,随着播放器容量提高、存储卡越来越大,用户的歌曲也越来越多,而歌曲的增加则意味着当你想听某一首歌的时候需要一个高效的检索方式来快速定位。
相信目前大多数玩家的歌曲还是从网上搜集来的,歌曲ID3信息可能很混乱,而另一些玩家可能会选择抓轨,抓出来的音频根本没有相关的ID3信息,勤快一些的可能会手动添加这些相关信息,像我这种比较懒的,一般比较喜欢用文件夹管理音乐分类。
不得不说海贝在文件夹管理上面做得不够人性化,在界面上选择“文件夹”会首先出现“TF卡”和“OTG”选项,而不是默认音乐文件夹的快捷方式,这个地方我觉得应该在设置里增加一个可选项,让用户决定是否显示“TF卡”和“OTG”选项,以及默认音乐文件夹。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以文件夹为分类标准检索音乐。

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图标和字体比较大(已经调到最小),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完整地看到文件夹名,R6 Pro上面我比较经常使用的PowerAMP在不同级别的菜单上有不同的字体大小设计,这样在需要显示更多文字信息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另外文件夹本身不显示专辑封面,还占用很大的显示空间有点令人讨厌。

待机耗电量,关闭省电关机功能,关闭待机功能的情况下播放器大概每小时掉电2%,所以为了保证播放器更持久地续航,建议这两个开关至少打开一个,我现在是打开待机功能,待机耗电量瞬间就降低了。开了“待机”选项之后给人的感觉是续航相当强,完全不需要担心听歌听得正开心机子却断电关机的情况。

机子刚拿到手是1.0版本固件,目前更新到了1.02beta版,解决了版本号过低的Bug,截止目前遇到了一次不知名的机器重启事件,具体还不清楚是什么问题,暂时没遇到其他Bug。

之前为了用R6 Pro的平衡口给手里的IE80换了平衡线,到了R3 Pro用不了了……还以为R5出了之后海贝会彻底投入4.4的怀抱,不过这次的R3 Pro还是2.5(区别于R3,2.5母座换成了金属边沿)。然后就被我用成这样了……我发现海贝的机子到了我手里总能找到很多非主流玩法(R6 Pro平衡转单端、W3变身绕线器)……

实际用起来转接线我就发现了R3 Pro不用4.4的原因,或者说我反而不希望R3 Pro改用4.4接口了……因为4.4母座真的太大了!换接口势必要压缩机内空间,而首当其冲的就会是电池。续航恰恰是R3 Pro的优势,因此为了一个接口而牺牲电池反而不如为了4.4玩家单独推出一款转接头。比如下图这样的……

讲了半天,毕竟是个播放器,总要谈声音……不过我并不是专业Hifi玩家,只谈一谈直观感受吧,相比平衡口,R3 Pro的3.5单端似乎是白送的,手里不能换线的3.5耳机即使用转接头强行接入2.5平衡口,出的声也一定是比单端好的(单端80mW、平衡200mW推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对比R6 Pro,即使使用IE80这个级别的塞子也是有明现差别的,R6 Pro可以让IE80发挥得更完全,但是R6 Pro的平衡口用低阻高敏塞会有底噪,相比之下R3 Pro背景更干净。
原本想仔细听听R3 Pro单端的声音,无奈换了两个塞子就听不下去了,大概我的耳朵被R6 Pro的4.4惯坏了,不过就算是这样,R3的单端仍然和苹果手机加尾巴有得拼。

我手里没什么好塞子,基本上都是主打性价比的产品,目前在手里的耳塞和头戴有:
水月雨银色飞船
Vsoinc GR07 37周年
Vsonic GR08
森海塞尔 IE 40 Pro
森海塞尔 IE 80(换4.4平衡线)
飞利浦 SHP9500
Hifiman Edition S
可惜目前手里能测试平衡口的耳机太少(只有一条)所以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试听R3 Pro的声音了,相比R6 Pro,R3 Pro的调音更冷一些(偏向解析?),同样的塞子听久了R3 Pro更容易累一些,直观感受上R3 Pro音量似乎更大一些,同样的塞子R6 Pro用23左右的音量,R3 Pro只需要用17左右。
R3 Pro平衡口的声音可以说是令人惊喜的,如此小巧的播放器能够拥有出人意料的强大推力,使得R3 Pro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钢炮之王”,小巧的体积和绝美的颜值令人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将它随身携带的机会,持久的续航和优异的声音表现则非常适合出街,流畅的操作让R3 Pro无论是作为一体机还是前端转盘都非常合适。
价格方面参考R3上市时的售价,我觉得R3 Pro会让人忍不住大喊“真香”。
大家看了我这篇文章如果好奇我手里其他耳机配合R3 Pro单端接口的效果,欢迎回复,一有机会我一定向大家反馈我的试听感受。
最后感谢大家看我啰嗦到现在,如果你需要一款随身便携播放器,R3 Pro绝对是一款值得关注的产品,对了,我有说过它还能听收音机吗?这个十年以前非常流行的功能现在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情怀了。
说到海贝,我可以说算是他们家硬件产品的资深粉丝了,虽说海贝音乐APP算是海贝最早的“旗舰产品”,很惭愧我却没怎么用过,不过自海贝的第一款播放器R6推出我就在关注他们的播放器了。
后来R6 Pro推出,4.4平衡口、750mW大推力让我毫不犹豫地剁了手,加上继承自R6的安卓系统、不锈钢机身、Type C接口以及低调有内涵的高颜值都让我非常满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见钟情。甚至为了4.4口的大推力(其实多半是强迫症),我还给它配了一只4.4转单端3.5的转接头。

我的第二款海贝硬件产品是海贝W3蓝牙耳放,多彩设计、小巧与高性价比是我选择它的初衷,那会觉得天天带着R6 Pro外出实在是有些笨重,而室外环境嘈杂也没有办法安心品味音乐,手机没有3.5音频接口,要么带个小尾巴,要么选择蓝牙放,在尝试了一次小尾巴之后终于还是被累赘的耳机线打败了。
虽说用了W3仍然没法摆脱耳机线,我却“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法来收纳线材,如此一来手里不需要太大推力的耳机便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了,亮黄色的W3骚气十足,这个搭配比直接佩戴蓝牙耳机灵活太多。

这次花掉我大半年人品换来的R3 Pro算是我的第三款海贝播放设备了,结果到货那天刚巧赶上出差……拿到快递已经是三天后了,迫不及待拆开外箱,露出套着白色封套的R3 Pro包装盒。

打开包装盒便是令人期待已久的R3 Pro了。我收到这台是黑色的,原本以为会像R3一样有很多种不同颜色的版本,结果似乎上市初期只有黑灰两种颜色可选……按照海贝的一贯风格,其他颜色一定会有的(R6上市后期推出铝合金版及多种颜色、R3后期推出多种颜色、R6 Pro推出不锈钢紫色特别版、目前也已推出铝合金版)。

包装盒内的全部内容,主机一台(出厂贴了前后膜)、磨砂塑料保护壳、钢化膜(屏膜)、普通贴膜(背膜)、数据线、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由于R3 Pro前后玻璃面板大小一致,所以两张贴膜的大小也是完全一样的,有需求的话也可以把背膜贴在屏幕上,不过钢化膜贴在后边可能会导致装不进保护壳里。数据线是编织A to C线。

讲真R3一经推出我就被它的高颜值吸引住了,不过因为手里有了R6 Pro并没有入手(后来的R5也是……为什么我不是个土豪!!!)这次的R3 Pro外观和R3几乎无异,拿在手里非常舒服,套上磨砂保护壳手感也非常棒。

背面虽然印了很多字,不过并不丑,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海贝依旧保留了祖传的气泡贴膜手艺,我这台样机的前后膜各有一个小气泡(照片刻意避开了,坐等钳工的公关费~~~),而且还贴歪了……我这个强迫症可能治不好了。

刚开机的时候觉得操作界面有点卡卡的,不过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实际用下来整体的UI还是非常流畅的。
可选UI颜色、可定制主题绝对是R3/R3 Pro的一大亮点,喜欢折腾喜欢个性化的朋友可以轻松定制自己喜欢的界面样式,避免一般专用系统的单调乏味。
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R3/R3 Pro的操作逻辑,屏幕只有左滑、右滑和上拉控制中心,左屏菜单和主屏幕上面的歌曲检索方式点击起来不是很方便,字体调大又会影响美观。个人觉得有些不太常用的功能完全可以丢进二级菜单,而常用功能可以多增加一些滑动屏幕页面简化操作流程,具体可以参考大法家的UI设计。

歌曲检索方式还有提升空间,随着播放器容量提高、存储卡越来越大,用户的歌曲也越来越多,而歌曲的增加则意味着当你想听某一首歌的时候需要一个高效的检索方式来快速定位。
相信目前大多数玩家的歌曲还是从网上搜集来的,歌曲ID3信息可能很混乱,而另一些玩家可能会选择抓轨,抓出来的音频根本没有相关的ID3信息,勤快一些的可能会手动添加这些相关信息,像我这种比较懒的,一般比较喜欢用文件夹管理音乐分类。
不得不说海贝在文件夹管理上面做得不够人性化,在界面上选择“文件夹”会首先出现“TF卡”和“OTG”选项,而不是默认音乐文件夹的快捷方式,这个地方我觉得应该在设置里增加一个可选项,让用户决定是否显示“TF卡”和“OTG”选项,以及默认音乐文件夹。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以文件夹为分类标准检索音乐。

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图标和字体比较大(已经调到最小),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完整地看到文件夹名,R6 Pro上面我比较经常使用的PowerAMP在不同级别的菜单上有不同的字体大小设计,这样在需要显示更多文字信息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另外文件夹本身不显示专辑封面,还占用很大的显示空间有点令人讨厌。

待机耗电量,关闭省电关机功能,关闭待机功能的情况下播放器大概每小时掉电2%,所以为了保证播放器更持久地续航,建议这两个开关至少打开一个,我现在是打开待机功能,待机耗电量瞬间就降低了。开了“待机”选项之后给人的感觉是续航相当强,完全不需要担心听歌听得正开心机子却断电关机的情况。

机子刚拿到手是1.0版本固件,目前更新到了1.02beta版,解决了版本号过低的Bug,截止目前遇到了一次不知名的机器重启事件,具体还不清楚是什么问题,暂时没遇到其他Bug。

之前为了用R6 Pro的平衡口给手里的IE80换了平衡线,到了R3 Pro用不了了……还以为R5出了之后海贝会彻底投入4.4的怀抱,不过这次的R3 Pro还是2.5(区别于R3,2.5母座换成了金属边沿)。然后就被我用成这样了……我发现海贝的机子到了我手里总能找到很多非主流玩法(R6 Pro平衡转单端、W3变身绕线器)……

实际用起来转接线我就发现了R3 Pro不用4.4的原因,或者说我反而不希望R3 Pro改用4.4接口了……因为4.4母座真的太大了!换接口势必要压缩机内空间,而首当其冲的就会是电池。续航恰恰是R3 Pro的优势,因此为了一个接口而牺牲电池反而不如为了4.4玩家单独推出一款转接头。比如下图这样的……

讲了半天,毕竟是个播放器,总要谈声音……不过我并不是专业Hifi玩家,只谈一谈直观感受吧,相比平衡口,R3 Pro的3.5单端似乎是白送的,手里不能换线的3.5耳机即使用转接头强行接入2.5平衡口,出的声也一定是比单端好的(单端80mW、平衡200mW推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对比R6 Pro,即使使用IE80这个级别的塞子也是有明现差别的,R6 Pro可以让IE80发挥得更完全,但是R6 Pro的平衡口用低阻高敏塞会有底噪,相比之下R3 Pro背景更干净。
原本想仔细听听R3 Pro单端的声音,无奈换了两个塞子就听不下去了,大概我的耳朵被R6 Pro的4.4惯坏了,不过就算是这样,R3的单端仍然和苹果手机加尾巴有得拼。

我手里没什么好塞子,基本上都是主打性价比的产品,目前在手里的耳塞和头戴有:
水月雨银色飞船
Vsoinc GR07 37周年
Vsonic GR08
森海塞尔 IE 40 Pro
森海塞尔 IE 80(换4.4平衡线)
飞利浦 SHP9500
Hifiman Edition S
可惜目前手里能测试平衡口的耳机太少(只有一条)所以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试听R3 Pro的声音了,相比R6 Pro,R3 Pro的调音更冷一些(偏向解析?),同样的塞子听久了R3 Pro更容易累一些,直观感受上R3 Pro音量似乎更大一些,同样的塞子R6 Pro用23左右的音量,R3 Pro只需要用17左右。
R3 Pro平衡口的声音可以说是令人惊喜的,如此小巧的播放器能够拥有出人意料的强大推力,使得R3 Pro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钢炮之王”,小巧的体积和绝美的颜值令人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将它随身携带的机会,持久的续航和优异的声音表现则非常适合出街,流畅的操作让R3 Pro无论是作为一体机还是前端转盘都非常合适。
价格方面参考R3上市时的售价,我觉得R3 Pro会让人忍不住大喊“真香”。
大家看了我这篇文章如果好奇我手里其他耳机配合R3 Pro单端接口的效果,欢迎回复,一有机会我一定向大家反馈我的试听感受。
最后感谢大家看我啰嗦到现在,如果你需要一款随身便携播放器,R3 Pro绝对是一款值得关注的产品,对了,我有说过它还能听收音机吗?这个十年以前非常流行的功能现在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