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城西何氏有两脉:一脉为何家湾何氏,另一脉为蓝衫巷何氏,皆是城内望族。据何家湾《何氏宗谱》记载:“始祖万四公,号允四郎,宋末元初,偕兄万一、万三自江西泰和因避兵乱迁湘。万一居桂南之车田;万三居桂南之榜山;万四居桂阳城西大凑山麓(宝山)”。据旧志记载,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平阳何邦彦进士及第。桂阳古称平阳,何邦彦为城西何家湾人。“宋末元初”这个时间是错的,至少桂阳城西何家湾何氏在北宋宣和年间以前就迁入到桂阳城西的大凑山脚下。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订立了屈辱的澶渊和议。因此,何家湾何氏先祖万四公应该是避宋辽之乱,在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才迁至桂阳城西的。城西蓝衫巷何氏,由始祖何自修任桂阳路学禄迁至桂阳城西的。据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元路官表》记载:“何自修,桂阳路学禄,道州(今道县)人,元顺帝至正年。”因此,城西蓝衫巷何氏是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67年)从道州迁入桂阳城西的。蓝衫巷何氏比何家湾何氏要晚迁三百四十余年。
何家湾又名何家巷,也称上何家,位于迴水街一带。何家湾呈横一街竖五巷布局,现存清代古民居三十余栋,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何氏宗祠的古建筑群颇有特色,是仿文庙的规格而建。该宗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重建,清同治年间又维修一次。坐西朝东,大门前立有一对石狮,石狮上托有一对圆形石鼓,石雕工艺精美,形象惟妙惟肖。走入大门为前堂,有左右侧门与卧房相连,再次为天井,天井左右有厢房三间,用木板相隔。上三层用青石条砌成的石阶便是后堂,后堂中间立有何氏先祖牌位,以便祭祖,左右有呈弯拱形的侧门,可通后面的房屋。后堂顶层为楼阁,硬山式顶,盖小青盖。山墙飞檐翘角。后堂有左右两个小天井与住房相连。沿右侧门走,便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前后建两排二层楼房的住房,均为砖木结构。何氏宗祠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体设计精美气派,既保存湘南的民间风格,又结合文庙式的韵味,文化内涵丰富,在桂阳城内的古建筑中首屈一指。不过,房屋顶的梁瓦有些破败,急待维修。2017年,何氏宗祠列入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位于迴水街3号的古民居建筑也值得一提。该古民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楼房,硬山式屋顶,盖小青瓦。面阔11.3米,进深18.15米,三进三开间。一进为大门,过道及大门为双扇木门;二进为天井、过道,两端墙对称置双扇木门;三进为客厅及神堂,左右共有厢房和卧房八间。(一说四进,编者注)何澄、何碧云兄妹是桂阳早期的共产党员,从小就在此屋生活住居。1928年2月,湘南起义成功,桂阳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曾在此插旗和挂牌办公,成为研究湘南起义的实物资料,也是桂阳苏维埃政府旧址。2013年,这处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湾何氏先祖迁入桂阳城西的大凑山脚下,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何家湾前临龙潭水,后倚大凑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何家湾人才辈出。宋代有进士何邦彦;明代有沪州知州何锐。何锐,字蒙泉,颇工诗文,著有《觉思编》。其子何少洛,孙何盘,皆以儒术闻名,而成世家。何锐的曾孙何文熹、何文麃、何文照在当地以文才而有名。何文熹,字曙常,明崇祯年时廪生,补岁贡。何文照,字三台,明崇祯时岁贡,补桃源训导。何文麃,字景昭。在明末清初时期,他是桂阳州闻名一时的全才。近代大学者王闿运先生主编《桂阳直隶州志》时,撰写的《何文麃列传》便有四千余字,这足以证明何文麃在州中的份量。他的父亲何梁,饱学宿儒,尤精医学。何文麃成年后,穷居里巷(时称何家巷),刻苦自学,对天文、地理、历法、医学、风水、历史、诗文造诣深厚,著有《蓉文拾粹》、《氏族增笺》、《中星应极图》、《易系词辩解》、《觉思》、《历法辩》、《时宪历》、《医林文献》、《医门辑秘》等书,曾编写《南平志》。六十五岁病逝。所著《中星应极图》、《易系词辩解》、《医林文献》,今尚存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何季英,字而良,少失父母,从军戍江宁,任广西抚标右营游击。何定邦,清乾隆甲寅科(1794年)武举人,皆为城西何家湾人。因此,何家湾的何氏族人,为州中望族,显赫一时。
何家湾又名何家巷,也称上何家,位于迴水街一带。何家湾呈横一街竖五巷布局,现存清代古民居三十余栋,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何氏宗祠的古建筑群颇有特色,是仿文庙的规格而建。该宗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重建,清同治年间又维修一次。坐西朝东,大门前立有一对石狮,石狮上托有一对圆形石鼓,石雕工艺精美,形象惟妙惟肖。走入大门为前堂,有左右侧门与卧房相连,再次为天井,天井左右有厢房三间,用木板相隔。上三层用青石条砌成的石阶便是后堂,后堂中间立有何氏先祖牌位,以便祭祖,左右有呈弯拱形的侧门,可通后面的房屋。后堂顶层为楼阁,硬山式顶,盖小青盖。山墙飞檐翘角。后堂有左右两个小天井与住房相连。沿右侧门走,便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前后建两排二层楼房的住房,均为砖木结构。何氏宗祠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体设计精美气派,既保存湘南的民间风格,又结合文庙式的韵味,文化内涵丰富,在桂阳城内的古建筑中首屈一指。不过,房屋顶的梁瓦有些破败,急待维修。2017年,何氏宗祠列入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位于迴水街3号的古民居建筑也值得一提。该古民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楼房,硬山式屋顶,盖小青瓦。面阔11.3米,进深18.15米,三进三开间。一进为大门,过道及大门为双扇木门;二进为天井、过道,两端墙对称置双扇木门;三进为客厅及神堂,左右共有厢房和卧房八间。(一说四进,编者注)何澄、何碧云兄妹是桂阳早期的共产党员,从小就在此屋生活住居。1928年2月,湘南起义成功,桂阳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曾在此插旗和挂牌办公,成为研究湘南起义的实物资料,也是桂阳苏维埃政府旧址。2013年,这处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湾何氏先祖迁入桂阳城西的大凑山脚下,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何家湾前临龙潭水,后倚大凑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何家湾人才辈出。宋代有进士何邦彦;明代有沪州知州何锐。何锐,字蒙泉,颇工诗文,著有《觉思编》。其子何少洛,孙何盘,皆以儒术闻名,而成世家。何锐的曾孙何文熹、何文麃、何文照在当地以文才而有名。何文熹,字曙常,明崇祯年时廪生,补岁贡。何文照,字三台,明崇祯时岁贡,补桃源训导。何文麃,字景昭。在明末清初时期,他是桂阳州闻名一时的全才。近代大学者王闿运先生主编《桂阳直隶州志》时,撰写的《何文麃列传》便有四千余字,这足以证明何文麃在州中的份量。他的父亲何梁,饱学宿儒,尤精医学。何文麃成年后,穷居里巷(时称何家巷),刻苦自学,对天文、地理、历法、医学、风水、历史、诗文造诣深厚,著有《蓉文拾粹》、《氏族增笺》、《中星应极图》、《易系词辩解》、《觉思》、《历法辩》、《时宪历》、《医林文献》、《医门辑秘》等书,曾编写《南平志》。六十五岁病逝。所著《中星应极图》、《易系词辩解》、《医林文献》,今尚存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何季英,字而良,少失父母,从军戍江宁,任广西抚标右营游击。何定邦,清乾隆甲寅科(1794年)武举人,皆为城西何家湾人。因此,何家湾的何氏族人,为州中望族,显赫一时。